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迅速學會生產管理?

上鋪嘚兄弟


生產管理就是管理生產。

把生產理順,用最短時間高效完成生產任務…!與員工打成一片,協調好工作進展,不耗時,不耗材,不窩工,使工作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如何快速學會生產管理?

這條路沒有捷徑…。

你必須具備:

1,所管理範圍之內的業務技能不可或缺:你得有說服別人的最基本業務技能…,要不然,員工憑什麼聽你指揮?聽你按排?

2,精通工藝流程:每個工作環節需要耗工、耗時、耗材多少,心中都必須瞭如指掌…!

3,溝通能力要好:對上,隨時隨地準備預案,帶著答案反應問題,使問題簡單化;對下,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協調好員工情緒,製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帶領員工高效完成生產任務 …。

4,覺悟要高:能站在公司立場辦事…以結果為導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更能站在員工立場思維…,以工作利益為目標,為員工謀取最大福利…!

5,要有悟性,懂得學習…!

從以上分析:想學會生產管理

,沒有速成法…沒有捷徑…。

職場駕馭能力是要用心去經營一生的學問…唯有長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不斷感悟,不斷成長…!

願你駕馭職場遊刃有餘!


驍詠


什麼是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計劃、組織、控制生產活動的綜合管理活動。內容包括生產計劃、生產組織以及生產控制。通過合理組織生產過程,有效利用生產資源,經濟合理地進行生產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生產目標。

生產管理的五個要素:生產廠房、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生產人員、生產資金。


如何做一名生產管理者?

生產管理者自身應具備“做人、做事、做領導”的三種能力。

簡單來說:做人,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品格與德行,才能以德服人,感染員工,讓員工信服;

做事,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對工作負責的良好心態,同事工作中起到帶頭作用,精於本工段生產中的各個環節;

做領導,全面加強本工段各項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激情,使工段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生產管理者應做的工作內容:

1、人員管理

生產管理者要增強員工的責任心,樹立員工的榮辱感,我們要以對產品質量負責為榮,對產品質量不負責為恥。

2、設備管理

設備如果不加以維護和保養,總有一天會變成一堆廢鐵,設備性能雖有高低之分,但維護和保養是始終如一的,設備運轉良好是生產合格產品的保證,更是按時完成生產計劃的保證。

3、物料管理

生產管理者要加強對本車間原輔料的管理,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消除質量隱患,生產過程中要加強控制,降低生產成本。

4、生產過程管理

生產管理者要合理安排機臺生產計劃,明確生產工藝單上的各項要求。對半成品,成品的外觀和物理性能等環節,經檢查,調試測定合格後才能投入批量生產,應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5、生產現場管理

生產現場是正常的生產場所,環境是否整潔有序,直接影響生產的有序進行,遵循現場管理6S要求,全面加強現場管理。

6、輔助上級開展工作

生產管理應及時、準確的向上級反映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做好上級領導的參謀手。


李大大目標管理研究院


企業生產現場,是很多基層管理者最關注,也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因為只有在現場才能及時發現與解決問題。現場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因此,有人總結了今天這篇乾貨,給企業生產現場管理者參考學習。

01

何為現場

1、現場包含“現”與“場”兩個因素。

2、“現”就是現在,現時的意思,強調的是時間性。

3、“場”就是場所,地點的意思,強調的是區域性。

4、“現”與“場”結合在一起,就是賦予了一定時間的特定區域。

5、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現場就是生產車間。

02

走進現場

01

現場的“三忙”現象:忙亂、盲目、迷茫

忙亂:表面上看每個人都很忙,其實,盡在做多餘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無功效。(瞎忙)

盲目:由於太忙,人們總是機械地做事,沒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長期盲目的工作導致人們思想麻木,意識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幹什麼,幹什麼都是糊里糊塗。

02

現場最關注的是產量

分析現狀----找出瓶頸---採取措施----解決問題----提高產量(顯示能力)

