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我在英國體會疫情

記者薦讀:《戰疫日記》推出以來,到今天已經第54篇了。在此之前,我們收到了各種題材的投稿,有校(園)長的春節日記,有深圳小學生在湖北過春節的所見所想,有在戰疫一線醫院實習的大學生的感悟,還有寫給增援武漢一線親人的信。今天,我們推薦一位特殊嘉賓的日記,他雖然是一名英國人,但在中國的“人氣”更旺,同時他還是深圳富源英美學校的名譽校長。疫情還沒爆發之前,胡潤一直在中國工作,1月中旬,他因籌備“胡潤百富”全球春晚回了趟英國,沒想到這一趟就呆到了現在。在這期間,正好碰上英國疫情爆發,他用中文記錄了這段時間以來的所見所聞。

1月中旬,我帶著一個小箱子,裡面放著些簡單的換洗衣服,從上海飛回英國。我們要做“胡潤百富”的全球春晚系列,1月16日在倫敦舉行“英中傑出貢獻獎”活動,21日在巴黎舉行“法中傑出貢獻獎”活動。兩場都辦成了,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原計劃的悉尼、墨爾本、洛杉磯、東京、新加坡等地的活動都取消了。

我從巴黎回到英國自己的家中,那是一個離牛津很近的小村子,周圍有五六十戶人家。但沒有想到,這一待就是兩三個月,而且現在還不知何時能回到上海,也許一個月,也許三個月,也許更長。


▲胡潤在英國Durham大學

我在上海已經超過20年了,最早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後來自己創業。我的三個孩子,現在分別是16歲、14歲、11歲,也都在上海讀書。我妻子是英國人,在上海當醫生。

孩子們在1月24日那個週五放假,他們提前了兩天,1月22日和媽媽一起飛到英國。我們原計劃停留8天就回上海,我的工作很忙,孩子們很快也要開學。可是1月底,正是疫情在中國非常嚴重的時候,所以我們決定暫時不回去。當時在英國只確診了2名感染病例,即使到2月底,雖然感染者增加到20人,但基本都是到國外旅行期間被感染的,真正在境內感染的只有1例。

英國政府是有警惕的,3月3日首次發佈了防疫措施,禁止舉行人員密集大型活動,鼓勵在家辦公等等。這時疫情發展得比較快,到3月中旬確診病例已有1000多,女王也離開了白金漢宮,到倫敦外的溫莎城堡躲避。

這時我們家開了一個會,到底是留在英國,還是回中國?這時中國的情況已經好轉了。我妻子的姐姐(下稱“姐姐”)也是醫生,在倫敦一家很好的醫院的ICU工作,我們決定在英國的關鍵時刻要留下來。妻子說她可以申請當志願者。姐姐則把她的兩個小孩和兩條狗送到我們家,這樣她可以安心在ICU工作,不用擔心萬一感染影響到孩子。

我們留在英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和妻子的家人很多都在英國,如果誰有問題,我們可以幫忙。此外,我們也瞭解到上海的學校要5月才開學,孩子回來也無法上學。

姐姐在ICU首次應對感染者後的第三天,就出現了感染症狀,她和先生也暫時不住一起了。姐姐一個人在家隔離。妻子考慮要不要過去照顧她,她說不要,她不算特別嚴重,主要是要休息,周圍鄰居可以給她一些吃的。她休息了十天,基本恢復了,還是有點累,但可以去工作了,ICU也需要她,雖然做不了醫生的工作,但可以做一些行政支持的工作。姐姐恢復了,我和妻子都很開心。

我妹妹的女兒,在倫敦宣佈嚴格“封鎖”(3月23日)後的第五天,咳嗽,發燒,被傳染了,她18歲,在家裡住了三天就好了。我的兩個好友,一個被感染後住在家裡,經過兩週恢復了正常,也沒有什麼後遺症。另一個從倫敦飛印尼,印尼再飛香港時拉肚子,到香港後就住院了,他40多歲,現在也恢復了。為什麼姐姐要和她丈夫分開住,因為他60歲了,年齡偏大,抵抗力沒有那麼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旦有症狀,都主動和親戚朋友隔離。我已經兩個多星期沒見過姐姐以及我妹妹的女兒了。

