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蘇州以後才知道的那些事 II

到了蘇州以後才知道的那些事 II


此文接前一篇 《》.


6,省會以外的地級市,經濟實力居然可以秒殺全國絕大多數省會城市。跟大多數不瞭解蘇州的外地人一樣,筆者認為中國的省份裡基本都是省會城市發展的最好,經濟實力最強。在來蘇州之前,筆者曾經在廣州,成都,長沙等省會城市工作與生活,這些省會城市的經濟實力基本都是所在省份裡最強的。來了蘇州之後,才知道,這個認知完全不適用於江蘇省。作為中國最為鬱悶憋屈的省會城市,南京的經濟實力長期被省內地級市蘇州碾壓,時至今日,蘇州GDP還是高於南京近5000億。

並且經過仔細研究數據,筆者發現蘇州的GDP總量超過了除了廣州以外的所有的省會城市,人均GDP超過了除深圳無錫以外的所有大城市。蘇州不愧是最強地級市,2019年全國城市GDP排行榜裡,蘇州位居第六名。


7,同一個城市下轄行政區之間教育體系各自封閉與獨立。比如筆者之前是生活過的成都和廣州,長沙等大城市,城市下屬的行政區裡教育資源是共享的,同一所知名高中,全市範圍各個區域裡初中生都可以報考。蘇州市竟然不是這樣的,非常另類。比如蘇州下轄的吳中區,相城區以及吳江區三個區,教育體系各自獨立,三個區之間不能共享教育資源,三個區的初中生只能報考本區裡的高中;同時這三個區的初中生也還不能報考園區新區姑蘇區等中心區裡的高中。這實在是太奇葩了!你不覺得嗎?


8,城市的市政府跟下轄區縣之間是歐盟式鬆散管理關係。以筆者工作生活過的廣州,成都和長沙,市政府和下轄的區之間是相對緊密的集中式管理的關係。市政府的指令會在下轄區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對於下轄區有不可置疑的影響力。這些城市下轄區裡的市民對於所屬城市認同感比較強,凝聚力也很強。比如廣州下轄的老城區以及吞併的兩市兩區(增城從化番禺花都)裡的市民,都認為自己是廣州人;成都下轄的主城區以及遠郊區的市民,也認為自己是成都人。蘇州就不這樣,蘇州下轄4個縣級市崑山張家港常熟太倉的市民,內心深處並不認為自己是蘇州人,而是認為自己是崑山人,張家港人,常熟人,太倉人。就連併入蘇州很多年的吳江區市民,內心深處也多認為自己是吳江人,而非蘇州人。蘇州市區的教育體系,社保體系等跟下轄縣級市也不共享,而是各自自成體系。這四個下轄縣級市的市民卡,公交卡,都不能在蘇州市區使用。也就是說,蘇州市政府對於下轄的縣級市以及吳江區等區域,由於歷史的,現實的諸多原因,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和凝聚力。這個管理架構很類似於歐盟,相關的歐洲國家都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只是讓渡極小部分權力給統一的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跟歐盟成員國,不是上下級關係,只能為成員國提供有限影響力的建議等。這種鬆散的管理關係,使得蘇州各個區域並不是一條心,不能擰成一股繩。這雖然並影響蘇州大市的經濟發展,畢竟下轄縣級市各個都是經濟實力超群,但是各自為政的模式總歸不方便整個蘇州在全市範圍內統一規劃,集中力量辦大事。


- 完 -


2020-4-2 寫於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