03

現場的功能

輸出產品。

04

現場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員(Man):數量,崗位,技能,資格等。

機器(Machine):檢查,驗收,保養,維護,校準

材料(Material):納期,品質,成本

方法(Method):生產流程,工藝,作業技術,操作標準

環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業環境

03

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1、當問題(異常)發生時,要先去現場。

2、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現象(表現出的特徵)。

3、當場採取暫行處理措施。

4、發掘真正的原因並將它排除。

5、標準化以防止再次發生。

04

生產活動的6條基本原則

01

後工程是客戶

作業的好壞由後工程的評價來定不接受不合格,不製造不合格,不傳遞不合格

02

必達生產計劃

年計劃、月計劃、每日、每小時按計劃生產----生產計劃的保證

03

徹底排除浪費

浪費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沒有也可以的物

04

作業的標準化

有標準作業書,作業基準書,不是標準化標準化是作出規定,遵守而且改善這個規定,不停地進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動才可稱為標準化。

05

有附加價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謀求更大的附加價值(利潤)現場要有大局觀,辨別生產瓶頸,採取最優對策

06

積極應對變化

基本要求------決定標準書等作業的基本,養成遵守的習慣先觀察------事前收集情報,採取下一步措施掌握實力------提高技能和擴大實力,提高設備稼動率等

05

現場的日常工作

01

現場的質量管理

現場如何確保優良品質呢?避免失誤的5原則:

a、取消此作業

b、不要人做

c、使作業容易化

d、檢查

e、降低影響

02

現場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過度的資源耗用

a、改進質量:工作過程的質量,合理的5M

b、提高生產力以降低成本:不斷地改善

c、降低庫存:流動資金、儲藏、搬運、質量隱患、新產品

d、縮短生產線:合理的生產線工人

e、減少機器停機時間

f、減少空間

g、現場對總成本降低的作用

03

交貨期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04

現場實際工作應把握的內容

a、生產作業計劃的合理性、生產計劃與實際困難、計劃調整的影響

b、人員狀況、員工的技能、缺料設備故障引起的停產、不良品對策及處理

c、零部件/工裝夾具/生產輔料是否齊全、生產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

05

現場的基本方法

深入一線、信息暢通、瞭解生產能力、注意員工狀態、時間/動作研究

06

現場的注意事項

異常處理的制度化、現場教育、解釋、工作職責明確、公正評價員工

06

現場管理的實施方法

01

現場管理的要點

a、重視所有管理項目

今天抓品質,明天弄設備?

b、決定重點管理項目

原則:“不給下個工程或客戶添異常”,決定重點項目

“應該做怎樣的程度為止”,管理水平的設定

c、管理的習慣化

量化及明確一些日常工作,管理習慣化

02

日常管理的進行方法

P- D- C- A管理循環:如作業管理,目標為生產計劃的達成、生產率的提高。

P(計劃):達成生產

D(實施):實行計劃—作業設定

C(檢查):檢查目標與實績的差

A(行動):採取對策或者改善

03

現場管理方針

a、生產部的工作口號:

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b、品質管理方針:

質量第一,高效準時,客戶滿意,不斷提高。

c、生產管理方針:

創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科學管理,強化運作和諧;挖掘潛力,充分調動積極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d、管理的要求:

1、已落實崗位責任制為基礎,實行全員責任包乾制。

2、 任務是死的,有條件要執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執行。

3、決定了的事情就是對的,如有疑問,事後再說。

4、必須獎罰分明,且要及時,到位。

04

自主管理

a、以給自己做事的心態工作。

b、自負其責,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自己拿主意。

c、不推卸責任

d、以自我為根本,完成工作任務

05

三檢法

a、其作用是實現“三個不”(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b、要實現“雙檢”靠的是自主管理:

灌輸實施“雙檢”的重要性

不定時的現場抽查

有問題出現時強調“雙檢”關聯雙方的責任。

06

修理作業

a、修理作業是指對不良品實施的糾正措施。

b、要通過修理,舉一反三,提出反饋意見,防止再發生。

c、埋頭苦幹苦幹,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d、修理員是生產部管理者,尤其是組長的搖籃。

e、修理品的管理:

修理品需經過原檢查工位重檢

對修理品有適當的標識

修理中發現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隱患應立即報告

07

執行作業指導書

a、班組長要熟悉作業指導書,並教會員工;

b、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為標準,任何時候作業人員必須遵守。

c、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見,待修訂批准後才可執行。

d、“5他法”:

講給他聽

做給他看

讓他試做

幫他確認

給他表揚

08

抓住現場的主線

a.現場的主線是什麼?生產計劃

所有現場人員都圍著它轉。是焦點、是工作目標、是衡量工作結果的標準。

b.日生產計劃:

計劃的產量就是任務,如完不成時就要承擔責任。

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要申請加班。

是生產日報表的依據。

生產計劃一旦發行就是命令!

09

產量要心中有數

a、產量是生產部門只關重要的目標。

b、生產管理著要做到對產量心中有數就需要掌握和控制好生產線的速度。

c、決定產量的因素:

生產線的運轉速度

機器,設備的機械能力

工程與工藝的穩定性

人員的作業能力

07

生產準備

生產準備是新產品從開始試產到批量正常生產的整個過程中,為了確保新產品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試產、批量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而進行的相關人員培訓、指導書制定、物流調達、設備(含工裝、量具、工具)的準備活動。

08

現場管理中的生產準備

1、生產工藝和資料準備:流程圖,作業指導書,圖紙,QC標準等

2、工裝夾具、工具、輔助材料、勞保用品等的準備

3、設備、儀器、工裝的安裝、調試

4、人員的崗位安排和產能設定

5、現場員工的生產前培訓

6、物料、設備、工藝、資料異常的發現和反饋

09

現場確認

01

現場配置管理表

也叫生產線配置管理表:它的形式象檢查清單一樣,可以使管理者確認現場的佈置狀態。

指定工位人員,工具用品,儀器,材料的放置區域,作業方法,記錄單等。

02

現場器具點檢

時機,範圍,責任者,頻率,方式,內容,記錄,確認。

10

作業日報的管理

01

作用

1、交貨期、品質、安全、成本管理等多個項目管理的工具;

2、方便與上司和其他部門傳遞情報、交流信息;

3、出現各種異常或問題時,作為原因追蹤的資料;

4、幫助管理者掌握現場的實際情況。

02

常見問題

1、內容太多,記錄起來很費時間;

2、需思考、回憶、判斷內容太多,很異常,所以馬馬虎虎算了;

3、自己不願意寫而讓他人代寫;

4、沒有人指導怎麼填,所以隨便填就行了;

5、工作日報只是當成資料收集起來,上司也不看,也沒有什麼作用。

11

作業日報的要求

01

設計要求

必要的事項齊備,項目儘量精簡項目順序要符合實際作業或邏輯習慣減少描述或數字填寫,用符號或線條代替記入採用標準用紙,避免過大或過小,方便存檔

02

應把握的內容

每人的工作日報是否準確材料/作業/產品有無異常作業效率是否達計劃生產效率與設備效率不良產品及工時損失工時現人員配置是否合理整體實績情況

12

作業日報的填寫

填寫作業日報

需向有關填寫人員說明作業日報的作用;

班組名、作業者名、產品名、批量號等基本內容由現場辦公人員填寫,再

給作業者填寫其他事項,減輕作業者負擔;

生產數量、加工時間只有作業者才清楚,由作業者填寫;

要養成寫完後再度確認的習慣;

管理人員要認真審閱作業日報,及時指出異常點並協助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

現場人員根據日報把握作業的異常趨向,並針對這種趨向實施重點指導。

13

生產統計方法

01

內容

產量,投入的資源。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生產性。

02

要求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及時性)。真實性

03

各級管理人員的總結

A.生產數量

B.品質,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

C.人員狀態。出勤率,違紀,出差錯

D.生產事故,損失工時

E.物料供給狀態。

F.機器設備問題

G.技術,工藝問題

14

生產成本控制

01

生產成本控制的概念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擬定的標準嚴格加以監督,發現偏差就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從而是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資源的消耗和費用開支限在標準規定的範圍之內。