目前我們家的成員,有兩個大人,五個孩子,兩隻狗。

當我意識到不可能很快回上海後,我做了三件事,一是在家裡裝了寬帶,因為過去只是暑假回來幾個星期休假,沒有裝寬帶;二是把妻子的奶奶留給她的老鋼琴重新調音;三是買了六隻母雞,這是我打了十幾個電話才找到一戶人家買的,目的是等它們下蛋。

我們旁邊的鄰居是養羊的,羊媽媽生了很多小羊,可是生下兩週,它突然死了,鄰居養不過來,我們就接手了四隻小羊,每天早中晚給它們喂三次飯,喂熱的奶。我讓孩子們喂,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六週之後,我們會把小羊還給鄰居。

我妻子和姐姐18歲的女兒都申請當了志願者,但妻子20年沒在英國工作了,目前還沒有給她上崗的機會。但她做好了準備,如果醫護人員缺乏,她隨時去上崗。姐姐的女兒當志願者,任務是給周圍的老人打電話,記錄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麵臨的問題。

我們的生活比較簡單,不能出門,都在家裡。我們的花園比較大。前一段下雨多,旁邊的小河水滿了,我們下午會坐船,或在鄉間走路,鍛鍊身體。

每天早上我都會看有沒有雞蛋,前天,終於第一次有雞蛋了,有四個,今天有五個。我還做了一些預測疫情變化的模型,每兩天更新一次,並且和女兒討論。

兩週前我和太太有點喉嚨疼,我們也有些緊張,但三四天後發現沒事。在疫情下整個國家的人都很敏感和恐慌,有時就會誇大一點點不舒服的感受。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志願工作,一週到超市去一次,買些生活必需品,給一些老人送去,特別是吃的東西。

孩子們都在上網課。雖然效果不如在學校面對面,但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基礎教育必須在線。

生活簡單,在院子裡、屋子裡還是挺開心,但外面,看到英國股市、德國股市、印度股市都跌了25%,美國跌了20%,和經濟相關的信息都不好,我最擔心的就是經濟何時能恢復。我們做了很多榜單和研究,是為了推動企業家精神,這也是我工作的意義。


▲胡潤家中辦公室

對於英國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現,我覺得英國人還是比較認可的。

第一是英國人相信科學家。比如首相和政府首席科學家帕特里克、政府首席醫學顧問克里斯·威蒂一起開新聞發佈會,接受提問,凡是和科學相關的話題都是科學家回答的。克里斯·威蒂本人的專業就是傳染病。大家對他們有信心。

但我自己在3月22日那個週末是非常擔心的,因為根據我的模型和計算,如果不嚴格封鎖,疫情蔓延得會很厲害。學校在那個週五已經關掉,我想政府很快會全面封鎖,但拖了一天。這一天我很著急,打電話給當地一家廣播電臺反映,問為什麼還不封鎖?主持人說,你要聽科學家的,他們專門研究病毒,別的你不用聽。

但那個週末天氣特別好,雖然政府說過儘量不要出門,但當時的態度比較委婉,所以很多人還是出去旅遊了,我心裡特別緊張。我覺得問題不是政府不封鎖,而是封鎖的執行力不夠。

第二是英國人對政府採取的措施表示認可。比如你要讓英國人待在家裡,封鎖,有些人立即就沒有收入了。所以財政部長公佈了“薪資補貼”計劃,為所有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工作的數百萬人(不包括被解僱者),補貼其工資的80%,補貼上限為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這樣他們就會安心在家裡,不用擔心還不了賬單。這種做法我事先是沒想到的。我覺得很好。英國有很多小企業,有的是“一個人的企業”,這樣補貼他們就沒有生活壓力了。

我們全家7個人,每天晚上5點一起看電視新聞,幾乎每天都有大新聞和政府採取的手段。查爾斯王子檢測呈陽性,他72歲了,我們都為他擔心。特別是首相約翰遜、衛生部大臣漢考克、政府首席醫學顧問克里斯·惠蒂都感染了,衛生部大臣隔離7天好了,衛生部副大臣納丁·多麗絲在更早的時候也感染了。我們的首相和我都是伊頓公學畢業的,他比我早六年入學。他現在已經進入了ICU,我們特別不希望他出事情。

英國脫歐,在特雷莎·梅的時候弄了三年多,也沒有結果。當時我是不贊成脫歐的。但看到約翰遜能夠帶領英國人脫歐,有一個確定的結果,而不是一直懸著,這對國家有好處。他一直在為國家工作,工作態度是好的,沒有照顧好自己,英國人看在眼裡,對他是有感情的。

