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人生的逆境,原来可以这样做

我们的生活体验中,或多或少都需要面对逆境。处于逆境中,我们怎么样做,我们人生的走向也不同。

高考那一年,我考上了本科线。可父母觉得女孩早晚是别人家的人,投资太多,到最后得到太少。他们选择了不上我上大学。我挣扎,和父母大吵一架。可最后还是没有改变结果。

我不得不去工厂打工,这让我感觉自己一点也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再怎么样努力也没有用。我自暴自弃,把自己的书都卖了。

曾经的书呆子见到书就厌烦,我开始让自己荒度时间,什么都不做。进厂打工几个月,别人辞职,我也跟着辞职。那时候我就一个念头,我就按着父母的意愿去过,让他们看一看我活得多惨,让他们后悔自己的决定。

多年以后,我看到豆瓣上一篇日记。她和我相同经历,但是她选择了向亲戚借钱,贷款上学,最终改变了命运。我意识到我思维方式的错误,让我的人生走向了另一面。

读这本《逆商》,让我意识到自己缺少的就是逆商思维。也学习到了再遇到逆境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

《逆商》这本书首先在认知上,让我们知道逆商的重要性,为我们分析了面对逆境时,人们的三种表现。他们可以简单划分为放弃者,扎营者,攀登者。其次,作者指出了逆境的三个层次,面对逆境容易犯的错误。然后是逆商背后的三大理论支柱,逆商的四个纬度,以及如何提高逆商和怎么样帮助别人提高逆商。

逆商的重要性勿需多言,逆境的三个层次也简单,无非就是来自于社会,工作和个人的逆境。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逆境,遇到逆境,处理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时候就难免会犯错,一般人都会犯以下错误:

1、选择放弃

面对逆境,我们会觉得无奈,怎么样做都没有用,不如认命,得过且过。

2.寄希望于未来科技和别人帮助解决

3.一味地打鸡血,不行动

4.处于无望,迷茫等情绪中循环

逆商背后的三大理论支柱分别是认知心理学,健康新知和脑科学知识。具体来说,认知心理学有一个习得性无助概念。就是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是命运,我们没能力去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去改变。若是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是短暂的,可改变的。我们就有动力和积极性去改变。

健康认知是指有科学研究:逆商能力低,没有掌控感,人容易得癌症,甚至有可能诱发癌症。

脑科学是指我们大脑处理事情一般先动用大脑皮层,等到足够熟练,就会用基地神经。以前觉得是逆境的,以后适应了就不这样觉得了。

解有关逆商背后的依据,可以让我们对于逆商的认知更加饱满,内心也更愿意接受这个概念。为了让读者了解更深刻,作者列举了逆商的四个纬度,它是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持续性。

在文章的开头,我讲过自己高考的经历。那时候我就是觉得自己连掌控自己的能力也没有,连一个简单的事情,我都没有权力做主。我没有信心去抗争,也就没有朝怎么样解决学费的问题上去想。让上大学成为我人生的遗憾。

掌控感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担当力则逼迫我们为结果负责任,促使我们不得不行动起来。

我一直害怕小狗,这种恐惧从小到大都伴随着我。可是有一次我带孩子到一个工厂,买工厂处理的样衣。这个厂里养了几只藏獒,有一只不知道怎么跑出来,一边叫一边朝我家孩子跑过来。出于做妈妈的担当力,我挡在孩子面前。过后,我自己想起来又害怕要命。

影响度是指我觉得逆境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而持续性是指逆境的时间长短。有些逆商低的人觉得逆境是不可以改变,会影响他们一辈子。而逆商高的人却觉得影响只是一时,而且不会持续太长。

对于一个新的概念,我们知道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急切想自己怎么样做,才能对于我们有用。同样了解了逆商这个概念,我们就想知道怎么样提高自己的逆商。

那么,怎么样提高逆商呢?首先,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逆境。这个对于我们特重要,我曾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不意识到是逆境的时候,我们会以为是命运,会觉得不可改变。当我们意识到是逆境,我们身体会有一种克服它的挑战欲。

我们想要辨别逆境,只需觉察你逆境时候的反应,及时发现自己处于逆境中。这种意识的觉醒,可以让我们提高警惕性,调动身体去克服困难。

确认自己处于逆境后,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逆境在那里,我们不解决,就会一直在那里。当我们探究自己对结果的责任,无形中给了自己一个外力,我们也就不得不行动起来。

光行动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分析我们面对的逆境情况。问自己以下问题:

1.有什么证据表明我无法掌控?

2.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3.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过长时间?

分析一下这些问题,我们对于自己所处的逆境有所了解,也就有信心去想办法应对。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的问题了。作者建议用漏斗法,就是先摸索着做一件事情,然后一点点地去制定计划。

提高逆商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我们会陷入以前的习惯模式中,我们会把那些逆境想像成灾难性,没办法改变。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分心,暂时从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

书中提供四种分心的方法,分别是拍桌子,运动,用橡胶手环“弹”走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

让自己分心,只能起到不陷入受害者心理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去解决问题,此时,就用到了重塑法。重塑法就是让你的视角变得平衡广阔,让你能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换一个角度,从而解决问题。

作者提到了三种方法:渺小化,重新锁住目标,以及帮助他人的方式。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高考的事情,我可以对自己说:自己就是宇宙里的一尘埃,没必要在乎别人看法。不上大学就不上呗,不上大学的人多了去了,人家也过得好好的。这就是渺小化。

若是重新锁住目标,我需要告诉自己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不还是为了过好的生活吗?那通过别的方式,来实现它就好了。

若是帮助别人的方式,我就会这样想:我若是把这个逆境克服,不是可以帮助经历相同的人,多么有意义。

《逆商》这本书的最后,简单地写了怎么样帮忙别人提高逆商,只需要遵守两个原则:

1.只提问,不说教

2.激起别人迎接挑战的心

我觉得这两个原则对于教育孩子有帮助。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说教,应该针对现状提问。

孩子不会写作,不要一直写你好好学习,就会写了,而是提问。这个题你是不是听老师讲过?你当时在干什么呢?若是你听老师讲,是不是会写了呢?

同样地想要孩子遇到困难,勇敢面对。我们光在后面推没有用,真正需要做的是激起他们内心挑战困难的欲望。我家大宝迷恋奥特曼,然后我就告诉他写作业的过程,就像奥特曼打小怪兽。写完一天作业,就打死一个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