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流浪地球》中的數碼“周邊”有哪些?

看完《流浪地球》你記住了什麼?隨著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播,也許很多人已經記住了那一句魔性的交通提醒:

“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全世界人民帶著“小破球”跑路啦!

因太陽即將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的威脅,人類被逼入地下,所有資源都往行星發動機項目上傾斜,通訊成為了支撐這一龐大千年計劃的關鍵一環,因此不論是民用還是航天領域,數碼3C事業並沒有像房地產一樣被全然拋棄,今天不妨來看看未來世界裡的數碼生活,是不是今天我們想象的樣子?

一、消費電子發展停滯

總體而言,地下時代的消費電子進步不大。

95後抖友韓子昂在看守所裡自娛自樂的手機,外觀與早年的iPhone接近,就電影中驚鴻一現的畫面來看,這寬廣如草原的額頭,距離大家想象中的“正臉全是屏”還差好幾搓劉海呢。

在姥爺去世時的回憶中,還出現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自拍的畫面,印象中手機背面只有孤零零的一顆攝像頭。

從消費時代成長起來的95後韓子昂爺爺,對“好手機”肯定是有概念的,因此手持這樣入門級的產品絕不可能將原因歸結為“因為老人不懂,所以買個入門款隨便用用”,而只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關聯。

可以推測,在生活資源被壓縮到極限的情況下,太平盛世下的智能手機發展幾乎停滯。8核10核、三攝四攝這樣堆料已無可能,民用手機只能保留基礎的通話、拍照功能。

我們現在玩得火熱的VR技術,在《流浪地球》的年代恐怕早已戛然而止,否則為何一臺發佈於2016年的HTC VR眼鏡要被當成國窖一樣珍藏50年?



發佈於2016年的HTC VIVE VR套裝

娛樂影音方面已經沒有極大豐富的內容源,使得一切數碼裝備的酷炫功能喪失了存在的必要。沒了鋪天蓋地的手遊、短視頻,韓子昂只能循環播放60年前問世的“海草海草”。

哪怕是北京第三區地下城一霸的一哥,也只能拿個近百年前的小霸王打《魂鬥羅》——好在經典永不過時。

二、工業電子單腿邁進

與民用領域止步不前相映照,服務於百代流浪計劃的工業電子獲得了大步前進,與我們嚮往的目標更加接近。

01.移動終端消失

10萬公里高空的領航員空間站裡才是這個時代電子技術的頂峰。

一個鮮明的特徵是宇航員的絕大多數工作和溝通都可以通過AI完成,圍繞這個核心中樞,移動終端最終消失,代之具備實時同聲傳譯的耳機,語音操作。


有需要時則用防護服袖口的屏幕,輔助呈像。

而取消移動終端、僅只保留一塊屏幕或其他可穿戴設備、所有的數據和計算都在雲端完成和保留,也符合減輕宇航員和飛船重量負擔的設想。

02.真●人工智能

今天,你又跟Siri和小愛雞同鴨講了嗎?

來看看《流浪地球》裡的真·人工智能是多麼“嚇人”吧。

《流浪地球》一大boss的AI MOSS

這個世代的AI也已達到我們現在孜孜追求的能力:

機器視覺(劉培強中校不管走到哪兒,MOSS都能將鏡頭對準他)圖像分析能力超高速的天量運算能力(0.42秒內判斷出地木相撞的全部可能)將自然語言轉換為機器語言再轉換為工作語言的能力(僅僅通過韓朵朵與劉培強的對話便自動上傳最終方案)全語種自由切換更自然的人機交互(當然離不開強大的學習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經擁有了自主意識(那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這明顯帶有傾向性的發言總不會是程序猿預設的彩蛋吧?)

此時的AI強大到有些細思極恐,而人機衝突也構成了推動劇情發展的一條線索,從最初的親密協作,到最終的崩裂,這當中也有大量可深挖思考的地方。

03.PC行業徹底沒落?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且看李一一使用的筆記本,這其實是一臺真實上市的真機——Dell Latitude Rugged Extreme7204。


片中真實存在的筆記本

其硬核的工業設計、粗獷的線條,也十分契合“流浪地球時代”重金屬的蘇聯式機械美學風格。

只不過,戴爾這臺電腦發佈於2014年,距離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已過去了40多年,再堅固也是古董了吧!因此我們判斷,PC行業在全球危機的打壓下,很可能沒什麼建樹了。

就連繫統都還停留在WIN10階段:

電腦屏幕右下角顯示“激活Windows”


三、總結一下

通過對《流浪地球》呈現出的細節分析,我們推測當時電子科技領域也已經傾注全部資源向千年流浪計劃集中。這導致民用消費領域的數碼科技一直停滯在世紀頭2、30年間的水平。

但資源的集中也讓AI技術完全成熟,背後的超級計算機在進行天量級運算時的效率近乎恐怖,可以肩負起為地球導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