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少数群体

我站少数群体,这并不是说以人数作为标准。这意味着,在多数群体和少数群体发生对立,但是二者并没能令对方信服,并且对立焦点本身存在争议或者时空局限性时,我站少数群体。

几乎没有人在一生中时时刻刻都是所谓的主流群体,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少数群体中的一员。然而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留心身为少数人群时的感受,再或者说,可能做不到避免将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施加到别人身上。当他和少数群体对立的时候,他不顾自己曾经时某时某刻是少数群体,或者将来也会是少数群体,而不惜损伤当前与他对立的那个少数群体。

最常见的,所谓尊老爱幼,便是典型例子。在一个社会中,主流人群和支柱人群总是青壮年,而老人和幼儿时没有足够能力但是需要在某些时候,比如占用公共资源(典型的便是公交车座)时,会与青壮年的需要(青壮年也需要坐公交,并且也有权坐着乘车)相对立。体面的老人、幼儿和青壮年,常常采取默契地让座方式来化解对立问题。这里不仅仅是青壮年让座,也有老人给青壮年让座的。(某次我携带大包行李赶往火车站,以为老太太便十分和蔼地把位子让给了我,当然,这也因为她确实在下一站就要下车了)

这里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焦点本身存在争议或者时空局限性时,我站少数群体。如果对立双方已然存在着明显的是空下的正确与错误,那自然应当倾向正确一方。如果需要座位的是一个蛮横无礼的,甚至恶言相向、不惜动粗的老人,他没能得到座位,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因为他破坏了对立的平衡,他不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有能力恶言相向、有力气动粗的老人,这样的情况下便已然有了明显错误的一方。

每个人都有成为少数群体的时候,但我觉得我作为少数群体的机会尤其多。或许这是我的错觉、误会,但是无论如何,我站少数群体,如果他没有在这个时空下犯错。

本来是有感而发,应该写得洋洋洒洒才是,却因为隐私敏感而写得平庸。暂且保留隐私,或许以后会知道,或许以后......或许没有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