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吃撑走出自助餐厅反而亏了

“这顿自助餐又亏了。”

你摸着依然凸起的小肚子,盯着可口的食物,苦于没有多余的胃的空间留给你进食。

为了不“亏本”,你开始在已经有点撑的情况下继续进食,可口的酥肉、撒料牛丸、爆炒花甲、糖醋小排......

然后意犹不舍的离开自助餐厅。

起初是满足但是还是有点埋怨自己不争气的肚子,然后开始整个饭后的日子都是肿胀的状态,直到晚上还是“啊为什么这么撑”。

吃撑后的整个下午的难受,而仅是为了“吃回来”而过度进食的“成本”,到底值不值?


自助餐

在知道下面的概念之后,可能会缓解一下你的纠结。

“沉没成本(Sunkcost),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在你付过自助餐的钱之后,那些钱就已经付过了。与你进食多少、吃回成本与否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你在进食的时候仍然要以自己的进食感觉为基础,而非总想着“我花了这么多钱我一定要吃回来”。设想一下,你吃饱了,但是为了“吃回成本”疯狂进食,导致的可能是轻者吃撑整个进食后的时间都不愉快,重者吃药缓解或者是送到医院,对于经济与时间,或者说最重要的个人感受上是十分不值得的。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经济学家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他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

接着,他举了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无论是吃自助餐,还是看电影,其实许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很害怕,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从小告诉我们“勤俭节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损失厌恶的心理。

但是,从个人真正有效愉悦感上来看,当你付过自助餐的钱后,开心去吃吧,不要在意到底有没有吃回成本,吃得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