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14亿人!粮食危机来了?有人在超市抢米、囤粮

全球疫情肆虐之下,另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来临。

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在疫情冲击之下,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6个多家紧急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与此同时,3月31日,联合国紧急预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危机正在迫近。

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民众疯狂抢购大米、囤粮的现象,直接导致国际大米价格飙升,其中泰国产大米的出口价格达到六年半以来最高水平。


全球粮食危机,真的要来了?

全球粮食危机警报拉响

面对全球疫情的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警惕粮食危机,并率先"囤粮",限制出口:

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宣布,自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

同一时间,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宣布,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

同时,塞尔维亚宣布,暂停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

3月28日,埃及决定,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农业部提议,对粮食出口建立临时配额,4月1日-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吨;

3月30日,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将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另外,因为受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在放缓,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几乎停滞。

受此影响,部分粮食的价格正在飙升。芝加哥大豆近2周涨逾7%、小麦期货价格更是大涨超18%,中国黄大豆1号主力合约于2020年涨幅已超过26%,创2013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大豆1号主力合约价格走势图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囤粮"限制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警告:多国突然限制粮食出口,可能导致严重市场混乱应极力避免供应断档。

实际上,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已经开始告急。伊拉克表示,在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100万吨小麦,来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向国民提供食物。

另外,作为主要的稻米或小麦进口国,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6个月。

中国粮食对进口依赖?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预警,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中国粮食早已实现自给自足。同时,官方亦给出了明确的定调:

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称,目前中国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小麦、稻谷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对于官方的定调,暂且不做任何评论。且看中国粮食进口数据:

首先看官方(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为2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金额791亿美元,同比减少1.7%;进口金额150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71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贸易逆差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其中,进口占比最高的是大豆,也是国内价格涨得猛的。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高达8851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而出口数量仅11万吨。

折算成金额,2019年进口大豆总金额达到35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21亿元),占农产品进口总金额的23%。

再看中国大豆的产量,2019年全中国产出的大豆数量为181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但仅有进口数量的20%。


可见,中国大豆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超过80%的大豆消费都依赖进口。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产1810万吨大豆,用地面积达到1.40亿亩,意味着进口的8851万吨也自产,则需要土地6.85亿亩,将直接威胁到其他粮食的产量。

而中国大豆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占总进口量的95%左右。其中,2018年从巴西进口大豆6610万吨,占比高达75.1%,而受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正在放缓。

再看所有人最关心的大米。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从2012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大米进口国,进口额从11.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亿美元。

再看中国的另一大口粮:小麦。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小麦数量为254万吨,同比增12.5%。但出口数量已达到31.3万吨,增9.7%。

最后说一下玉米。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玉米的进口量超过700万吨,同比增长超56%,出口量仅为2万吨,贸易逆差达到698万吨,对进口的依赖度亦较高。

抢购之下,粮食有没有涨价风险?

自2004年以来,我国在粮食市场实施是托市收购政策,所谓托市,就是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有一个最低收购价,这就导致我国大米价格在国际上其实并没有完全市场化。

实际上,中国的大米整体还是"质低价高"的局面。这也导致,家庭消费的大米主要是"高端大米靠进口,低端大米进粮库"这样的格局。

其中,中国消费的高端大米主要以泰国大米为主,零售价格约为5-8元/斤。说实话,泰国大米口感确实不错,所以进口大米在国内消费市场是非常抢手的,这也是中国储备粮那么大但依然还有进口的原因。

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图: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米进口前五的是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和柬埔寨,进口额分别为3.5亿、2.4亿、2.3亿、2.0亿和1.7亿美元。

高端市场主要是泰国,根据USDA的数据,泰国大米已经连续6年在缓慢上涨,这块主要是满足一些中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的进口主要来越南,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其实越南大米卖的很便宜,超市也很少有卖。

为什么呢?我们从越南进口的米主要是籼米碎米,由于口感差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反而一些企业比较喜欢,主要用于作为味精、米饭以及糕点的加工原料。

所以这就回到了开头那个新闻,即使越南停止出口大米到中国,对普通消费者也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越南毕竟是大米出口国前三,一旦停止出口,国际上流通的粮食供应预期下降,必然会有粮价上涨预期,加上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也会考虑出口供应缩减,从而引起进口大米上涨。

短期内,中国高端消费人群的口粮将会变得更贵。但这个影响是绝对是短期的,毕竟泰国大米产量没有受疫情影响而减产,所以等待国际疫情过去之后,泰国大米出口也将全面恢复。

最后,呼吁大家,大米尽量吃新鲜的,务必不要恐慌性抢米、囤米,并且将这篇文章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