02

生產成本控制的方法

(1)制訂成本標準:

計劃指標分解法;

預算法 ;

定額法 。

(2)監督成本的形成;

(3)及時糾正偏差;

(4)用管理控制生產成本。

03

影響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

產品質量事故;

設備故障事故;

產生流程瓶頸;

員工工作消極;

生產流程不順;

員工技能偏低;

生產能力不足;

過多生產浪費等。

04

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1)消滅浪費

製造過多的浪費

等待的浪費

搬運的浪費

加工過程中的浪費

庫存的浪費

動作的浪費

製造不良品的浪費

(2)搞好員工培訓

增進員工對公司的瞭解;

提高員工修養,減少事故的發生;

增強員工紀律性,降低員工流動率;

培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能使員工自信心更強,提高團體合作協調能力。

(3)流程設計

流程設計是對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裝和總裝活動在整個車間內的組織和物流工程的設計。

流程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流程實際上就是把工作經驗外化成可書面化的知識(流程圖、流程說明),使之能夠方便地複製,使企業達到迅速、低成本擴張的目的。

簡化是流程管理的精髓。

流程管理的生命力在於時刻評估流程的適應性,不讓其成為官僚的藉口。

(4)多動因理論

主觀動因

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

綜合素質;

集體意識;

企業主人翁地位意識;

工作態度和責任感;

員工之間以及員工和領導之間的人際關係。

多動因理論的新思想、新概念

將成本控制意識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在員工行為規範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

15

現場管理制度

01

生產現場管理制度的作用

規範員工對生產現場的整理,實現均衡、安全、文明生產、提高業務素質,提高經濟效益、達到優質、高效、低耗。

02

生產現場管理制度的內容

質量管理、工藝管理、定置管理、設備管理、工具管理、計量管理、能源管理、勞動紀律、安全生產。

現場管理制度一是科學與可操作性;二是嚴格的執行。


孫遠遠


企業生產現場,是很多基層管理者最關注,也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因為只有在現場才能及時發現與解決問題。現場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因此,有人總結了今天這篇乾貨,給企業生產現場管理者參考學習。

01何為現場

1、現場包含“現”與“場”兩個因素。

2、“現”就是現在,現時的意思,強調的是時間性。

3、“場”就是場所,地點的意思,強調的是區域性。

4、“現”與“場”結合在一起,就是賦予了一定時間的特定區域。

5、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現場就是生產車間。

02走進現場

1.現場的“三忙”現象:忙亂、盲目、迷茫

忙亂:表面上看每個人都很忙,其實,盡在做多餘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無功效。(瞎忙)

盲目:由於太忙,人們總是機械地做事,沒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長期盲目的工作導致人們思想麻木,意識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幹什麼,幹什麼都是糊里糊塗。

2.現場最關注的是產量

分析現狀----找出瓶頸---採取措施----解決問題----提高產量(顯示能力)

3.現場的功能輸出產品。

4.現場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員(Man):數量,崗位,技能,資格等。

機器(Machine):檢查,驗收,保養,維護,校準

材料(Material):納期,品質,成本

方法(Method):生產流程,工藝,作業技術,操作標準

環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業環境

5.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1、當問題(異常)發生時,要先去現場。

2、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現象(表現出的特徵)。

3、當場採取暫行處理措施。

4、發掘真正的原因並將它排除。

5、標準化以防止再次發生。

03生產活動的6條基本原則

1.後工程是客戶

作業的好壞由後工程的評價來定

不接受不合格,不製造不合格,不傳遞不合格

2.必達生產計劃

年計劃、月計劃、每日、每小時按計劃生產----生產計劃的保證

3.徹底排除浪費

浪費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沒有也可以的物

4.作業的標準化

有標準作業書,作業基準書,不是標準化

標準化是作出規定,遵守而且改善這個規定,不停地進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動才可稱為標準化。

5.有附加價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謀求更大的附加價值(利潤)

