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队的内线核心:持续进步的胡金秋,有望成为本土顶级内线

放眼整个CBA,外援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往往能凭借一己之力决定比赛走向,左右比赛胜负。甚至毫不夸张地讲,很多球队是围绕外援来搭建球队,继而执行战术体系。

可以说,选择外援成功与否,能直接影响球队的常规赛排名,甚至是总冠军的归属。反过来讲,一旦外援选择失败,遭受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但世事无绝对,凡事总有例外。

例外是什么?本赛季这支神奇的广厦队。他们是更换外援最频繁的球队,赛季初至今已签下六名外援。按理说,更换外援必定会让球队成绩有所起伏,经历一次次痛苦的磨合期。

可在阵痛过后的广厦队,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逆流而上、奋起直追,成功跻身第二梯队。在30轮过后,他们以19胜11负的成绩排在联赛第五,依然稳定在季后赛行列之中。

更重要的是,年轻球员的亮眼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最为亮眼的自然是井喷式爆发的孙铭徽,他以黑马的姿态一路扶摇直上,各项数据呈现暴涨的情况,让这支频繁更换外援的广厦队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依然有能够跟强队掰手腕的能力。

毫无疑问,孙铭徽的表现值得褒奖,也夺走了很多注意的目光。但今天我不想吹孙铭徽,而是想说另一位年轻球员中的佼佼者,球队本土球员头号得分手,也是被寄予厚望的潜力新星——胡金秋

那么,22岁的胡金秋表现如何呢?他算得上顶级内线吗?

从潜力新星到球队主力,胡金秋实现完美过渡

潜力新星的成长:

在很多人看来,胡金秋的模板就是易建联,而阿联也是胡金秋很好的榜样。

2002年,15岁的易建联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在CBA赛场上发光发亮;而5岁的胡金秋正在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时光。

十年后,易建联担任中国伦敦奥运会代表团旗手,成为国家队绝对主力,留洋归来后,带领广东队斩获队史第八座总冠军奖杯,并荣膺总决赛MVP;15岁的胡金秋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品学兼优的小胡,被广厦队相中并当做苗子来培养,最终远走他乡。

虽然没能像易建联那般年少成名,一举登陆职业赛场,但胡金秋凭借在青年队中的亮眼表现,让人觉得广厦队慧眼识才的同时,小胡正在逐渐兑现天赋。

2013年U16男篮亚青赛中,胡金秋表现一鸣惊人,9场比赛中,场均交出20.6分12.9篮板的大号两双,还能送出4.2盖帽,投篮命中率也很可观,高达69.6%。

在率领中国队拿到亚青赛冠军的同时,亚青赛盖帽王的胡金秋荣获MVP,成为最佳中锋并入选最佳第一阵容。

2014年U17男篮世青赛中,中国队追平历史最佳荣膺第七名,胡金秋的表现功不可没,场均得到17.4分12.3篮板。

虽然2015年U19男篮世青赛中国队表现不佳,最终只拿到第十五名,但胡金秋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场均得到13.7分9.3篮板的准两双数据。

职业赛场显露峥嵘:

由于在青年队的出色表现,15-16赛季成为了18岁的胡金秋的CBA处子赛季。当然,初登职业赛场的胡金秋要从轮换球员做起,更多时候出任替补球员,在14.7分钟出场时间内,他场均得到5.8分4.8篮板,属于合格的轮换球员水平。

16-17赛季,胡金秋被委以重任,成为球队首发,在出场时间暴涨的同时,他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场均15.3分7.9篮板,成为本土球员第一得分手的同时,得分甚至超越闻名遐迩的林志杰。

17-18赛季,胡金秋进一步蜕变,出场时间进一步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数据也自然上涨,场均19.7分8.7篮板。第一次跟随球队走进总决赛的舞台,虽然最终败给如日中天的辽宁队,但无疑让胡金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于是18-19赛季,胡金秋职业生涯的第四年,依旧还在成长,场均19.7分8.7篮板1.1助攻1.1盖帽,这几项数据均刷新职业生涯新高。与此同时,68%的有效命中率,70.1%的真实命中率也来到职业生涯顶峰。

可以说,从胡金秋的成长履历来看,他从天赋异禀的少年时期,一直到成长为球队的主力球员,实现了完美的过渡。这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广厦队慧眼识珠和重点培养密不可分,二者相得益彰。

各项数据向顶级内线靠拢,但仍存在差距

本赛季截至联赛前30轮,胡金秋场均出场时间为33.4分钟,得到17.2分9篮板0.7助攻0.9抢断1.3盖帽的数据。

作为一名非站桩式的内线球员,胡金秋的风格非常趋近于易建联和周琦两大顶级内线,各项数据已经能和两位本土顶级内线媲美了,在本土内线球员中:得分和篮板第六名;其中3.5个前场篮板高居第二,高于易建联和周琦;盖帽排在第五名;总计50次快攻,仅次于周琦排在本土内线球员第二位;投篮命中率更是高达61%,将两位顶级内线遥遥甩在身后。

