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打壓,批評,瞧不起我,以後我該怎樣自信生活?

xiangping_sdk


很遺憾遇到這樣的父母。不管是不是他們真實意思的表達,事實是他們的一些言行真的讓你很難受。最親的人,對你傷害最深。

但是我想說,你的世界中不只有父母。尤其是成年後,我們慢慢會跟父母分開。所以需要從三個層面來看待這個事情:

1、父母不完美,他們以他們認為對的方式在對待你。就像很多媽媽想要讓你向隔壁小孩學習,卻說:你看人家小紅,樣樣都比你好!結果是把你們拿去比較,給了你深深的傷害。他們也有自己的不足和侷限,傷害你時,即是不對。別人的錯誤,又何必成為你成長的羈絆,對不?認識到父母不完美,會讓你好受些,哪怕我們自己做父母,也不可能100%讓小孩滿意。

2、多跟別人交流。這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紓解你的鬱結情緒。比如跟朋友聊天,跟談得來的親人溝通。你會發現父母眼中的你,跟別人眼中的你,還有你自己認識的你,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做什麼樣的人,由你自己決定,而不是父母打壓、批評時對你的界定。

3、專注自己的事情。只有獨立了,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能自己照顧自己,才能慢慢脫離父母的管控,找到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有更多認同,從而更加自信。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鋼化效應,是指先前的壓力和逆境使個體對今後類似消極經歷的忍耐受性提高,從而更能成功應對。尼采說:“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希望你能勇敢面對、破繭成蝶。


酥梨甜橙


你好呀,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感受,因為我們總是活在評價之中。讚美和肯定會讓我們覺得愉悅自信。否定和打擊會讓我們忍不住沮喪難過。這是人之常情。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勵志語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句話曾經無數次出現。

每當我們遇到身邊人的指指點點,父母的各種嘲諷和不滿,我們就會想到這個道理,這是我們的人生,關別人什麼事?

然後我們就大步流星的向前。如同一個豁達的不行的賢者。我們不在乎他們怎麼看我。

但問題就在於,

我們真的有那麼豁達麼?

事實上,這個世界,大部分的人,都是和你我一樣,會因為他人評價而感受到情緒的喜怒哀樂的大俗人。

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超脫。

就算是那些笑著說“不介意”的人,心裡面也會多多少少會有點小心思。

我們連身邊朋友同事領導的評價都會敏感,更何況這否定的聲音是來自於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了。

————————————————

我的父母也是奉行嚴厲教育的人。

在我年少的時候,特別喜歡評價我,而且特別喜歡否定我。因為我不符合他們的期待。

我的爸爸拉小提琴拉的特別好,所以我在父親的理解裡,我生來就必須要做一個小提琴手,在我小學的時候,父親就幫我找名師讓我去拉琴。

他認為,他的女兒,應該像他一樣的優秀。

然而,很遺憾的是,我真的愚笨。老師怎麼教我都拉不好,怎麼打我也拉不好。

每次上完課回家。

等待我的就是父親的各種嘲諷……

但是,那個時候我真的很喜歡拉琴,我很崇拜我的父親,我也想像他一樣行雲流水的演奏。其實我真的很努力了。

我只是不那麼優秀而已。

爸爸說,你怎麼那麼弱,我年輕的時候輕輕鬆鬆就會了,這麼好的琴被你糟蹋成什麼樣了,你對得起我嘛,你看你叔叔家的女兒,人家和你一起學的,人傢什麼水平你什麼水平!丟人!

