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江岸方舱“战地记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们奔波在一线,用镜头捕捉感人瞬间,把治疗进展最新消息、医护感人事迹和科学防控知识第一时间传递出来,为全面打赢阻击战凝聚广泛社会共识。江岸方舱医院英勇参战的宣传团队,被大家亲切称为“战地记者”。




宣传团队在方舱医院党委领导下,江岸区融媒体中心柯智涛主任带领王艺蕾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宣传干事周旋、熊瑛以及江岸区应急管理局张莺,不分时段,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及时编撰《简报》、《党建专刊》




每日及时编撰《工作简报》动态反应方舱医院建设运行、流程管理、治疗情况及患者出入院、转院、核酸检查等临床数据、记录中央指导组和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及其他工作动态、接收物资捐赠情况、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总共编写了简报二十期。定期编撰《党建专刊》四期,聚焦救治一线和病区单元,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方舱医院运行管理、医疗救治和工作扎实推进。


用声音传播爱


江岸方舱广播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广播节目生产与制作,为方舱患者精心制作了膳食知识、健康贴士、消防知识、暖心话语、心理疏导、温暖的歌曲75期接地气的广播节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竭力配合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帮扶工作。


同舱共济,打造人文和谐方舱


江岸方舱宣传团队不断高举旗帜、凝聚人心,不断加强方舱文化建设,印制宣传横幅,组建舱内阅览室,组织送书入舱2000余册,组织抗疫科普、漫画、网络课程表、宣传字画进舱上墙300幅,组织安装人民日报电子阅览屏2台,引导组织舱内小红帽志愿者400人开展舱内自治。运用“同舱共济,有呼必应”公众号,联系、服务方舱医护和患者,及时发布舱内动态,实时互动,不断增进医患感情。


设计制作工作证,凝聚方舱“战友”情

印制统一工作证是每个方舱医院都要做的工作。宣传团队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在工作证的设计上,除了有每个医护人员、公安、环卫、消防、运行保障专班、省市卫建部门及相关媒体等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照片、江岸方舱的建筑画面外,还有国旗、红十字、爱心LOGO、同舱共济公众号二维码、驰援江岸方舱医疗队队名等元素,体现了国家使命、职责担当。通过采集信息、制版校对,精心制作了1124张工作证,小小工作证已经成为了纪念卡,凝聚了方舱战友情。


 让城市铭记方舱,征集方舱展陈物

为了让城市铭记方舱,宣传团队积极征集方舱建设、运行、人物等各方面的见证陈列物,征集了与抗疫有关的各种证件、书信、旗帜、横幅、防护服、签名实物等物件336件,收集江岸方舱各类文件、简报、制度、图册等46件移交给武汉城市展陈馆,为“用物件讲述英雄的故事,让城市铭记方舱”的物品展陈作出了积极努力。


80多人的“战地记者”团队

宣传团队汇聚宣传力量,组建了由一线医护人员、舱内患者志愿者、舱外工作人员80多人的“战地记者”团队,开展了《手机摄影与技术》、《玩转抖音》、《新媒体宣传》等专题培训7场,策划舱内活动20余场,其中“江岸方舱为54位医患庆生”、“江岸方舱医院成立临时病友党支部”、“用游戏疏导患者心理”等一批正能量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战地记者”们用镜头聚焦,用文字抒怀,为逆行而上执甲白衣鼓与呼,为英雄的武汉人民赞与喝,她们拍摄的画面不是最专业的,书写的文字不是最优美的,但她们呈现的作品是最真实而鲜活的!她们是江岸方舱抗疫战场的记录者!


用爱心抗击疫情

作为方舱活动策划组成员,她参与了多项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具体负责舱外与舱内、医疗队与各部门的协调联络,保障活动物资的调配和供应。与市疾控中心同志一起为患者送入600册抗疫主题的《武汉一定赢》小林漫画,在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传递温暖和力量,精心制作“爱心献血浆”宣传单,为即将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介绍捐献血浆的相关知识,倡导病友们一起用爱心抗击疫情,用热血守护生命!


江岸方舱金牌“导游”

解明芳(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

在宣传团队中她学习了音、影、视频采集的基本技巧、定格画面的拍摄、镜头的转换、特写和广角的应用、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每次活动学会了准备拍摄和采访提纲。她用镜头将医护人员每日的工作记录下来:厚重的防护服、深深的护目镜压痕,方舱病友积极向上的抗疫精神,优美的方舱歌声、婀娜的方舱舞姿……这些都传递着坚强不息的信念。


她组织方舱小广播、小课堂、生日会、“半日游”等活动,传递抗疫的知识、增强病友信心,用炽热的心温暖方舱里面的每一个人,发现”爱”,传递“爱”,分享“爱”……


为方舱带去希望与爱的燕子

阚燕(天津市支援湖北第五医疗队):