現場要有大局觀,辨別生產瓶頸,採取最優對策

6.積極應對變化

基本要求------決定標準書等作業的基本,養成遵守的習慣

先觀察------事前收集情報,採取下一步措施

掌握實力------提高技能和擴大實力,提高設備稼動率等

04現場的日常工作

1.現場的質量管理

現場如何確保優良品質呢?避免失誤的5原則:

a、取消此作業

b、不要人做

c、使作業容易化

d、檢查

e、降低影響

2.現場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過度的資源耗用

a、改進質量:工作過程的質量,合理的5M

b、提高生產力以降低成本:不斷地改善

c、降低庫存:流動資金、儲藏、搬運、質量隱患、新產品

d、縮短生產線:合理的生產線工人

e、減少機器停機時間

f、減少空間

g、現場對總成本降低的作用

3.交貨期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4.現場實際工作應把握的內容

a、生產作業計劃的合理性、生產計劃與實際困難、計劃調整的影響

b、人員狀況、員工的技能、缺料設備故障引起的停產、不良品對策及處理

c、零部件/工裝夾具/生產輔料是否齊全、生產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

5.現場的基本方法

深入一線、信息暢通、瞭解生產能力、注意員工狀態、時間/動作研究

6.現場的注意事項

異常處理的制度化、現場教育、解釋、工作職責明確、公正評價員工

05現場管理的實施方法

1.現場管理的要點

a、重視所有管理項目

今天抓品質,明天弄設備?

b、決定重點管理項目

原則:“不給下個工程或客戶添異常”,決定重點項目

“應該做怎樣的程度為止”,管理水平的設定

c、管理的習慣化

量化及明確一些日常工作,管理習慣化

2.日常管理的進行方法

P- D- C- A管理循環:如作業管理,目標為生產計劃的達成、生產率的提高。

P(計劃):達成生產

D(實施):實行計劃—作業設定

C(檢查):檢查目標與實績的差

A(行動):採取對策或者改善

3.現場管理方針

a、生產部的工作口號:

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b、品質管理方針:

質量第一,高效準時,客戶滿意,不斷提高。

c、生產管理方針:

創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科學管理,強化運作和諧;挖掘潛力,充分調動積極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d、管理的要求:

1、已落實崗位責任制為基礎,實行全員責任包乾制。

2、 任務是死的,有條件要執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執行。

3、決定了的事情就是對的,如有疑問,事後再說。

4、必須獎罰分明,且要及時,到位。

4.自主管理

a、以給自己做事的心態工作。

b、自負其責,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自己拿主意。

c、不推卸責任

d、以自我為根本,完成工作任務

5.三檢法

a、其作用是實現“三個不”(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b、要實現“雙檢”靠的是自主管理:

灌輸實施“雙檢”的重要性

不定時的現場抽查

有問題出現時強調“雙檢”關聯雙方的責任。

6.修理作業

a、修理作業是指對不良品實施的糾正措施。

b、要通過修理,舉一反三,提出反饋意見,防止再發生。

c、埋頭苦幹苦幹,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d、修理員是生產部管理者,尤其是組長的搖籃。

e、修理品的管理:

修理品需經過原檢查工位重檢

對修理品有適當的標識

修理中發現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隱患應立即報告

7.執行作業指導書

a、班組長要熟悉作業指導書,並教會員工;

b、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為標準,任何時候作業人員必須遵守。

c、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見,待修訂批准後才可執行。

d、“5他法”:

講給他聽

做給他看

讓他試做

幫他確認

給他表揚

8.抓住現場的主線

a.現場的主線是什麼?生產計劃

所有現場人員都圍著它轉。是焦點、是工作目標、是衡量工作結果的標準。

b.日生產計劃:

計劃的產量就是任務,如完不成時就要承擔責任。

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要申請加班。

是生產日報表的依據。

生產計劃一旦發行就是命令!

