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启动,“要点”都在这里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多少、实力的强弱,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1月7日,武汉市科技局召开2020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正式启动2020年度高企培育工作,比上年提前近9个月启动该项工作。市科技局局长李记泽,省科技厅成果与区域处、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及各区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军主持。

据统计,2019年,武汉全市共组织225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审通过1908家,通过率83.66%,比上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超过900家,总量将超过4450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要认清在高企培育、认定数量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发展上,我们与深圳、广州等地仍存在差距。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明年的高企培育工作,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明年市科技局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高企认定:

一是抓政策优化和落实,制订出台《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武政规[2019]20号),提高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

二是抓高企宣传和培训,

全年共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专场培训活动62场,超过3200家企业参加培训,培训量接近上年3倍,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三是抓认定申报和评审,强化目标考核和申报调度,将高企培育工作核心指标纳入各区年度绩效考核,市区联动全力推动培育工作有效开展;

四是抓源头企业数据库,启动“武汉市科技型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发高企培育源头企业数据库平台。

同时也提出了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目标设置考虑:

一、认定标准更高。18年是质量年,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企培训高企会议要求从数量转化成重质量,严格把关,今年标准更高,注重知识产权质量、技术秘密不算成果、两个专项审计报告要求更细。

二、认定要求更严。2020年高企认定考核期为2017-2019年,不在包含2020年上半年期间获得的知识产权、成立的研发机构、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且成果转化不再包含未获得的授权的知识产权和已使用的2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专项审计报告)、企业出具“不一致说明”无效。

三、重新认定企业偏多。2020年需重新认定企业1257家,将考虑净增数量,重新认定企业一家不申报活认定不通过,就需要新认定2家来弥补。因此,重新认定企业的申报并通过认定,是重中之重。

面对大会提出的明年目标设置考虑,我们需提前准备:

一、申报高新需提前做好知识产权规划,申请知识产权,不要在临近申报期前去补充知识产权数量,这不仅影响知识产权得分,也会影响成果转化得分,而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各30分,占据高新申报分数大头,所以一定要提前申请知识产权,为高新做好准备,提高我们的通过率。

二、财务数据保持三表一致,企业出具“不一致说明”无效。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在研发费用数据出来后,若数据不一致,及时去修改,保证研发费用数据一致。

在做好规划后,申报高新的政策也是很好的。根据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 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给予每户20万元奖励。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给予每户5万元奖励。以上三项奖励各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对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我市行政区域内并通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可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按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设立的与其主营业务一致的独立法人企业,两年内参照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优惠及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在这么好的政策下,对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政策变好的同时也是要求逐步变严的开始,做好规划工作,提高高新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