我哭,哭了還要繼續拉琴……

最後我都小提琴都有恐懼了,不僅僅是對小提琴,對所有肉聲樂器都有了恐懼,恐懼到我聽大提琴聽二胡都會頭皮發麻……手都會抽筋的那種……

因為每一次,我都會想起我爹恨鐵不成鋼的眼神。如針扎一般刺在我心。

直到有一天,我用美術刀割斷了弓……

我毀掉了我爸爸給我的他最愛的那把昂貴的珍貴的小提琴。

我再也不想拉琴了,這輩子都不想拉了。我爹心疼的不行,因為這是他唯一的寶物,他沒有想到我會用這種方式來對抗他的否定。

從此以後,爸爸再也不讓我拉琴了。

他也再也不提小提琴這三個字了。他也再也不拉琴了。那以後的很多年,好像有種東西就從此橫梗在我們父女之間。

後來過了很多年以後,我長大了,獨立了,我還是辜負了他們。

爸爸在很久以後,很平常的一天,他突然對我說起當年他逼迫我練琴一直否定我的事情。那不愉快的過去,讓我一直自卑甚至自我懷疑的歲月,那種感覺又浮上心頭。

爸爸對我道歉。

他一直覺得對不起我。

他反思曾經對我無限的否定和責罵帶給我的傷害。他沒有想到他的譏諷和嘲笑會讓我喪失掉對小提琴的熱愛。

我爹說,他承認自己當年的虛榮。

他是個數學老師,一輩子沒有完成音樂家的夢想,他總想讓我替他站在聚光燈下,完成他意氣風發時的榮光。

父親總是想讓我替他完成他的遺憾。

可是,他理解了教育不該是完美主義,也不該是把自己的女兒當作自己影子。他說,他當初該尊重我,而不是最嚴厲的打壓批評否定來對待我。

我理解我的父親,我至今也很尊敬他。

但這句道歉,我等了快20年。

其實,如果爸爸當初沒有那麼嚴厲,沒有那麼逼迫,我也許會很喜歡這個樂器,它可以陪伴我成為我音樂的朋友。

而不是讓小提琴,成為了我音樂的噩夢。我後來自己學了很多樂器,但是,一看到小提琴,仍舊會有條件反射一樣的心理不適。

你看,父母的打擊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甚至父母自己也是後知後覺的。

父母會以為自己的嚴要求高標準是對孩子的負責,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擁有比自己更好的前程。甚至是為了讓孩子滿足自己的虛榮。

孩子終究不應該成為父母手中的橡皮泥,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捏成想要的形狀。

就會不停的否定孩子,不停的刺激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打擊的愛,來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這種教育方式

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在不停的否定聲音中,我們往往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慢慢的,我們甚至會不自覺的把那些否定的聲音內化。

我們會覺得很憤怒很不甘心

也會覺得很自卑。

甚至有人會變得特別敏感,聽到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就會戰戰兢兢,哪怕努力的告訴自己別人說的話是別人的,自己不在乎就好了,可是我們還是會被影響。

你也是一樣的。

你努力的在擺脫父母對你的干擾,但是這種干擾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你的意識裡。

你拼了命的往前跑,

想把那些否定都拋諸腦後。

可是,好像又揮之不去。

因為,那些否定已經不單單存在於別人的聲音中,那些否定的聲音,已經在你的心裡了。你表面上在和你的父母競賽,但你想擺脫的,不就是那個曾經被不停的否定評價打擊的你自己麼?

你最大的敵人最後成了你自己。

————————————————

親愛的朋友。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永遠都是社會的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其他人,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對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也千奇百怪。

所以,我們要學會和這個社會相處。

學會在各種聲音中,找到一種平衡。

我曾經也想做到,無論我的父母怎麼打擊我,別人怎麼否定我,我都不會因此而心傷,我甚至為了不讓自己被評價所左右看了很多雞湯書。

甚至去找那些成功人士取經。問來問去依舊是那句話:有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句話有用麼?當然有……

但其實這樣的話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並不是那麼顯著。我們總會介意的。

這是一個社會人必然的條件反射。

如果你一味的想要閉目塞聽,一味的想要掙脫評價的網。你會發現,你越掙扎,你越憤怒,你越憤怒,你就越介意。

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先平靜下來,理性的面對你自己,學會接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好與壞的聲音。同時你也能學會樂觀的評價你自己。學會善待自己。

在這個吵鬧不休的世界裡。

一步一步的學會成長。

————————————————

我對你的建議是:

1、先學會自己去評價你自己,建立自己對自己的客觀認知。懂你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座標軸。

這個座標軸來源於我們自我的客觀評價。知道自己是誰,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這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對自我認知不深刻的人。最容易被別人所幹預,最容易對外界的評價所左右情緒,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所以你就沒有自信。

你要成長,你就要學會剖析你自己。

如同自己面對鏡子,去觀察自己。

嘗試著冷靜下來,看看你自己的樣子吧。你也許不夠好,你也許不夠漂亮,也許不夠勇敢,也許你很堅強,也許你很聰明,也許你很勤勞。這些定義需要你自己給自己加持。

當你建立起自我座標軸的時候。你才能客觀的接納或者否定別人對你的看法。

2、聽到別人對你的評價的時候,先不要用感性和情緒去帶入,而是認真的思考,別人對你判斷形成的根本原因,

我們總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不快樂。但是,我們卻很難做到傾聽和分析。

當你知道別人的話裡的真正邏輯,你才能放下你對他人評價的執念。

比如你的父母,為什麼總是否定你?

你的能力是一回事,你需要提高的地方你也需要自己去認識到並且去克服缺點。

但他們的評價完全正確麼?父母當時說出這些話的原因是為什麼?

他們是不是當時也跟我的家人一樣,有自己的深層煩惱和訴求?是不是因為隔壁家二叔家的孩子太優秀所以他們覺得自己不好所以遷怒於你?

是不是,他們本身性格上就是奉行嚴厲教育的那一派呢?是不是,他們當時生活上出現了一些他們解決不了的壓力所以才會把壓力轉嫁給你呢?

認真的去思考一下深層原因。

然後用他們的評價和你自己的座標軸進行判斷,哪些是符合值,哪些是偏離值

你就會對他們的聲音進行理性的理解。我們不是閉目塞聽的人。

但是我們要學會有觀點採摘的能力。這不僅僅適用於家人對你的聲音,也適用於你未來工作中人際交往中的聲音。

理解他人,也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3、學會和父母溝通。

我們對家人的愛,對他們的期待,對他們失望,都會讓我們快樂和痛苦。逃避只會讓我們更加的不安,也不利於我們心靈的成長。

我想,你一定是非常渴望被認可的,你也一直對你的家人有心結。如果你不打來你的心結。那麼就算你跑到千萬裡之外,你依舊會感受到背後的拉扯。

嘗試著和家人坐下來談一談,甚至可以找諮詢師,一家人一起在諮詢師的引導下進行親子交流。把你的現在的煩惱認認真真告訴他們,因為,這個問題,原本就該是你和他們一起解決的。

————————————————

綜上,就是我的全部分析和解答。

我們每一天都活在別人的眼中,

我們每一天都活在各種評價裡。

這是難以逃避的真相。

我們也許會自卑,會膨脹,會因此而難過失落喜悅或者迷茫。

但成長就是這樣的,我們必須要一點點的信任自己愛自己,同時也能在世間各種聲音中慢慢的變得勇敢而堅強。

加油吧!


熊貓君劉女士


既然別人打壓能把你自信打沒了,那如果有人表揚肯定也能把你的自信弄回來……,其實自信是自己給自己的,跟別人沒半毛錢關係。

然後父母也是為你好,有點恨鐵不成鋼,或者見識有限。你可能會有點不服,但不一定要做給他們看,對自己負責就行了。

如果你已成年可以適當保持距離,主要是和負能量保持一點距離,然後找一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優點,也不用完全否定自己,選擇職業上也要揚長避短。

最後多鍛鍊身體,好的身體也會讓自己更自信。如果條件還允許,可以去登一座高山,努力爬到山頂的時候,對著你腳下的山河吼幾嗓子。



浮雲大俠真武本草


保持自己清醒即可,孝是必須的,順從不必!對於打壓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還可以再細緻拆分。所有的東西分了類,拆開了,就容易應對和處理。與父母關係的處理就是進入社會處理關係的模擬歷練,看透這點你就會想通了。


滿月照大江


居然有這樣父母,真是不可思議!不過,出身不能改變,父母的脾氣也不好改變,還是靠自己吧!因為父母畢竟也不能跟自己一輩子!你要相信自己,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確定你想要啥樣的生活!然後自己努力,努力到絕望為止!現在的社會,只要肯努力,哪怕從零開始,都不會過得太差!自信和努力很重要!是學生就拼命努力學習,是成年人,就好好工作,路在腳下!祝你開心!