诚然,胡金秋这五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内线核心,更是新生代本土内线的佼佼者,各项数据也在向顶级内线靠拢,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分命中率

除了投篮命中率领先之外,胡金秋几乎全部处于明显劣势。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命中率的优势,胡金秋也算是占得一丝便宜,因为他的主要投射范围是三分线以内。

阿联和周琦均是有三分投射能力的内线,阿联场均命中1.2个三分,命中率36.5%;周琦场均命中1.4个三分,命中30.9%;而胡金秋只有0.3个,命中率40.9%;从产量上来看,胡金秋明显落后。

相比于两大空间型内线,胡金秋更趋近于篮下得分和三分线以内,在小球风格愈趋流行的时代,非站桩式内线最大的威慑力自然是投射空间。这一点,胡金秋明显欠缺一些功力。

2、战术定位

毫无疑问,评价顶级内线有几项重要指标:自主进攻能力、支配球能力、投射能力、挡拆掩护质量、护框能力等等;

在这些综合能力上评估,本土内线球员中,易建联无疑是金字塔的顶尖;周琦在开发出投射能力,自主进攻能力有一定提升后,也是其中的翘楚;而在这些综合考量中,胡金秋暂时还谈不上顶尖水准。

简单点说,胡金秋不能当做一支球队的战术核心,他没有强大的支配球能力和一对一能力,不能像阿联那样在弧顶发牌,也不能像周琦那样挡拆后外弹,继而在三分线外投射,胡金秋在进攻中不能成为发起点,更多的是终结点。

胡金秋的助攻率为3.5%,远远落后阿联6.3%和周琦8.1%;

所以在战术定位方面,胡金秋要相对低一些。他的使用率和效率值分别为19%和22,明显低于阿联的23.9%和25.8;以及周琦的24.9%和23.9。

3、进攻手段相对单一

进攻手段越是丰富,越能体现球员在进攻端的价值,同时也更能丰富球队战术体系和打法。而胡金秋依靠快攻、顺下吃饼和有限的投射范围,显然不能拥有极高的战术定位,进攻手段也显得有些单一。

由于胡金秋的主要得分手段为两分区域,受助攻率相比于上个赛季降低了6%,但仍高达70.9%;阿联的两分受助攻率为69.1%,周琦为53.7%;

虽然阿联的受助攻率也很高,但这是在阿联在融合球队体系打“养生”篮球的情况下,更多地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打球,毕竟阿联的一对一能力有目共睹。

诚然,内线球员受助攻率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能片面地断定球员的场上能力,但也能侧面地反应出球员的自主进攻能力。

若想成为顶级内线,需要提高哪些?

对于22岁的胡金秋而言,他已经很优秀了。在广厦队频繁更换外援的情况下,他能够撑起球队的内线,并且成为球队攻防两端最重要的支柱。

但若想登上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国内球员的翘楚,甚至代表国家队为国争光,仍需要更加努力。

1、丰富进攻手段。毫无疑问,开发进攻手段是胡金秋需要提升的主要方向。

首先必须精进低位技术,一旦增加内线持球单打技能包,无疑能让球队战术打法更加丰富,也能让胡金秋威慑力更大。

其次,开发三分投篮能力,成为顶尖的空间型内线球员。阿联和周琦也是后来才逐渐开发出三分球能力的,因为在国际赛场上,仅仅有低位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身体素质突出的球员比比皆是。显然,增加内外线的投射能力,能让胡金秋具备极大的威慑力。

2、提升传球能力。内线球员一旦具备站在弧顶发牌的能力,不仅能使得自身拥有极高的战术地位,更能让个人进攻方面更加自如,比较鲜明的例子便是鼎鼎大名的约基奇约老师。

胡金秋如果能在串联球队方面更加精进,无疑将是本土内线中的佼佼者。

更重要的是,随着传球能力的提升,也会在进攻端更加节省体能,不必跟着小后卫折返跑。

3、继续保持防守端的威胁。2米1的身高,不俗的身体素质,让胡金秋在防守端拥有天然的优势,成为一道有效的防守屏障,保持防守端的威胁和侵略性,是他成为顶尖内线的重要条件。

结语

细数胡金秋的成长过程,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可以说他兑现了天赋。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拥有空间型内线发展趋势的他自然被寄予厚望。

作为球队的主力球员来说,胡金秋做到了。但想要成为本土顶尖内线球员,显然还需要做得更多。

当然,22岁的胡金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完善自我,不断在个人技术上取得突破,塑造更完美自我的同时,也帮助球队更进一步,继而成为国家队的顶梁人物,帮助中国男篮向前迈进。

期望胡金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热爱的篮球事业当中,哪怕挥汗如雨,哪怕路难且艰,因为这条路终究是汗水浇灌之路,从来没有捷径。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