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画放大了看,会发现什么?

《千里江山图》原图本来是这样的:



慢慢放大之后,可以看见山脚下的木造房子前若隐若现的小人。

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荡漾着。


很多古画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点睛之笔,尤其是这幅《五牛图》。


经过慢慢放大之后居然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头牛有根根分明的、妩媚的眼睫毛,还有让女生都自叹不如的眼线。




在古画界,山水画也常常跑出来作妖。随意一看,这样的山水画似乎见怪不怪:


但是,在放大之后,看到一群好像在跳恰恰舞,又好像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农民伯伯:



再来看一幅很牛的古画:


清 王致诚 《万树园赐宴图》


让我们来放大一点:


是不是好像是依然是一群面无表情的人?

但是再放大一点惊喜就来了:


还有后面两个笑而不语、暗中观察的:


是不是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你被白眼了?

其实是因为皇上坐得太高了,所以大臣们都在往上看。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


这个大人的表情真是舒服。像是一阵凉风吹过,带走了周围的燥热。


主人躺在凉榻上眯了一会儿,起身喝几口茶,然后又躺下来闭目养神,闲散怡然,惬意自得。


《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


树上的这个包包是谁落下的?


继续放大看:这个包包的设计,有没有很眼熟?爱马仕,像不像?


很多人古装剧看多了,都以为古人的宽袍大袖是一个能藏很多东西的百宝箱。古人的袖子,里面有侧兜,但并不是万能的。所以也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包包。


《仕女图》


一群女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继续放大看:这,不就是足球吗?

古代的女人都好奔放,穿着裙子踢足球。


中国古代的足球叫蹴鞠。上至皇室,下至平民,可以说是火了几千年。



《敦煌壁画》


唐朝大概是带给我们幻想最多的朝代,这张图猛一看没什么。放大看:这个额头上的发网怎么这么熟悉?隐隐地感受到时尚的冲击!


在宋人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比如宋代宫廷画家马远的《踏歌图》:


宋 马远 《踏歌图》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踏歌图》的主题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并不大,但他们在整幅画中却极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带着几分醉意的 4 位老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位老农,寥寥数笔,但却生动至极。

下面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动起来以后,古画更有趣了呢。


不得不说,古人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绘画技术之精湛,这种对艺术的细致之心,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