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地缘战略论》之五——欧洲的历史周期

欧洲的历史周期

欧洲各民族大迁徙取得进入罗马帝国,并解构而又重构罗马社会秩序,新民族融合旧民族,并开始奴役老居民后,西欧社会结构被重新建立,即封建社会。自此战争与瘟疫成为演绎人口数量增长下的,社会治乱周期性循环的另类形势。

欧洲自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76年至东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这段时间,称之为中世纪,也就是所谓的黑暗时代。这段时间,宗教与皇权的斗争成为左右欧洲政治局势的两支主要力量。西罗马被摧毁后,日耳曼人建立了诸多的王国,但自罗马帝国确立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地位,一经确立再也没有动摇过,反而因为西罗马的毁灭,与西欧地缘的破碎而逐渐强盛。

而东罗马帝国作为庞大的实力的存在感受到了宗教的威胁,因为宗教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尤其是以精神的号召力,逐渐掌握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威胁到了东罗马帝国的存在。双方经过近百年的斗争,最终彻底分裂。这为东罗马的毁灭埋下了火种。尽管拜占庭最终毁于奥斯曼帝国之手。但着仍然无法摆脱双方合作的历史。

宗教在东罗马帝国受挫,便向西与法兰克福宫相丕平合作,双方一拍即合,基督教支持丕平篡权,丕平保护并支持了基督教,并协助建立了教皇国。而法兰克福帝国的分裂,宗教逐渐强大,东罗马帝国的矗立于东方,阻挡着中东一切实力的冲击。西欧因为国家的分裂,宗教控制的财富及对人的思想的控制逐渐的增强。至十一世纪,因为欧洲的封建制度,政治势力的破碎,内部权力的制衡,教权作为全局性的势力,皇权终于败于教权,教皇甚至有权否定皇权的合法性。欧洲的至此再也没有机会统一。


东罗马作为辩证法式的存在,即阻挡了东部强大的帝国势力的冲击,又助长了教权的发展。而基督教在东罗马教皇的控制下形成了依附性的宗教东正教。政权与教权合作,以政权的世俗势力为主导。始终维持着国家的统一。东西罗马帝国的命运至此截然不同。

中世纪,欧洲两次瘟疫,公元6世纪全欧约三千万人口,这段时间发生了,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东部的斯拉夫人的崛起,西部日耳曼人的崛起,雄才大陆的查士丁尼大帝再次一统欧洲,然而查士丁尼瘟疫据说摧毁了罗马帝国约近半人口,罗马再次并彻底衰落。经过几个世纪的休养生息,至11世纪至14世纪,欧洲人口也增长至七千多万。


人口增长带来的秩序压力,无疑也促进了教权与皇权之争,贵族势力之争。对外,教皇以援助东罗马帝国的名义,发十字军,从1096年至1291年近200年发动了九次十字东征军,因为没有世俗政权统一指挥与领导,并没有实现开疆拓土,移民卫边的目的。教会的权威因此而衰落。

欧洲内部,14世纪中期,黑死病横扫欧洲,欧洲损失了近半人口。而此后欧洲进入了相对休息阶段。

英法自1337-1451年,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而黑死病期间,休战十年之久。但这次战争不仅是皇权继承问题,还为了争夺富庶的经济地区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最终结局英国被驱逐出欧洲,而转向海外扩张,法国则开启了称霸欧洲的历史。

但大规模战争,随着内部宗教冲突,在1618年至1648年间发生了三十年宗教战争即德意志内战,英法荷兰,瑞典及部分德意志王侯联合组成新教联盟,与以哈布斯王朝为核心的天主教,进行了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仅德意志地区减员近七成,德意志从此陷入了数百年的分裂。这是全欧第一次大战。


此后,法王路易十四发动了四次遗产战争,称霸欧洲,然后英法两国开始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至十八世纪中后期1754-1763年,英法两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法国国力,英国趁机掠夺法国海外势力,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是百年战争后,英国的逆袭。法国因为国土拘泥于大陆,受到大陆的诸多国家,日耳曼,俄国,瑞典,葡萄牙等,欧洲全部强国均加入了此次战争。

欧洲各国为此耗尽了实力,法国因此而发生了大革命,在欧洲列强支持下,美国实现了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七年世界大战的延续。

此后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拿破仑帝国的诞生,拿破仑是欧洲战争纷扰环境中培育出的天才,与法国人民觉醒的力量结合的标志。自17世纪初三十年宗教战争至19世纪拿破仑帝国毁灭,欧洲大规模战争始终没有停歇,即使黑死病大流行时期。而这种战争与瘟疫手段,始终压制着欧洲内部的人口增长。

欧洲地区几乎是年年都在战争中度过,每隔三十年左右都会发生一次全欧洲大战,因此欧洲始终处于要么战争,要么酝酿战争的状态中。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似乎说的就是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十年休息再战的循环中。

从欧洲的战争史可知,欧洲的地区实在铁板上,用战争锤炼的结果。牢不可破。

因此,欧洲人的历史周期,实在内部争霸战中,通过战争不断损耗着人口,实现内部秩序压力转移,而蒙古大军横扫了亚洲后,却在欧洲留下了一角,亚洲积累数千年的文明精英毁在了蒙古大军的大屠刀之下。欧洲却因祸得福,迅速觉醒并冲向了全世界。以内战中锤炼的百战精锐,奴役了全球。这种格局随着德国崛起,欧洲人口的增加,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连续的内战最终摧毁了欧洲的世界霸权。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损失惨重。

尽管欧洲摆脱了中国郡县制下,及中东伊斯兰波斯文明下王朝更替,走上了内耗成本最低的资本经济周期,但近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人口增加的压力,仍然让国家竞争下的存续优势地位之争,演化为世界大战。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两次瘟疫,持续不断的内战锤炼了欧洲人的精神,也以别样的国家竞存的方式进行着周期性的动荡,这种动荡任然与土地生产力或资本生产力及人口增加之间的关系存在着。


德国统一后,人口迅速增加,成为欧洲第一大人口国,内部生存的压力迫使德国不得不向外寻找世界市场,资源,以支撑德国社会的驱动与发展,而德国人创造无与伦比的科技力量,打造精兵锐士,助力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因此德国能够以区区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过亿的人口,能够与全球最强大帝国为敌,却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