阚燕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是一名战地记者。在紧急出发前匆忙地带上她的OH卡牌,因为敏锐的燕子知道前线的人们此时需要“希望和爱”的光,于是她来了,带着她的光飞进了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在这里她利用OH卡牌引领着她的方舱患友们慢慢走出焦虑与恐慌,找寻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不断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


她每次进舱都会积极捕捉舱内患者互动互爱的画面,她是方舱内医疗护理及患者活动的记录者。她将这些资料信息编辑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方舱医院、鼓舞更多的患者勇敢战胜疾病。燕子让患友们触碰了光、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爱。


“小红帽”也是方舱的宣传员

米颖(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江岸方舱医院是一个大家庭,有医护人员,有公安干警,有保洁阿姨,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志愿者,她们每个人都发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们身患疾病却还挺身而出,也是江岸方舱的“宣传员”,她们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服务、维持舱内秩序、组织患者排练舞蹈、八段锦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她为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团队而感到庆幸,感动她们做出的每一件事,感谢他们付出的一切,为纪念他们为方舱医院作出的贡献,她组织护理团队为病友志愿者特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是对病友志愿者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们的赞扬!米颖和她的医护团队是“小红帽”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者、宣传员!


她在方舱里的多重身份

李杰(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她的诸多工作中,有一项是战地记者,把队员的亲身经历和日常工作中的风采及典型事迹用文字、声音、图像记录下来向外界传递宏扬!尽管她的文字不一定生动,图像不一定精美,但都是真实而鲜活的!记录下她的队友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拍下每一张印有压痕的笑脸,把她们医者仁心,英勇奋战的场面展示出来!


最美不是樱花,是你们


卢其玲(江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她是江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护理组组长,救援队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援鄂以前她没有做过宣传工作,没有经验,但组织委派的任务,她要尽力做好。


2月14日,她们组进舱上第一个班,她组织江岸方舱A区300多病友齐唱国歌,以拉近与病友们的距离,一起感受祖国的强大力量,凝聚所有人的爱国热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且指导病友练习呼吸操。当时她拼尽全力在唱在教,因为是第一次进舱,一下很难适应厚厚的N95口罩,护目镜也是布满雾气,走路高一脚低一脚,用嗓过度嗓子已经有些发颤了,但是在舱内组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医护与患者的距离。


在宣传工作中,她深深感觉到了武汉人民的乐观与坚强,对党中央的拥护和拳拳爱国之心,她说:“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的心!”


舱内宣传海报多半出自她的巧手

张瑾(天津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

回想这40余天的工作,45篇的专报,40余篇的简报,各种工作及会议的记录,52名队员各种战地日记和工作感悟,303人的各种物资资料的统计,无数的照片和视频,就是她工作的成果。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文字都记录她们当时的感情。


方舱医院从开舱到休舱,队员们的工作状态,武汉人民的团结勇敢,她都用手中的相机和文字记录了下来,在方舱医院,她手绘很多海报,并创建了心愿墙,多次组织舱内医护和患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配合各大媒体对她们的医护团队及个人进行专访和报道。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次的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的经历,让她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文字给予人类的力量,医疗队员们克服一切困难留守武汉的精神,武汉人民万众一心,坚持不放弃的毅力,让她无数次感动,也让她每天都在成长。武汉,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请叫她战地宣传小能手

张晨旭(天津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

一名护士到一名记者的距离就是一部手机 ,被临时安排为战地宣传人员的她快速进入角色,从摄影摄像到视频剪辑,从文字攥稿到队徽设计,经过武汉的洗礼,她已完美适应战地记者这个新形象。每一个活动的现场都有她的身影,用手机和纸笔记录这段难以复刻的回忆。也许她是文字背后,镜头背后,故事背后的人,从她不后悔遗憾,因为她是这段历史的记录者和参与者。


携子之手,与子同裳

赵红芳(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 ):
人们把方舱医院比作‘方舟’,事实上,这只‘方舟’需要两支桨。一支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与信任,另一支是患者自身的坚强和乐观心态。”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慌和心理压力,提高乐观抗疫的信心,她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救治、全面帮扶”的原则,认真开展“医护人员+患者”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电话、微信、面访等方式,主动服务患者、普及健康知识、解决患者生活需求,让她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携子之手,与子同裳”是她与患者情感的真实写照。


38天坚守“生命之舱”

王玉倩(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

庚子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人们对被称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充满了好奇与牵挂。王玉倩作为方舱医院的一名护士,在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还担当着宣传员的角色,向舱内病友传递爱与温暖,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她曾参与策划 “二月医患生日会”、“舱内半日游”、“三八节送花”等舱内活动,用镜头记录了病友们开心的笑、感动的泪、嘹亮的歌、欢快的舞;舱内半日游时一幅幅寓意丰富的画作;医护、保洁、公安等人员穿着笨重防护服工作的忙碌身影,以及医护人员一张张有着深深压痕的脸......向舱外传递病友们积极乐观的精神,工作人员无私奉献、勇为人先的大爱。在与英雄的武汉人民并肩作战的38天里,她被无数的爱和感动包围着,她说:“很幸运我有机会将这些美好瞬间定格为永恒。”