用戶57258316769


父母總是恨鐵不成鋼,可能父母的方法你不好接受,要相信父母是為自己好。聽聽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自己考慮一下是否有道理,長輩說的對就應該聽從。有不同的想法說出來叫父母聽聽,看父母提出啥意見。畢竟他們年齡大,經過的見過的事情多,有成功的經驗也有過失敗的教訓。自己年齡小思想總是簡單一些。做事要認真,學習要努力。做事要有計劃,充分利用時間。孝敬父母。謙虛,尊敬別人。平時把見面禮,勤說你好!平時對你有幫助的人一定謝謝不離口,那怕是幫你撿起一支筆,幫助你按了一下電梯按鈕都要謝謝!你一定會是一個受歡迎人。要自強!下定決心做出成績,父母一定會對你有信心!


用李仲冬


現在確實還存在父母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總是打壓、批評教育我們,是否我們做了什麼錯事,如果無論是否做錯事,經常都以這樣的方式來和我們相處的話,確實需要我們從心裡重視,現在的你提出這個問題,看來是已經成年了,那麼成年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要負責任的。

也許父母的觀點和理念我們無法去改變,那我們只好改變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什麼樣的事情是他們開心的,什麼是不開心的,避重就輕,如果可以獨立地去生活和工作,不妨換個環境獨自工作,看自己是否有獨立打拼未來的能力……

如果現階段暫時不能獨立,那就儘量減少在一起的時間,多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呲牙]



寶貝晚上過來了


您好,看到您提出的問題,讓我想到了中學時代的我。

中學時代的我,曾經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父母的愛是很沉重的,批評,打壓並不是瞧不起你,而是望兒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以及恨鐵不成鋼。

一個簡單的辦法,將自己放在父母的角度。如果你是你父母,在當下的環境下,該怎麼樣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於是你會發現,要強的父母從來沒有在你面前抱怨過生活,他們不想讓你更早的接觸社會上的人情冷暖,也並不善於言表他們對你的愛意。

就是這樣的父母,只能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來激勵你,鞭策你。你覺得他們這是瞧不起你的表現,但其實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也可以說明你真的被父母保護的很好,還沒有嚐到人心的險惡。

再換一個角度,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你想教育出怎樣的孩子?你如何教育出這樣的孩子?換句話說,你想成為怎樣優秀的人!你該怎麼樣往這個優秀的方向去努力!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會看見不同的風景,加油,努力吧,少年!


西廂必要陳坊


要自信,必須有自信的本領,你能自立自強,孝敬父母,父母怎會瞧不起你?你父母是否有點恨鐵不成鋼?還是對你要求過高?


閒人愚見


第一,父母總是打壓,批評,瞧不起我,和我自信地生活兩者並不衝突。你總會長大,總會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了一份工作,自己的事業,有了興趣愛好,有了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你的世界在不斷擴大。世界總有地方讓你自由舒展自己的平臺。

第二,父母總是打壓,批評,瞧不起你,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我打擊你是為了你好,我打擊你以後你就少受社會打擊。好的童年能夠療愈人的一生,壞的童年一生都在補償。尋找自愈的能量,培養自愛的能力。建議閱讀書籍《不要用愛控制我》。

第三,《為何家會傷人》是我發現放在書架裡被人翻動最多的書籍。在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有過家庭帶來的創傷,它與期望有關,與愛有關,與尊重有關,與成長有關……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改變對過去的看法,重組對過去的解讀,尋找當下的力量,期待未來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