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世界的冷漠足以将一个人逼疯,何况本是精神病患者

片中有个镜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当亚瑟找到以为的父亲韦恩时,说他想要的不过是一点温暖、一个拥抱。

然而韦恩否认了和他的关系,说他的母亲是个疯子,还迎面给了一拳。至此,亚瑟渴望温暖的愿望终究破碎,周围的世界给他的全是冷漠和冰凉。

于是他放弃了对温暖的追寻,将自己置身冰箱,让寒冷彻底的拥抱自己。那个杀人如麻的小丑便开始诞生。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有点纳闷,这么一个愤世嫉俗又有点神经质的人物是怎么成为一部电影的主角的?直到再看第二遍时,才更能体会亚瑟的痛苦,以及周围世界的冷漠带给他的伤害。

尽管我们不能用亚瑟所经历的苦难为他的罪行开脱,但是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进而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亚瑟以扮演小丑为生,他的工作是为观众带来快乐和欢笑,然而他却一点也不快乐,甚至痛苦。影片开头他在化妆间化妆时,对着镜子拉扯嘴角,努力的露出一张夸张的笑脸,可是有一滴泪却从眼中滑落。

他谨记母亲的话,自己生来是传播快乐的,可是他自己却活得很煎熬。他是一个从医院走出来的精神病患者,尽管不用再住院,不代表他不需要关爱和治疗。亚瑟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精神疾病患者最糟糕的是别人希望你装的像个正常人。

本就很痛苦的人,却要伪装成正常人,甚至伪装快乐。他怎么会好过?这让我想到了英国喜剧大师罗温艾金森,憨豆的扮演者。他在荧幕上为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生活中却饱受抑郁之苦,和亚瑟多么相似。

亚瑟唯一获得帮助的方式就是社会福利署的援助医生,尽管这里的医生似乎根本没有认真听他说过的话,也算他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吧。可惜后来由于政府削减开支,唯一的稻草也被剥夺了。

亚瑟的生活很困顿,然而他很努力,他努力的希望得到关爱和温暖。可是他生活的哥谭市是个缺少温度的湿冷城市,在这里亚瑟注定得不到温暖,也没有几个人会关注他。

在为商店促销表演时,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们抢了亚瑟的广告牌,然后狠狠打了他一顿,一时兴起,毫无由来。经理因此批评亚瑟,他也要赔偿商店广告牌。

眼见亚瑟被欺负的同事兰道尔给了他一把枪防身,却不想后来对经理是另一番说辞,让亚瑟失去了工作。

在公交车逗孩子,反而被他的母亲训斥,因为疾病无法控制的大笑,也无法获得理解。

在剧场同样因为无法抑制的笑,他成为了偶像穆雷的节目笑料。看着电视里穆雷调侃的模样,甚至以“小丑”称呼他,亚瑟愤恨莫名。

似乎整个世界都选择了忽视他,待之以冷漠。哪怕相依为命的母亲,也曾放任他被伤害,用妄想出来的父亲让他备受羞辱。

我们不能否认亚瑟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也更应该重视周围的人对他造成的伤害。如果世界多给他一份温暖,亚瑟也许不会成为那个大开杀戒的小丑。

亚瑟日记里还有一句话十分醒目,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生活中欠缺的爱与关怀,让他怀疑自己是否存在过。为了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他甚至不惜以死亡的方式。

电梯遇到的黑人女子,无端一个举枪自杀的手势,也许是个玩笑,却可能给了亚瑟潜藏的心理暗示。他不止一次拿着枪顶着自己。

地铁上的一次遭遇,他打开了死亡的潘多拉魔盒。

当亚瑟看见一位女子被调戏时,无法控制的大笑意外帮女子解了围,也让他深陷麻烦。面对三人的殴打,亚瑟被迫用枪自卫。

三人恰巧是韦恩公司旗下的员工,对于他们的死亡,韦恩给出了一个有些无法让人理解的说法,那就是底层小丑的仇富心理。后来大概想明白了,这应该是哥谭市存在的现状,贫富的差距和对立。

到这里,已经有两个人称呼亚瑟为“小丑”。而他也开始了蜕变或者叫堕落,周遭世界的冷漠将亚瑟再度逼疯。

解决掉地铁的三个人之后,亚瑟逃到一个洗手间,面上的小丑妆还没有卸掉,他沉醉自舞。

得知自己的身世和童年的遭遇,他闷死了自己的养母。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曾经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场悲剧,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场喜剧。也许是明白了自己过去的理想和坚持,是多么可笑。

再后来,兰道尔、穆雷,一个个都死在了小丑的手上。

他们都曾伤害过他。作为旁观者看来,他们是错不至死的,亚瑟的做法显然是偏执激进的。但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我们无法去讲道理,只能从这样一个角色的故事中明白,任何人都需要关爱和温暖,精神疾病患者更是如此。

收起冷漠,给予一份温暖,可能世界就少了一个陷入疯狂的病人,多了一个奉献快乐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