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能否气溶胶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其实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颗粒。

越小的颗粒,空气的黏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沉降速度很慢。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就达到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又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抽烟的人早已经消失不见,烟味还久久不散的原因。

这种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就叫做气溶胶(aerosol)。之所以翻译为 “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度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湍流的推波助澜下飘向远方。飞沫核中若有冠状病毒,再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但室外开放空间即使存在气溶胶,浓度也极低,远低于感染剂量的水平,一般不会导致感染,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比如说医护人员较长时间待在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的病房内,或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进行吸痰、气管镜、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