9.產量要心中有數

a、產量是生產部門只關重要的目標。

b、生產管理著要做到對產量心中有數就需要掌握和控制好生產線的速度。

c、決定產量的因素:

生產線的運轉速度

機器,設備的機械能力

工程與工藝的穩定性

人員的作業能力

06生產準備

生產準備是新產品從開始試產到批量正常生產的整個過程中,為了確保新產品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試產、批量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而進行的相關人員培訓、指導書制定、物流調達、設備(含工裝、量具、工具)的準備活動。

07現場管理中的生產準備

1、生產工藝和資料準備:流程圖,作業指導書,圖紙,QC標準等

2、工裝夾具、工具、輔助材料、勞保用品等的準備

3、設備、儀器、工裝的安裝、調試

4、人員的崗位安排和產能設定

5、現場員工的生產前培訓

6、物料、設備、工藝、資料異常的發現和反饋

08現場確認

1.現場配置管理表

也叫生產線配置管理表:它的形式象檢查清單一樣,可以使管理者確認現場的佈置狀態。

指定工位人員,工具用品,儀器,材料的放置區域,作業方法,記錄單等。

2.現場器具點檢

時機,範圍,責任者,頻率,方式,內容,記錄,確認

09作業日報的管理

1.作用

1、交貨期、品質、安全、成本管理等多個項目管理的工具;

2、方便與上司和其他部門傳遞情報、交流信息;

3、出現各種異常或問題時,作為原因追蹤的資料;

4、幫助管理者掌握現場的實際情況。

2.常見問題

1、內容太多,記錄起來很費時間;

2、需思考、回憶、判斷內容太多,很異常,所以馬馬虎虎算了;

3、自己不願意寫而讓他人代寫;

4、沒有人指導怎麼填,所以隨便填就行了;

5、工作日報只是當成資料收集起來,上司也不看,也沒有什麼作用。

10作業日報的要求

1.設計要求

必要的事項齊備,項目儘量精簡

項目順序要符合實際作業或邏輯習慣

減少描述或數字填寫,用符號或線條代替記入

採用標準用紙,避免過大或過小,方便存檔

2.應把握的內容

每人的工作日報是否準確

材料/作業/產品有無異常

作業效率

是否達計劃

生產效率與設備效率

不良產品及工時損失

工時現人員配置是否合理

整體實績情況

11作業日報的填寫

填寫作業日報

需向有關填寫人員說明作業日報的作用;

班組名、作業者名、產品名、批量號等基本內容由現場辦公人員填寫,再

給作業者填寫其他事項,減輕作業者負擔;

生產數量、加工時間只有作業者才清楚,由作業者填寫;

要養成寫完後再度確認的習慣;

管理人員要認真審閱作業日報,及時指出異常點並協助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

現場人員根據日報把握作業的異常趨向,並針對這種趨向實施重點指導。

12生產統計方法

1.內容

產量,投入的資源。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生產性。

2.要求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及時性)。真實性

3.各級管理人員的總結

A.生產數量

B.品質,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

C.人員狀態。出勤率,違紀,出差錯

D.生產事故,損失工時

E.物料供給狀態。

F.機器設備問題

G.技術,工藝問題

13生產成本控制

1.生產成本控制的概念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擬定的標準嚴格加以監督,發現偏差就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從而是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資源的消耗和費用開支限在標準規定的範圍之內。

2.生產成本控制的方法

(1)制訂成本標準:

計劃指標分解法;

預算法 ;

定額法 。

(2)監督成本的形成;

(3)及時糾正偏差;

(4)用管理控制生產成本。

3.影響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

產品質量事故;

設備故障事故;

產生流程瓶頸;

員工工作消極;

生產流程不順;

員工技能偏低;

生產能力不足;

過多生產浪費等。

4.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1)消滅浪費

製造過多的浪費

等待的浪費

搬運的浪費

加工過程中的浪費

庫存的浪費

動作的浪費

製造不良品的浪費

(2)搞好員工培訓

增進員工對公司的瞭解;

提高員工修養,減少事故的發生;

增強員工紀律性,降低員工流動率;

培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能使員工自信心更強,提高團體合作協調能力

(3)流程設計

流程設計是對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裝和總裝活動在整個車間內的組織和物流工程的設計。

流程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流程實際上就是把工作經驗外化成可書面化的知識(流程圖、流程說明),使之能夠方便地複製,使企業達到迅速、低成本擴張的目的。

