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講授,如何規範身體語言,塑造專業講師風範丨樂訓練榮斌

演講、講授,如何規範身體語言,塑造專業講師風範

培訓力就是影響力!大家好,我是樂訓師費朝祥!今天給大家來談談手勢動作對於我們授課的一個影響和作用!

20世紀50年代,一位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現: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7%來自語言文字(僅指文字),38%來自聲音(其中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無聲的身體語言。

樂訓共享丨費朝祥


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培訓師要把思想、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學員,文字內容、聲音和身體語言,三者缺一不可。

01、身體語言的作用 如何擁有魅力氣場丨演講手勢十一招丨費朝祥

第一,更加準確地傳遞培訓師的思想。

有些內容,僅僅依靠語言文字和聲音是沒有辦法傳遞的。比如在開場的時候,培訓師平靜、沉穩的表情和堅定的眼神所樹立的權威和影響力,比任何口頭表述更具有力量。

第二,幫助學員全面理解和掌握培訓師的意圖。

學員只憑文字和聲音無法全面掌握老師的意圖,對於某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只能藉助身體語言。

第三,有利於控場。

培訓師的影響力越強,控場效果就越好。而產生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就是聲音和眼神。眼神尤其重要。眼神是人的能量體現,眼神所到的地方就是你的影響力所到的地方,影響力所到的地方就是你的控制力所到的地方。很多培訓師為什麼控場能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不足,也就是眼神力度不夠。

第四,塑造講臺魅力。

為什麼有的培訓師在臺上神采奕奕,魅力非凡?為什麼有的培訓師在臺上了無生趣、星光黯淡?這就是講臺魅力。優雅的舉止、智慧的談吐都是產生魅力的重要因素,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體語言。塑造良好的講臺風範,核心就是身體語言。

第五,氣場的秘密所在。

氣場主要靠人的聲音和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在可視範圍內,身體語言是產生氣場的最重要因素。

樂訓共享丨練榮斌

02、身體語言規範“三金字”——穩、大、慢

優秀的“講師範兒”,從“穩”“大”“慢”開始,站穩你的腳跟,像你的立場一樣堅定。

1、“穩”:穩重,成熟,大氣,優雅

“穩”字當頭,這是第一要素。“穩”首先要求“腳要站穩”。

穩”,並不是指培訓師站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而是要“定點”和“定區域”。同時在走動的時候也要走得“穩”,而非隨意亂動。

著名演講家金克拉說過“站穩你的腳跟,像你的立場一樣堅定”。細數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培訓大師,演講家,他們在臺上的第一個特質就是“穩”,想象一下,沒有哪一個有素養的人會喜歡看講師在臺上上躥下跳,左右晃動。

2、“大”:大聲,大氣,大開大合,少用小動作。

首先是聲音大,培訓師在臺上的發聲和平時說話有所不同,在臺上要求聲音比平時要大,這樣顯得“氣場足”,“大氣”。當然,聲音的大小也要結合現場的人數和場地情況,並非越大越好。

其次要求儘量避免不雅小動作,小動作會顯得老師不夠大氣,比如頻繁眨眼、視線遊離、嘴角亂動、腿部抖動、手指亂摸等。

“大”,要根據內容進行調整;動作也並非一直大動作,有時也不需要有動作。

3、“慢”:速度慢,頻率慢。

在“穩”和“大”的前提下,培訓師在臺上的身體語言要放慢頻率,表現出成熟、穩重、自信、大氣的形象。當然,“慢”的前提是“有力”,有力而慢速才叫穩重。缺乏力量的“慢”是慵懶,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身體語言如此,培訓師的發音也同樣。在聲音足夠大的前提下,也需放慢語速。如果聲音又大又快,只能表明發言者激情有餘,太過沖動;如果聲音又小又慢,則顯得培訓師自信不足。所以,聲音是在大的前提下,放慢速度,既顯得穩重而自信,又能保證培訓師表達流暢,咬字清楚,還可以在慢的基礎上做到抑揚頓挫。

“穩”“大”“慢”是培訓師在臺上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培訓師剛上臺的時候,做到“穩”“大”“慢”能夠為其塑造良好的講臺形象。

03、專業化的眼神訓練方法

眼神是培訓師在講臺上很重要的身體語言,恰恰又是很多培訓師忽視或者無法掌握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培訓師通過眼神把內在的思想和信息傳遞給學員;同樣,學員也通過眼神來接收和反饋這些思想和信息。

