他離家出走、捅人、賣小孩、偷東西,但卻讓人心疼流淚

《何以為家》的故事,圍繞著一個叫扎因的小男孩在法庭上起訴自己的父母展開,並通過倒敘,完整地講述出前因後果,也讓我們逐漸理解扎因的動機,併為其感動,喝彩。

或許你聽過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迦百農》,法語中有“混亂”的意思,又與耶穌曾現神蹟之地同音。

扎因生在一個黎巴嫩的底層家庭,家裡一窮二白,孩子還多,不到12歲的他就每天出去賺錢了,在一個小商鋪幹雜活,老闆叫阿薩德,挺喜歡他妹妹的。

為了維持生計,扎因的父母想順勢把妹妹嫁了,扎因百般阻撓,但也沒啥用,還是嫁了,於是他憤怒地離家出走了。

之後他被人收養,又經歷了許多變故,離別,忍痛賣掉了收養者的兒子,攢夠了移民的錢,去回家拿證件。

他這才知道,妹妹去世了,難產而死,憤怒的扎因拿起刀,衝向阿薩德,然後,入獄,再然後,就是開頭的那一幕,站在法庭上,起訴自己的父母……

越窮越要生,越生卻越窮!

本片借用扎因之口,控訴出眾多被父母生下來,卻不能被正常撫養,成長的兒童群體的遭遇,他們在暴力,恐懼,苦難中長大。

當一個地區的醫療、教育等各個方面都沒達標時,人們的思想卻沒有開化。“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卻不曾問過那些不能掌控自己出生孩子,是否願意來著世間受苦。

希望各位父母能夠做到,生兒育兒,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