簡化是流程管理的精髓。

流程管理的生命力在於時刻評估流程的適應性,不讓其成為官僚的藉口。

(4)多動因理論

主觀動因

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

綜合素質;

集體意識;

企業主人翁地位意識;

工作態度和責任感;

員工之間以及員工和領導之間的人際關係。

多動因理論的新思想、新概念

將成本控制意識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在員工行為規範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

14現場管理制度

1.生產現場管理制度的作用

規範員工對生產現場的整理,實現均衡、安全、文明生產、提高業務素質,提高經濟效益、達到優質、高效、低耗。

2.生產現場管理制度的內容

質量管理、工藝管理、定置管理、設備管理、工具管理、計量管理、能源管理、勞動紀律、安全生產。

現場管理制度一是科學與可操作性;二是嚴格的執行。


陽光之約


如果要說“快速”,確實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管理基本是在學習方法論的基礎上自己依據實際情況逐步磨練的。

如果針對生產管理,和其他管理的主概念是一樣的,管人和理事。

理事:就是業務能力,生產現場管理,產能管理,生產效率管理等--推薦好好看看,5S和VSM能幫你相對快速的找到管理方向,或者看看豐田的精益生產,產線的看板也會找到一些思路。

管人:就是團隊建設能力,班次安排,排班計劃,人崗匹配等,這個市面的書籍有很多,不過我覺得這方面更多的是歷練。對人的管理,可深可淺,因人而異吧。


老吳說給你聽


想學會某種技能,一要虛心,虛心使人進步;二要偷師學藝,不要只靠別人教(培訓),更要自己主動學;三要知道真功夫在功夫之外,管理重點是以人為核心對象,學管理就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組織學,管理學,世界觀,方法論等等看似是管理之外還有知識,要融會貫通。

是否能做到快速學會管理要看個人的靈性和勤奮了,量變產生質變,到一定時候你自然會學會管理


揚帆去遠航007


審時利導,心有算盤,敢於撐渡過河。


樂趣問答


你好,我是道之成。首先我分享的是如果做事有很強的意願,再加上個人的能力那麼事情的成功率非常高。你已有意願,就看如何具有實戰能力,屬於自己的真才實學。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享我的感受和經歷:

1. 準備好吃苦和享受委屈,被誤解的思想。想學就要比別人多看多想多實戰操作。面對委屈和被誤解你要清楚自己最終要走向哪裡,自己要什麼。

2,從基層做起,看看你的主管怎麼做,更高一級的領導怎麼做,思維如果換做自己如何做?是否能有比他們更好的方法。同時做好事後的分析,你和他們的方案誰的更好。這就是虛擬管理。

3.積極參加提升個人能力的學習,活動,比賽,培訓等等,不放過任何自己可以嘗試管理的安排。可以從小的項目管理開始。

4.可以願意和你分享管理經驗心得的領導,同事多交流多請教。從他們無論成功或失敗的管理案例中獲得經驗的積累。

5.管理的精髓是管理人,所以你需要去看看有關人性方面的書,培養自己的判斷和識別能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與管理技巧。這需要學習理論,多實踐。

6.無論到什麼管理層級,要非常清楚團隊的作用,協作合作的珍貴,換位思考的價值,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偉大。這些需要時間和過程慢慢堆積。

不可能迅速學會管理,因為管理是一個綜合的複雜的藝術創業過程,一撮而就的學會是不現實。

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興趣關注我。


道之成老孫


學習並沒有捷徑


希諾爾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快速學習的一些原則:第一要自己思想與行為上的主動;第二要馬上行動起來,不斷的試錯(實踐-總結-實踐-再總結-實踐);另外要搞明白生產管理的目的什麼,生產管理肯定是為經營管理服務的,如果公司經營管理方針是薄利多銷,那麼生產管理就要注重成本管理,如果公司經營方針是品質,那麼生產管理就要注重質量。其它需注意的就是人員管理,人員管理這塊分四塊:定目標,定分工,定基本紀律,定分配。這4方面做好了,基本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