再說一下群體免疫的問題。

首席科學家帕特里克提出,假如大部分人口都對新冠病毒產生抗體,那麼這種病毒未來就很難蔓延,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他是在考慮到沒有疫苗的情況下該怎麼辦時,提出了這樣一種方式。

但我一開始就覺得不可行。因為什麼都不做,人民不可能接受。

英國一年死於流感的人數,大概在6000到1.5萬人之間,基本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我的判斷是,如果這一次的死亡人數在1-1.5萬,英國人會認為是正常的數字。但如果更多,比如3-5萬,那肯定不正常了。

從我自己的測算看,目前的死亡人數還在正常範圍。姐姐說,醫院基本可控。她們醫院的床位原來只有20張,現在已經擴充到100張。

英國用了十天左右建設了一個方艙醫院,在倫敦東部,叫南丁格爾醫院,由ExCel會展中心改建而成。目前可以提供500張配備呼吸機等設備的床位,如果需要可以擴張到數千張床位。他們的行動還是比較快的。

所以從醫院看,目前沒有特別嚴重的、無法承受的問題。

我自己的一個體會是,疫情發生後,各個國家的人民都更加愛國了。因為這是發生在自己國家內部的災難,大家都希望能夠處理好,能夠解決。我們全家在上週六晚上8點看女王發表電視講話,全體英國家庭都在看。

她說:“1940年,在我妹妹幫助下我做了第一次廣播演講。作為廣大兒童的一員,我們在溫莎向其他因為戰亂而被迫離開家園的兒童發表講話。今天,如往事重現,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感受到了親人離去的痛苦。但是現在,我們跟那時一樣,知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選擇。”她鼓舞民眾團結一心,“自律而堅定”地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女王說,雖然自我隔離時常讓人覺得很艱難,但是一切有或是沒有信仰的人,都發現,這是一個放慢手頭的事情,而進行自我審視的好時機。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講話中說,“全英國人民為醫療員工和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鼓掌的那一刻,將會當成我們的國家精神被銘記。而小朋友們畫的這些彩虹,也將代表著我們國家精神的一切。”

這次電視講話,也是女王在登基後第5次在聖誕節以外時間的講話。前4次分別是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1997年戴安娜去世、2002年女王母親去世以及2012年女王登基60週年。

我問德國的朋友他們那裡的情況,他們說政府做的是可以的。問瑞典的朋友,也說政府是可以的。英國2016年脫歐,人民之間意見不統一,非常頭疼。脫歐都過去了,現在的疫情是針對每個人而來的,所以人民之間開始互相幫助。政府也儘量努力。問題肯定也存在,比如缺少呼吸機了,但總體上英國人對政府是滿意的。

我們在上海和印度有兩個辦公室,印度現在是在家辦公的狀態,上海復工了,這兩個月我們發了好幾個報告,比如《2020胡潤企業家戰“疫”特別報告》,“中國百強大健康民企榜”,我們希望鼓勵人們不要放棄,要繼續保持企業家精神。我們調研了480位企業家,三成企業家表示家人關係更加和諧了。英國也有類似情況,企業家過去太忙,很少在家裡,現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大大增多了。

從2016-2020年,我們做的全球富豪榜(10億美元財富以上),中國的數量一直超過美國。

4月6日,我們發佈了《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

過去2個月,全球百強企業家的財富減少了12.6%,相當於2.6萬億人民幣,或者相當於每人每天損失4億多人民幣。他們中間只有9%的人財富增加,86%的人財富減少,5%的人財富保持不變。所以疫情是對所有國家的打擊。

有意思的是,全球百強企業家財富增加的這9個人,都在中國。有兩個是豬肉生產商,新希望的劉永好和牧原的秦英林夫妻。全球對醫療設備的需求激增,邁瑞的徐航財富增加了26%。此外還有海天味業的龐康、劉強東、王衛、雷軍、吳亞軍、孫飄揚夫婦。

而按照財富的增速來看,過去兩個月,來自視頻會議平臺Zoom的50歲袁徵的財富增長了77%。以公務員考試培訓起家的中公教育的李永新和他的母親魯忠芳,財富增長了20%,達到820億人民幣,主要受到優於預期的財務業績和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的網絡營銷的推動。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全球封鎖下的經濟怎麼辦,想不到什麼辦法。肯定能恢復的。但何時恢復?兩個月,半年,兩年?

同時,我也很想念上海。孩子們也很想念上海的學校。

記者: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