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马尔卡宁逼成巴格纳尼,让公牛队混乱不堪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NBA虽然暂停了,但是球员与管理层之间的摩擦却仍在继续。据报道,公牛队的潜力新星马尔卡宁已经摊牌了:他在芝加哥过得并不开心,如果公牛队不打算改变发展方向,让他得到更大角色的话,他就会主动寻求交易,另谋高就。

马尔卡宁的这次表态也是在向球队老板施压,因为在此前公牛队就有过寻找新任高管的打算,只不过一直未能实行。公牛队这种举棋不定的姿态也在无形中挫败了队内年轻人们的信心,队内没有人知道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何时才会结束。

“芬兰小司机”怎么混成了巴格纳尼?

刚进入联盟时,拥有七尺身高和精准射术的马尔卡宁一度被人们视作“芬兰小司机”或“另一个波尔津吉斯”,在职业生涯第二年就打出场均18.7分9篮板的他更是早早显露出了成为一块建队基石的潜质,本以为三年级的他会在本赛季继续稳定进步,成长为一名准全明星级别的球员,但到头来,他的球场表现和公牛队对他的定位却令人们大失所望。

在球队没有补入其他前场悍将的情况下,马尔卡宁的使用率和开火权却遭遇了大幅的缩水,沦为一名角色球员,被主教练博伊兰封印在了三分线外,沮丧的情绪无疑严重的影响了他的投篮手感,糟糕的三分球命中率甚至达不到联盟平均水准。

与此同时,脚踝和骨盆的伤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马尔卡宁的行动,他的篮板球能力也同样急剧下滑,30分钟内只能抢到6.3个篮板,这对于一名七尺长人来讲实在是过于寒酸。

从球场表现来看,现在的马尔卡宁也不再像是德克或波尔津吉斯,反而更像是因疲软球风一直饱受诟病的巴格纳尼。

从霍伊博格到博伊兰,公牛队怎么就不找一个好教练?

在赛季中期,马尔卡宁就抱怨过,他的进攻技巧能让他在球场上做很多事,而不只是个空间射手。不只是马尔卡宁,就连球队老大扎克·拉文也一直对主教练博伊兰心存不满。按理来说,持球得分点众多、活力四射的公牛队应该是一支擅长进攻的球队,但在博伊兰的执教下,他们却只打出了联盟倒数第二的进攻效率,球队的一众青年才俊根本就没有被连接成一个整体,博伊兰临场时迟钝的应变能力也让公牛队经常痛失好局。

最令人费解的是,当时是因为前任主教练霍伊博格的无能,才让博伊兰有了一个暂任主教练的机会,人们本以为公牛队很快就会物色到真正合适的主教练人选,但最后,公牛队却让始终不能服众的博伊兰继续留在了球队,这背后,以帕克森为首的公牛队管理层无疑要负主要责任。

公牛队的管理层到底糟糕在哪?

自2009年,这位前公牛队功勋控卫从总经理晋升为总裁完全掌控球队后,他的愚蠢操作就让公牛队与正轨渐行,让人记忆犹新的操作包括:

打包2014年的首轮第16号签和19号签去向上交易掘金队的11号签,就因为帕克森爱上了麦克德莫特,结果他交易出去的那两个签位一个变成了加里·哈里斯,另一个则是努尔基奇;2016年,重金接盘巅峰不再、与球队原有阵容极不兼容的德维恩·韦德,从而造成了球队更衣室的动荡不堪;2017年,巴特勒表达不满,却没有试图进行安抚,而是直接将他交易到了明尼苏达,这之后公牛队就再也没踏进过季后赛的大门......

从这些操作中你可以看出,帕克森作为球队的顶层设计师,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建队思路,只是在自以为是的滥用职权,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知人善用的才能,公牛队的医疗团队从罗斯时代开始就一直被人唾弃,时至今日,邓恩、拉文、马尔卡宁和温德尔·卡特这批年轻人又再次遭受到了伤病的持续困扰,从某种角度来看,带伤作战的文化似乎正在侵蚀这些年轻人身上原有的可能性。

如果维持现状,公牛队这批青年才俊几年后的结局很有可能不是闯进季后赛,而是被推倒拆散、各奔东西。看来想要一扫颓势,已经不只是解雇现有的教练找一个新的替罪羊那么简单,只有改头换面才能让公牛队重回正轨。(微号:NSports-Basketball,发现更多篮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