“90后”绽放青春光芒

周怡(天津第五批援鄂医疗队):

一个月的奋战,她和90后的青年团员们在江岸方舱医院洒下了艰辛的汗水,贡献了她们的青春力量。作为团支部书记,她看着一张张在脱下防护服后满是压痕的稚嫩脸庞,心里甚是心疼。而90后的青年团员们却安慰她说:疫情当前,“疫”马当先,扛起责任是我们的使命。是的,江岸方舱团员青年一直在行动,她们结合治疗方案,拿出十八般武艺,唱歌跳舞、教拳练操、绘画写诗,开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帮扶,她们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用VLOG记录方舱点滴,传递正能量

殷玉洁(天津第五批援鄂医疗队):

她是一名驰援武汉的护理人员,工作的战场是江岸方舱医院,工作期间也是担任宣传工作。她用心记录了一些关于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及患者生活的日常,利用vlog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她的分享,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视频已经达到了7.6万次的观看,她的视频让一些不太了解方舱工作的人对她们的努力表示赞扬,对抗击疫情更加的有信心,对于好转的形势更加坚定。这场战役好像是一局棋,我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努力去下赢这一局棋。


有时治愈 常常帮助 总是安慰

孙灵灵(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

在江岸方舱医院负责护理工作的她发现有些患者面对疾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伴随着担忧、牵挂、紧张、恐惧的情绪。为了帮患者舒缓压力,她主动加入宣传员的团队,配合组织二月医患生日会、方舱小广播、文化墙绘图、跳舞、唱歌等活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们的焦虑。在患者最无助的时候,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和战胜病魔的勇气,带领患者们一起做八段锦、呼吸操,帮助他们更好的恢复健康。


随着患者们的康复出院,她突然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的体会,作为护理人员不仅仅要通过医疗手段守护患者的健康,也要给患者带去最大的心理安慰,帮助他们渡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发挥所长记录感动时刻

施政(媒体记者,通过他的视角定格有爱瞬间):

他是2月28日进江岸方舱医院的,刚进去测血压的时候低压120,护士说不要太紧张,没事的。很快,在方舱轻松氛围的影响下,他开始放松心情,想着能做点什么事情。正好带了一部相机进来,也通过病友杨晶认识了方舱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有幸为她们留下了一些影像记录。


他给天津援汉医疗队记录了她们进行心理援助、为患者送餐、电视台直播、练八段锦、听天津曲艺、心愿墙留言等等场景;为江西援汉医疗队和河北援汉医疗队拍下了她们在方舱内“作画”激励患者的画面;也在方舱四处“漫游”,记录下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暖心的叮咛,患者病愈出舱的笑颜。虽然看不清白衣天使的脸,但正是有了他们,让所有人觉得病魔并不可怕,春天终将到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施政还联系了一家品牌美发店,志愿者为江岸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理发服务。


3月5日,他病愈出舱了,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与大家相处,但对他来说这段经历永生难忘,作为宣传员也很开心能为医护人员、患友定格有爱瞬间。


江岸方舱网络红人杨晶


杨晶(带着央视逛方舱的网络红人):

2020年3月2日,她手绘了一张荷花图,送给前来支援武汉的河北白衣战士-郭文龙医生,让她深刻体会到:郭医生没有架子、很亲切,把患者当朋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荷塘月色,清风徐来”,她一直希望着医患关系永远那么融洽!


3月3日,她和河北医疗队护士长“金牌导游”解明芳一起组织了患者彩绘大旅游,“游过”湖北、河北、江西精华景点,湖北-黄鹤楼、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西-滕王阁,“搭建友谊的桥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待疫情结束后、百花盛开时,期待大家一起结伴,亲身领略各地的美好风光!


她是央视新闻调查《方舱》的主角,她配合央视《新闻调查》拍摄组在方舱内的拍摄,摄制组拍摄了她从方舱治愈到康复站疗养的全过程,从她的视角反映了江岸方舱患者的真实生活。


“顶流”宣传员麦兜妈妈

李雪颖(网名:兜爷麻麻不睡觉):

央视新闻微博转发她的原创博文《多图带你了解塔子湖方舱生活》,点击量达610万。她将自己在江岸方舱的生活,图文并茂地展现,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一面,也鼓励其他的患者不要惧怕治疗,让方舱不再神秘。原创作品《多图带你了解塔子湖方舱生活》一文在作者的公众号阅读量超过10万,微博平台上被央视新闻、长江日报等媒体转载,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她是纪录片《第一线 疫情中的临时大家庭》中的主人公之一,她在方舱用摄影和文字记录着她的方舱生活。


人们把记者称为“时代的灯塔”、“历史的报晓者”,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江岸方舱的“战地记者”无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汇聚宣传力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洽医患关系,治愈患者心灵,用爱播撒希望,用130篇新闻报道诠释江岸方舱、生命方舟的爱与力量。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用自己的力量,用团结的力量去传播最真、最美的生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