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是命,因果却由人——再看张爱玲「半生缘」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生中,在什么时候遇见什么人;在什么时刻有什么样的机遇;一个选择最终又会有多少的意料之外来左右最后的结果。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没办法预见和控制。但在每一个这样的时刻,我们却能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控制自己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应对。命运对我施以风雨阳光,我用它们来滋养鲜花草木,所得曼妙风景,皆使我怡然自得。

第一次看半生缘还不叫半生缘,叫十八春。其实我更喜欢十八春这个名字,曼帧、曼璐、世均、叔惠、翠芝,他们人生中最是得意最是美好的十八年,有着什么样的际遇,有着什么样的悲喜,有着什么样的无奈与不舍,有着什么样的选择与结局,十八年前的选择带了怎样的结果。后小说改为半生缘,不是不好,就是感觉多了些罗曼蒂克,容易只叫人着眼于他们的情爱纠葛。



相遇相爱皆是缘,是命运的安排,譬如,世均恰好是叔惠的同学;譬如,叔惠刚好和曼帧一个办公室;譬如,豫瑾采购设备偏偏住进了顾家,让曼璐心里开始失衡;譬如,沈父正好跟曼璐有纠葛从而揭露了曼帧的家世,等等。只是,我觉得这妙不可言的缘份只占了这本书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说,只是让故事开了头。他们经历的种种波折,他们各人最后的结局,其实并不是缘分造就的,而取决于他们用了何种心态来面对,他们是否选择了改变自己,他们有没有一味逃避、自欺欺人,只是交给老天任其发展。面对爱人、困难、机遇时,他们先种下了因,最后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果。

初看曼帧和世均,总是忿忿不平的,都过得不好,又还念着爱着,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也恨曼璐、鸿才,讨厌着翠芝、阿宝、连顾母也跟着讨厌。甚至觉得,是作者为了不破坏自己笔下皆凄凉的原则,故意写这么个哀伤的结局。时隔几年,再看半生缘,感受不一样了。



世均扔掉戒指回家后,一年就可以跟翠芝,或者说可以跟当时身边任意一个女孩结婚。婚后,他有几年没想起曼帧了,结果,跟翠芝不如意时,曼帧的好都浮出他脑海了。而叔惠从始至终没有明示过自己的感情,也没想过会有结果,却总是有意无意给翠芝希望。翠芝呢,总是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又总想等着别人主动满足自己。曼帧一开始把自己放在家庭救世主的位置上,潜意识里看不起姐姐,又不能抹杀姐姐为家里所做的一切,只有更急于证明自己可以比姐姐做得更好,以致几次拒绝世均订婚的请求。曼璐是最惨的,为了家人,放弃了青春、放弃了爱人、放弃了尊严、放弃了幸福,换来的确实家人的鄙视、疏远,爱人的否定,她失衡了,在丈夫看上自己辛苦供养出来的妹妹后,她崩溃了:好吧,你的生活是我给的,那我收回来吧!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豫瑾,他是唯一让我觉得他是个勇敢理智又充满感情的人,原来觉得曼帧跟他在一起也不错啊,比跟鸿才结婚好,现在看,却觉得曼帧都有点配不上他。豫瑾值得一个全心全意知冷知热的爱人,不是只需要他一味付出的人。



其实,即使小说按照我们读者希望的所谓的大团圆写下来,也不见得是幸福的。

曼帧世均决定再续前缘,毕竟这是人生只有一次的感情。于是,世均离婚,把孩子家产都给了翠芝,跟曼帧结了婚,然后带着荣宝和顾母生活在一起。此时曼帧还沉浸在一定要做个自强自立的女人,觉得命运于她都是苦难,虽然世均回来了,但是生活的压力还是那么大,她和世均都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到过去的伤疤。但是天天看着荣宝,怎么能不想到,有没有怪过世均,怪他的不坚持,怪他的疏忽,怪他没有等她。不敢去想,她每天悲春伤秋的,连笑好似都有股黄莲味,哪里还有原来少女时的半点模样。世均因为之前顾母的不作为,始终心有芥蒂,对顾母总是忽冷忽热,导致顾母不满,免不了到处抱怨,无意间挑拨了夫妻间的感情。荣宝长大了,也会跟父亲有联系,像祝鸿才那样的人,战后落魄是一定的,又会卖惨要同情要接济,曼帧看在孩子的份上,不可能一点也不管。世均自跟翠芝结婚以后,虽不说是荣华富贵,但总是衣食无忧,家里佣人老妈子的,生活自是不愁的。现在一把年纪了,吃穿住行样样都要精打细算,还要负担起一大家子的开销,压力大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多了。加上翠芝阔家庭出来的小姐,会保养会打扮,身形外貌肯定是好过辛苦求生活的曼帧,于是世均慢慢又会觉得曼帧衰老俗气,日子一地鸡毛。过不了几年,世均开始怀念起翠芝的好,跟翠芝生活中那十几年中快乐的日子被不停放大,他想念孩子,想念以前无忧无虑只是偶尔伤感一下的生活,曼帧渐渐成了他眼中的蚊子血。



