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賦能,八維通領跑軌交互聯網下半場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提出,加快城軌交通、5G網絡、數據中心等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進度。在疫情防控與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新基建”有望成為拉動投資擴大需求的積極方向,以及推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有效辦法。


區別於傳統的“鐵公基”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發力科技類產業,以此推動基礎設施的全新升級。而具有濃厚傳統基建色彩的城市軌交產業,具備方便快捷、節能環保、節約用地、安全性高等突出優勢,此次也被列入“新基建”重要投資領域。


城市軌交產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穩投資”、“保增長”的亮點。

得益於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市快進程加快,“基建狂魔”在軌道交通的“上半場”高歌猛進。


截至2019年底,中國內地累計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6730.27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總里程的22%。近5年,城軌市場(地鐵、輕軌等)運營里程平均增長超700km,僅2019年國內城軌交通類項目中標額近萬億。據預測,我國城區人口四五百萬級別及以上的15座城市,未來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軌道交通。


把發改委批准的城市軌道交通圖與高鐵軌道放在一起,中國的城市化圖景躍然紙上——大城市首先成為城市群的中心節點,如東部地區的深圳、廣州、上海、天津、北京,中部地區的武漢、鄭州、長沙等,西南地區的成都、昆明等,西北的西安等城市。此外,在北部地區內蒙古呼包鄂地區,也已為8~10年的軌道交通立下了規劃,遠景可展望到2035年。


軌道交通行業產業鏈長、帶動效應顯著。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測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GDP的直接貢獻率2.6,包括對上中下游產業間接帶動作用在內的綜合貢獻率為8.2。


高速發展的城軌場景吸引了眾多資本湧入。據“千人計劃”專家、軌交行業資深人士楊宏旭介紹,除國資背景的軌交地鐵業主之外,國內城軌市場資本譜系分為三類:一類是傳統的城軌市場零部件供應商;一類是由國鐵市場拓展至軌交的供應商;還有一類是由科技互聯網跨界而來的公司,它們是城軌市場的新玩家。


以中國最大的智慧出行平臺服務運營商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由中國中車和中國銀聯兩大央企合資設立,是第一個為城市軌道交通提供全面數字票務解決方案的互聯網企業。


截至目前,八維通業務模式現已覆蓋景區、地鐵、公交、高速、高鐵、民航、通卡、加油等眾多場景,上線運營34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城軌易行項目,19個城市公交數字票務系統。並在多個城市搭建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平臺,初步實現了多模的跨場景互聯互通,市場規模在同行業遙遙領先。

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中,數據中心(IDC)毫無疑問成為一大亮點。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在新基建相關內容中首次提及“數據中心”。而在軌交地鐵行業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也為八維通發力“新基建”提供了強大支撐。


基於新型互聯網架構和算法能力,以及豐富的軌道交通行業實戰經驗,八維通致力於推動公共出行App面向乘客、行業、政府開創重要窗口,SaaS化提供軌道交通實時查詢、定製公交、信息交互等高頻應用;高效承擔千萬級用戶的實時在線,敏捷應對高峰客流高併發需求。


“智能化、平臺化以及互聯互通,是軌交行業進入‘下半場’的標誌。”八維通CEO餘華瓊表示,八維通作為軌道交通及智慧出行行業龍頭企業,在智慧出行、醫療健康、社會信用、普惠金融等領域,將打造SaaS行業服務、MaaS出行服務和平臺商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出行開放式生態系統,賦能更多合作伙伴,積極探索全場景、全鏈路、全生態的融合發展。


餘華瓊指出,在新基建中,5G作為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智慧城市、AR、VR等諸多領域基礎設施和領銜產業,被公認為未來數字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為了加快推進5G在軌道行業的應用,滿足地鐵技術創新需求,八維通將整合優勢資源支持城軌5G網絡建設,與各城軌企業共同探索5G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創新應用。

八維通發展路徑與“交通強國”和“新基建”等國家戰略不謀而合。3月12日發佈實施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提出,城軌交通行業要把握當前發展的重大機遇,遵循智能化和自主化兩手抓的工作路徑,將通過示範引領,在全行業逐步推廣應用及拉動智慧城軌建設。


“千人計劃”專家、軌交行業資深人士楊宏旭表示,傳統的軌道交通產業關注的是“物”,而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智慧城軌更關注“人”,講究以人為本、惠民利民。在“新基建”的賦能下,更注重科技內涵的企業將引領軌道交通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政策支持、技術升級及商業模式的創新,軌交互聯網產業未來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