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细心,他被隔离人员误认为“女医生”︱集中隔离点那些“暖心事儿”

中午时分,静安区北站医院的医生曹燕清与同事交接完体温数据表,在200人的微信群与隔离人员道别。



曹燕清所在的是静安区一处新增的集中隔离点,已入住境外中转旅客200多名。随着七天轮值期的结束,他终于可以回家补个觉,但心里仍有诸多放不下,于是拨通了几个电话。



“谢谢曹医生,谢谢你还特意给我打电话,你也多休息,多保重!”

说话的名叫小月(化名),目前在另外一家密切接触者隔离点隔离。曹燕清清楚地记得见到小月的那天,这位从英国回国的小姑娘哭成了泪人。

从落地起,小月因出现疑似症状,被送到肺科医院就诊,还好核酸、CT检测下来都没问题,小月被转送到曹燕清所在的隔离酒店。然而刚到楼下登记,疾控中心就打来电话,航班附近座位有人确诊,她是密切接触者,要去专门的酒店隔离。那一刻,小月情绪有些崩溃。


“我手机24小时开机,你如果担心了,随时给我打电话。”在反复安慰小月后,曹燕清说。


电话那头,在密接隔离点的小月仍偶尔仍会胡思乱想。


“曹医生,我感觉我比别人都要折腾,这么多事情都没在我预期之内,感觉自己的运气很差!所以总是往最坏的结果想,万一中招了应该怎么处理。”

“曹医生,我可不可以用热水壶熬一点生姜水喝,是不是有预防作用?”

“曹医生,我可以多喝茶吗?”


“你应该反过来想,你比许多人幸运,因为你所有检测都是正常的。平时怎么生活,现在还怎么生活。但是有一点,你要分散一些注意力,凡事就稍微往好的方向想。”


曹燕清的关心鼓励,无疑给这些海外归来、异乡隔离的人们,注入了强心剂。


“他们这帮来隔离的人,心理压力都很大的。有的时候是真的很需要有一个人给他们一个回应,哪怕再简单,也让他们找到安全感。”



曹燕清还记得,一周前的周六早上,他收到召集电话,临时成立新的集中隔离点,第二天凌晨便在这里迎来了第一批100多位中转人员。

那时,酒店因季节原因换上了空调被。由于不少留学生的行李在中转的埃塞俄比亚机场滞留了三天,衣服单薄加上疲惫奔波,让他们产生了情绪波动。为了让留学生们住得更踏实,他们连夜去其他酒店调配加购买了100多床厚被子。


第一天,工作人员只睡了三个小时。

把隔离人员安顿好后,曹燕清在这处集中隔离点的本职工作,是收集整理200人的体温数据,如有异样要及时电话回访。但由于曹燕清是几个微信大群的群主,是大家在这个隔离点认识的第一个工作人员,有什么生活问题,大家总爱给先他发个微信。于是,曹燕清自然而然成为了隔离点的“心理调解员”。



同事小姐姐困得睡着了,小曹还在统计数据



虽然是医护团队9人中唯一的男医生,但因为曹燕清的耐心、细心,加上有问必答,还产生了一个“美丽的误会”。有人在微信里把他认成了女医生,还有人以为他是楼下负责接待登记的小姐姐。

“之前有一个妈妈给我发微信,她以为我是楼下的那个姐姐。我就跟她讲,我只是每天催你们测体温那个烦人的曹医生!”


当然,还有不少工作人员因为太忙了,顾不上在群里说话。

原先,酒店参照其他隔离点经验,为防止进食外卖出现腹泻、引起不必要的症状混淆,不提倡大家点外卖。但由于考虑到不少人生活用品滞留机场,于是理顺流程,改为一天只能点一次外卖。隔离点领队吴小青说,即便如此,也要送很长很长时间。

“穿防护服运送外卖,现在已经一天用四个小时来送,依然不够。把外卖送完,很多时候都到晚上11点了。”



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让群里少了许多抱怨,多了一句句暖心的反馈。

住在9楼的留学生小佳,凭借娴熟的EXCEL操作技术,帮曹医生设计起了表格。



有些外卖要尽量少点,但有些外卖是对工作人员满满的感恩。



听闻曹医生轮值结束,10楼的阿圆在群里说,“今天给防疫人员点的奶茶到了,您要是还没走,带一杯走吧,真的辛苦了!”



看着群里的一句句问候,曹燕清也有些不舍。


“就算这7天刚开始真的很累,其实很想把这一批自己亲手收进来的客人、留学生们,再安全的把他们解除隔离,送他们回家。但今天还是要走了,真的有点舍不得。”




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着电话联络,有些人至今没能把工作人员对号入座。


但谢谢你,曾经照顾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