(1)培訓師的眼神要聚光 如何擁有魅力氣場丨演講手勢十一招丨費朝祥

聚光的眼神給人專注、有力、自信的表現,對方會感覺受到重視和尊重。因此,練就專注、有力的聚光眼神,是培訓師倍增講臺魅力的秘密所在。

相反,散光給人感覺老師心不在焉,或者對學員不夠重視。有些培訓師喜歡用散光的眼神來表達“目中無人”,以為這樣可以樹立自信。如果培訓師眼中沒有學員,說明心中就沒有學員。

培訓師心中沒有學員,學員心中也不會有培訓師。記住,“

眼到之處,即是心到之處”。

(2)專業的眼神訓練

培訓師的眼神訓練包括兩項:“定視”訓練和“動視”訓練。

①眼神的“定視”訓練。“定視”即目不轉睛地只盯住一個目標對象看,包括“遠視”和“近視”。要先練習“近視”,再練習“遠視”。“近視”是基礎,練好了“近視”,“遠視”就容易了。

②眼神的“動視”訓練。“動視”是指目光和眼神的對象在變化,不只是一個目標對象,包括“環視”和“掃視”。可以說,專注地看一個目標叫“定視”,專注地看不同的目標叫“動視”。

04、表情的訓練 費朝祥丨如何增加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丨演講技巧

培訓中的身體語言,除了眼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表情。培訓師的表情要根據內容的變化而變化,不能長時間採用同一個表情,這樣會顯得過於僵硬。常用的表情就是微笑。微笑的訓練要結合眼神共同展現。

(1)微笑練習

微笑的要求是8顆牙齒。是上面8顆還是下面8顆?還是一共8顆?答案是上下加起來一共8顆。

訓練方法:第一步,拿出一支筆;第二步,張嘴;第三步,把筆放在嘴裡;第四步,堅持半個小時。

是的,就這麼簡單!偉大的事物往往是最簡單的方法。可是,就這麼簡單,很多人都做不到。親愛的讀者,此時,你做到了嗎?

樂訓共享丨費朝祥


(2)面部肌肉練習

這個很簡單,經常動一動、拍一拍就可以了。如果有人對自己面部肌肉的靈活性不夠自信,可以經常活動活動,不要讓自己的臉變得像殭屍一樣。去網上搜索 “表情帝”的視頻,學習一下,也是放鬆一下,效果特好。

05、手勢語言的訓練 如何擁有魅力氣場丨演講手勢十一招丨費朝祥

培訓師的另外一個重要身體語言就是手勢。培訓師在講臺上的手勢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要多不要少

當你需要用手指的時候,用多個手指,最好是手掌,而不是單個手指,一定不要呈“手槍”狀。單個手指指著對方就是向對方挑戰。記住,培訓場不是格鬥場。

(2)要曲不要直

培訓師在臺上,無論是整個手臂還是手掌,都要保持彎曲狀,不要伸直,不要把自己當成電線杆。

所謂的“站如松”有幾層含義:

• 要穩重,像松樹一樣根要扎穩,底部不能動。

• 身體軀幹要挺直。

• 手臂要彎曲有動作。

就像風中的松樹一樣,既保持穩重,又有相應的動作,這才是有生命的松樹。

(3)要一致不要反差

培訓師在臺上,雙手應該協調一致,不要反差太大。雙手的形狀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是至少要接近,保持一致,給人以平衡的美感。想象一下,如果左手下垂,右手平伸,是什麼感覺?交警在指揮交通。

另外,手的語言要和文字內容一致。

樂訓共享丨費朝祥


TTT培訓中,經常用一個案例:變化的西瓜。

雙手做一個姿勢,好像抱著一個西瓜,嘴裡唸叨“大西瓜,大西瓜”,然後雙手的距離越來越大,好像西瓜真的越變越大了。

這樣是不是很自然、很正常?

相反,當嘴裡唸叨“大西瓜,越變越大,越變越大……”時,雙手的距離卻越來越小,這樣言行不一是不是反差很大?

培訓師在臺上的手勢語其實不多,只要符合以上標準就可以,不用太刻意,否則,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手上,而忽略了內容。

以上就是費老師給大家分享的手勢動作,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