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第二场:要抓住机会,抓住宝

2018年12月24日下午两点,在四川传媒大厦六楼演播厅举办了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第二场。现场名家有:川剧表演艺术家任庭芳、陈巧茹,秦腔表演艺术家齐爱云,川剧表演艺术家肖德美四位艺术家。



11月3日,“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首场论坛邀请到赵季平、魏明伦、沈铁梅和陈智林四位大咖打“头阵”,分别从编剧、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与现场观众和网友交流与互动。

第二场“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通过互联网+融媒体传播手段,上线下交互形态,让广大川剧迷有机会与戏剧艺术名家、跨界大咖亲密接触,共同为“川剧”把脉,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出发,就“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如何革新”、“如何吸引观众”进行深入探讨,寻找川剧传承振兴之路,把古老的川剧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川剧魅力。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肖德美从艺从教近四十年,他认为戏曲工作者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与个人能力,在日常生活与训练中不断扎实基本功;在培养川剧学员时,更加注重系统化的教育,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使新一代戏曲工作者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经典的继承上,与现代观众的审美相结合,推陈出新;在传播时,对剧目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增加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观众的了解,选择观众更加喜爱的剧目进行演出。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齐爱云作为各自所在剧种旦角行当的代表人物,在强调戏曲演员基本功的同时,更加注重戏曲演员本身在传承、发展上所应当发挥的作用。戏曲是十分具有独特性的,戏曲的身段身韵、唱腔、功法程式等无不具备着独特的魅力,戏曲演员在演出时当更具有爆发力,使观众能更好的演员的表演中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美;在戏曲的发展中,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戏曲演员更应当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来源于生活,寻找在新时代发展的突破口,如年轻观众,通过他们所喜爱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动漫、游戏,使年轻人能更好的去理解、接受;与此同时,戏曲演员应当对自己所从事的戏曲艺术有着自信,戏曲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底蕴、内涵,只有对戏曲事业有着强烈的自信,才能在舞台上更好的展现。



年逾古稀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任庭芳从事川剧事业已有66载,多年的学习、演出、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年青一代戏曲演员的功底。丑角具有幽默、含蓄等特点,丑角演员当注重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人物个性。如《活捉三郎》中张文远的“色”、《拿虎》中伍三所蕴含的生活气息、三国戏中张松的“傲”等等特点。同时,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优势,通过老师的“耳提面命”来传授经验、纠正年轻演员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年轻演员的艺术水平。

同时,在论坛探讨中,任庭芳老先生将其经验总结为十六个字:“宗其一家 博采众长 化为己有 为我所用”。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他的老师、前辈们在多年的学习、演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底蕴,年轻演员在学习过程中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的向老师、前辈们学习、请教;每一位前辈名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表演技巧,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同时,更应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取其精华,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论坛提问讨论环节,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陈巧茹提到“要抓住机会,抓住宝”。川剧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底蕴,在全国诸多剧种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每年,不少川剧名家大师都会应邀去往全国各地,为不同剧种的戏曲演员讲座、授课,甚至不少其他剧种的戏曲演员们不远万里来到四川寻求名家大师的指点。论坛现场有一位来自太原的晋剧丑角演员,在此之前,已是国家一级演员的他独自一人驱车来到成都寻求任庭芳老先生的指点,在接受任庭芳老先生的指点时谦虚、刻苦的态度、精神无不让任庭芳老先生感动。


几位嘉宾正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


川剧本身便是巨大的宝库,而川剧老一辈艺术家更是难得的宝贝。已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道“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这不仅是蓝光临老先生的想法,也是众多老一辈艺术家的想法。他们无比的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来从事川剧事业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将川剧这门艺术传承、发展下去。任庭芳、魏明伦、徐棻、等老一辈名家大师年事已高,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如沈铁梅、陈智林、陈巧茹、肖德美等名家名角儿多已步入天命之年,而年轻的川剧演员尚在成长中。作为年轻演员,若再不抓紧时间、抓紧机会,趁着老一辈艺术家在世、还能登台演出的好机会,积极主动的寻求指点、传授经验,待得老艺术家们故去,这将是对自己、对川剧传承与发展中的巨大遗憾。

同时,针对台下观众提出的如何更好的进行剧本创作的问题,到场的嘉宾们建议到:多多与老先生交流、请教;深入了解、熟悉舞台,如魏明伦、徐棻等著名剧作家都有着多年川剧演出经历,他们对舞台有着深刻的了解,年轻剧作家不一定需要有舞台经历,但对舞台一定要十分熟悉;同时,进行剧本创作时,要更加贴近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用剧本将生活在舞台上还原。



齐爱云(左二)与肖德美同观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