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什么有些诗一读会感动

诗言志,诗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除了表达写诗人的情感,也会让读诗的人引起感情共鸣,眼眶湿润,可是,为什么有些诗会让人读了又读,感动了又感动?

正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少人,读到一些诗,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

01 读诗的感动,在一点疑惑之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这是一个邂逅和寻访的故事。本来就只是一次邂逅而已,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春天里,和桃花一样明艳。第二年再去时,哪里还会如此邂逅,人生里这样的故事是偶然,更是常态吧。

然而为什么会让读者感动?是一点疑惑,“桃花依旧笑春风”,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有什么关系?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有什么关联?而当年岁渐长,那点疑惑似乎有了答案时,感动也就产生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当初只觉得美,那种凄美,并不了解其中意。只觉得心中一片怅然。

02读诗的感动,在会心一笑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这诗里的人,是极有趣味的。他折花寄给北方的朋友,说:我们南方也没什么好东西,我就赠你一枝春吧。

他真的寄花了吗?真的让那个骑马的驿使带去吗?我很好奇,也疑惑。以当时的交通速度,花若送到,早已枯萎了。可是,他用这一首诗,把那一时的心情、趣味和挂念全送到了。收到信的范晔,虽然没有获赠一枝春,但却感受到了整个春天吧。

读诗就能体会到诗人的趣味,和诗人一起会心一笑。

记得前年春天,迎来全国教育研讨观摩大会,我发言后,留在最后一页ppt上的,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背景是一支绽放的红梅。

03 读诗的感动,在瞬间的说服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首诗很多人很熟悉,熟悉它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不是被它说服而感动吗?是的,穿林打叶声,那些外界的喧嚣,何必要去听,何必在乎那些咋咋唬唬的矛盾和困难,轻装上阵,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天不可能一直风雨不停,太阳总归是会回来的。

再如陶渊明的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看到日暮时分的景象,我很想用文字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可是,储藏腹中的汉字却不能组织起来,完美地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读到陶渊明的这两句,我忽然明白,只写内心真实的想法,只写看见的东西,陶渊明用前两句把他所看到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意境已经显现,照样是一种高级的表达。不免会心一笑,化解尴尬。

所以,读诗就能体悟到诗人某一刻的心境。通过这种体悟,会心一笑间,我们也更加洞悉了自己的内心。

04 读诗的感动,在似曾相识的眼神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

远和近,空间距离的近,抵抗不了心理距离的远。可是为什么是一个“看”字,同样是“看”,不同的眼神。这种眼神,我们一定在生活中似曾相识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那个灯火阑珊处的ta,有没有和我们有过眼神的交流,是不是,确认过眼神?千山万水,道阻且长,我们寻找那个对的眼神,当我们的眼神相遇的那一刻,诗也化成了我们的眼神。

所以,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们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是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诗人的智慧和趣味,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