翠芝呢,跟世均分开后着实郁闷了一段日子,叔惠耐心陪伴,时时安慰。叔惠想着孤儿寡母的,又是老朋友,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时间久了,总有些闲言闲语的,一些看出点内情的人从中牵牵线,他们俩也就半推半就在一起了。婚后,叔惠觉得这个最得他意的红颜知己不过就是个一身阔小姐做派的中年妇女。脾气大、爱攀比、任性、不实际,要他上进、应酬,简直恨不得把他管得死死的,每天不是家长里短,就是那些所谓阔家庭里的是非八卦。要不了多久,叔惠就会十分想念曾经自由自在的日子,他不是个习惯低头的人,也做多了逃避的事情,他开始避着翠芝。翠芝跟老实听话的世均在一起十几年,哪里受过这样的对待,吵闹成了家常便饭,说不定哪天叔惠来个留书出走,不管了。



所以,也许让这些有缘又有情又因为命运而错过的人在一起,不一定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其实,即使在当时,没有这些意外之外,他们也不见得美满幸福的。

曼璐装病让妹妹来的那个晚上,世均觉得不该发脾气,于是在曼帧和顾母出门前就来找到她,并向她求婚。曼帧被感动了,觉得这个男人冒着家庭的压力也一定要娶她,是真的爱她爱到命里了,于是她答应了。双方高兴得一刻也不愿分离,世均陪着曼帧去探望曼璐。曼璐计划失败了。曼帧终是嫁给了世均。沈家自是闹得一场大风波。沈啸桐差点又中风了,扬言脱离父子关系,接着又搬回姨太太那边了。沈母的幸福被曼帧破坏了,只会每天哭,说着世均不孝顺,是决不肯承认曼帧这个媳妇的。大少奶奶正好借着这个茬天天给婆婆说儿子靠不住,被媳妇勾住了,以后就靠着小健吧。沈家几乎跟世均断绝了来往。



叔惠是了解情况的,他被世均的勇士精神所鼓舞,觉得这才新青年,自己难得连世均都不如吗?于是叔惠到南京向翠芝表白,翠芝看到明示暗示这么久的人终于主动了,头脑一热,寻死觅活要嫁给叔惠,石太太没法子,知道叔惠家里穷,一边冷嘲热讽羞辱叔惠,一边又不想翠芝过苦日子,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石太太虽是妥协了,但实在是不服气,天天在翠芝面前预言着她将来辛苦悲惨的日子。翠芝不理这些,她相信爱情,她觉得她和叔惠可以战胜一切的琐碎无聊。

世均住进了顾家,翠芝住进了许家。顾家为了给他们俩腾新房,不在分租屋子了。一大家子的生活落在了世均和曼帧身上。世均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收入暂时是没法更高了,每天也就埋头苦干。后来两人又有了孩子,负担更重了,曼帧对曼璐的接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没两年,曼璐死了,家里完全没有接济了。雪上加霜的是沈啸桐也过世了,因为姨太太在中间耍了手段,他们大房什么也没分到,世均的母亲嫂嫂侄儿没有了依靠,也只有靠着世均供养。夫妻两人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哪里还有时间花前月下,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情,就为着一口饭,他们就已经精疲力尽了。不知道世均有没有后悔当初的一意孤行,也不清楚曼帧有没有想过自私一点,为自己的小家庭考虑一下,估计他们忙着生存没有时间后悔和思考。

翠芝和叔惠,他们崩得应该比世均曼帧更快。翠芝住进许家这个小房子就不适应了,天天闹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翠芝每天只知道打扮消费,挑剔吃食,许家稍有指责,就发脾气说用的自己嫁妆,不用人管。她始终是被伺候惯了的,不太会体贴人,对叔惠简直谈不上照顾。再加上有个陪嫁老妈子从中挑事,娘家妈妈冷言冷语,婆媳关系极度恶劣。叔惠觉得翠芝现在简直不可理喻,不仅没有一点贤妻良母的样子,还一天嫌弃他不上进,完全是聒噪、无聊、任性的女人。叔惠开始常常不回家了,跟着朋友去玩了,对翠芝也越来越敷衍了。翠芝越想越觉得母亲当年说得对,一气之下回了南京,开始还想着叔惠来认错接她,谁知叔惠完全没有来的意思。翠芝慢慢也就淡了,家里人开始给她介绍对象,毕竟家世相貌在,翠芝是不愁再嫁的。有了合适的人选,匆匆通知叔惠办理了离婚,从此各不相干。



看吧,命运并不是造成人悲剧的主要原因,命运大多时候,只是打乱了人们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设置了些许问题或者增加了点难度,至于结果,还是看各人何如面对、怎样做。出现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妥协被动,那得到的,只可能是个二等结果,因为一等结果会永远活在“如果”中。有挫折的时候,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消极对待,那将一生不得意,因为曾经是可能会更成功。

世均无论是和曼帧或者翠芝,都有可能过得幸或不幸,主要在于世均选择用何种自己去面对。曼帧跟世均,再坦诚一点,少一些坚持,多几分执着,得到的也许就是终是一心人,白首不离分。翠芝跟世均,再积极一些,不那么自我,多一点包容,得到的也许就是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万般皆是命,因果却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