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恋10年网红情侣分手,能相伴一辈子的人,都是怎么走下去的?

之前,网红诗苑发布了和男友孔维的分手视频,立马登上热搜榜。

在视频的最后,孔维再次为诗苑放起了杨千嬅的那首《少女的祈祷》,作为他们爱情的告别曲,还有屏幕里出现的那行字:“和你一起环游世界拍照,就是一口气做了三件最爱的事情。”

一个是很有想法的摄影师,一个是做自己原创服装品牌的模特,他们郎才女貌、一拍即合,是一对很早就凭借“神仙情侣照”在网上火起来的年轻情侣。

曾经他们一起牵手旅行;曾经他们许下“沿途与她车厢中私奔般恋爱,再颠簸都不放开”的誓言;曾经他们提出“情侣环游世界”的想法,成为很多人心中对爱情最浪漫的向往。

但恋爱十年,还是没能抵挡住现实的一次次冲击,走到了分手的结局。

到底什么才能让两个人相伴一辈子呢?

01

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遇见你之后,再未觉得孤单。”这是爷爷对奶奶的告白。

这告白出自一部叫《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的韩国纪录片,取材于真人真事。影片讲述了一对老夫妻面临生死离别前15个月的真实生活故事。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什么叫平淡是真,什么是挚爱为深。

无论春夏秋冬,爷爷奶奶都能找到相处的乐趣。

秋天,枯萎的黄叶落满庭院,两人一起清扫。顽皮的爷爷,在叶子聚成一堆时,拾起一大捧向奶奶扔去。奶奶会嗔骂着,转身和爷爷打起“落叶战”,两人欢乐得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转眼间,爷爷摘了一束小黄花,兴奋地跑回来送给奶奶。奶奶一边说着好看,一边拿着花蹭蹭自己的脸,蹭蹭爷爷的脸,然后彼此给对方放在耳边,说着:花好看,人也好看。

冬天,奶奶捧着雪块跟爷爷说:“吃了初雪,耳朵和眼睛都会好使一点。”于是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喂食;一起扫院子里的积雪,扫着扫着,就打起了雪仗,给彼此堆雪人。

夏天,奶奶在小河边洗菜,爷爷故意丢石子,然后两人嬉戏打闹着向对方泼水。

最后格桑花盛开的季节,略带伤感,爷爷身体越来越差,两个人都清楚也许该告别了。那天,爷爷奶奶穿着大红色的和服,在一片花田里散步。

爷爷安慰奶奶:人生和花与树叶都是一样的,我是树叶,就在春天茂盛生长,在夏天享尽雨水的拍打,到了秋天就随着寒霜掉落。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初年少时候像花儿含苞待放,花儿初开时很美丽,最终都要随着岁月流逝枯萎衰败,归于虚无。

后来,爷爷真的走了。面对白雪覆盖的坟冢,奶奶不停地说:“爷爷要好好照顾自己,即便我不在。”似乎万言千语,都说不尽那告别的痛,爷爷终究渡过那条江,离奶奶而去。

奶奶瘫坐在地,泪流不止。嘴里哼起模糊不清的调调,歌词是:“曹炳万,我爱你。”四周白茫茫一片,鹅毛大雪从空中飘下,和奶奶出嫁的那天一样。

我相信爱在那里,永生不灭。

02

在好坏参半的岁月里,相濡以沫

“亲亲,亲亲......”

病床上的老人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有那么一刻,昏迷中的他清醒过来,颤抖着说:“亲亲,亲亲……”老太太听到后泪如雨下,她俯下身,深情地亲吻了丈夫。

画面定格,这一幕被儿子徐英喆拍下。这张亲吻的照片在香港影展获得金奖,徐英喆说:“这是一张神奇的照片,母亲亲吻父亲后,父亲竟又奇迹般多活了一年多。”

照片中的老奶奶叫徐爱华,她的老伴儿叫徐广余。两个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妹,某种缘分,让他们六七岁开始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称得上青梅竹马。

17岁的一天,徐爱华收到一封信,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体,她的心砰砰跳得有些快……

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情书,是哥哥写给她的求爱信!看完信,徐爱华脸烫得通红,她给哥哥回了信,信里只写了三个字:我同意!

就这样,18岁的妹妹徐爱华嫁给了19岁的哥哥徐广余。直到2017年,徐广平走到生命的尽头,两个人一直相濡以沫。

2012年,徐广余开始生病,被下过6次病危通知书。在长达5年的治疗生涯中,徐爱华尽管70多岁的年纪,尽管儿女们都很孝顺,但她坚持亲自照顾丈夫,喂药喂饭,擦脸洗身。不管丈夫住院时间多长,她都一直睡在他病床旁的小行军床上,寸步不离。

老爷爷走的那天,10点多钟,孩子们都离开了。徐广余把老伴叫到身边轻轻地说:“这次是真的了,你别害怕,我蔫蔫儿地走……”徐爱华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临终前一刻,老伴儿却是在安慰自己。

“还没伺候够他,”“没有一天不想他……”徐爱华心中始终有挂念,她把房间里挂满了丈夫的画作和他们从年轻到老的照片,经常看着看着眼泪就会流下来。

从青梅竹马到两鬓花白,那双牵了70多年的宽厚手掌,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相濡以沫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明白,而是行为上为对方着想成为习惯。

03

在颠沛流离里,不离不弃

有一本书叫《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是一位97岁高龄的抗战老人,追忆亡妻所作。他用四年的时间,把与亡妻生活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漫画里。

老人名叫饶平如,妻子名为美棠。两家是世交,幼时相遇,青年相知,然后步入婚姻。

然而两人的一生却一波三折。

遇到美棠前,平如在部队,觉得生命随时可以交付出去。有了美棠,此后,便再不敢轻慢性命。他说:“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

结婚后,几经辗转,平如定居上海,但好景不长。

1958年,平如赴安徽劳改,当时单位找美棠:“这个人你要划清界限。”美棠一脸坚定:“他要是搞什么婚外情,我就马上跟他离婚,但是我现在看他第一个不是汉奸卖国贼,第二不是贪污腐败,第三不是偷拿卡要,我知道这个人是怎么一个人,我怎么能跟他离婚。”

此后,美棠担起一家人生计,为补贴家用,常找些临时工来做,甚至去自然博物馆的工地搬水泥。离散的这22年间,他们写了上千封信。

1979年,平如回到上海,一家人终于团聚,生活清贫却祥和宁静。

不幸的是,1992年,美棠被查出糖尿病和肾病,平如推掉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梳头、洗脸、透析,四年里,毫无懈怠。

后来,雪上加霜,美棠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状,说胡话、分不清谁是谁。而美棠的每句话,平如都会认真去记,哪怕是“胡话”。

美棠某天清醒地对平如说:“你不要乱吃东西,也不要骑脚踏车了。”这两句清醒的话,竟是人生最后的两句话。

2008年3月23日,美棠的追悼会上,平如挽她:

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

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后来,他爱顺着博物馆边沿走一圈,一边摸着墙壁,走不动,就坐在台阶上发呆。他不干什么,只是想她了。他经常呆坐的台阶,是美棠当年为养家糊口,抬了一包包水泥浇筑成的。

感情中,很多人都跨不过平淡、磕磕绊绊、颠沛流离这种砍,现代人的感情更是脆弱到几句话就能崩塌。没耐心的我们,似乎只能看着别人幸福的白头到老。

有时候,学着多爱对方一点,我们也许就能走的更远。

木心《从前慢》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希望我们可以对待感情可以更慢一点、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