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识王俊:复工后,我每天都焦虑和失眠

最近,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各地的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复工了,尽管已经复工一小段时间,但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仍每天心有余悸,你是否也有以下感觉:

OS1: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一整天状态都浑浑噩噩、疲倦不堪;

OS2:每天都做足了防护,但是上班路上的人明显也多了,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这种担心导致一整天工作都心不在焉,也害怕自己把病毒带回家;

OS3: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一想到报道哪哪的写字楼有人员确诊,便异常恐慌、坐立难安,哪怕是同事的一个咳嗽都变得极度敏感担忧;

OS4: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公司的经济同样受到各种冲击,收入明显减少,经济负担开始压得喘不过气来,面对每月固定的房贷、车贷、生活费支出,想到就焦虑不已;

OS5:隔离期间,宅家宅到怀疑人生,现在出门上班又神烦,加上隔离期间的作息紊乱、居家办公期间的持续低效率,反倒让我对现场办公产生了“上班恐惧症”;

……

面对自己无处安放的负面情绪,我到底该怎么办?

01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当个体处于高压环境——比如SARS疫情、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创伤事件,由大脑自动牵引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比如:失眠、焦虑、疑病、恐慌、易怒、心情压抑、头晕胸闷等症状,这是一种由激素导致的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意识到的重大威胁而产生的身心整体性调试反应,通俗来说,就是当遭遇到对自身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时而产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

所以要首先明白一点,在当前疫情下,适当的心理应激反应是对我们潜意识保护机制下的正常现象,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和作战能力,但如果出现过分在意紧张和持续异常行为,无法正常进行生活、学习或工作时,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要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者寻求相关心理帮助。

02 面对焦虑,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的焦虑,坦然接受疫情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我们认清自身状态,保持警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疫情。其次,需要对焦虑进行自我安抚和调节,在做好自我防护和家庭隔离、日常做好消毒、洗手、出门戴口罩等措施的前提下,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远离焦虑源,转移注意力

不确定性容易会带来焦虑,人一旦产生了焦虑,就会变得不知道如何面对事情,东想西想,一天到晚心神不宁,特别是看到疫情报道后更是不自觉地无限放大,进而联想到与自己有关。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对过载的信息按一个“暂停键”,减少对疫情报道的信息摄入,如果实在做不到,至少需要学会对非官方消息、未经证实的消息多问几次:真的是这样吗?这是猜测妄想还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内在逻辑是什么?需要保持自己对外来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信息多一层质疑和过滤。此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做美食、看电影、听音乐、居家运动等,通过转移注意力,回归原有生活和工作,降低自身焦虑感。

对于上班的小伙伴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消除“假期综合征”,要赶紧将身体的生物钟调节到工作状态,还可以多一些仪式感,比如准时起床,女生化个淡妆,男生简单做个造型,保持工作空间的整洁有序等,这样的仪式感都能快速帮人找到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待办清单(To do list)提高做事效率。

2、及时给负面情绪“消毒”

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像洪水一样决堤,所以要学会用无害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每天把自己不好的感受写下来,定时(比如晚上8点-8点半)集中回想处理和强化安全感,多和亲朋好友沟通,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或是摔打枕头等,最后给大家介绍简单可行的“五个一焦虑缓解办法”。

03 面对失眠,我该怎么办

保持规律作息,对于上班族尤为重要避免睡前喝有咖啡因的茶、饮料、咖啡等睡前少刷手机避免午休的过量补眠,建议30-60分钟即可白天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同时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晚上会更容易产生困意睡前饮用适量的红酒,但切忌不要过量或长期饮用传统的数绵羊很容易让大脑不经意间活跃起来,如果实在睡不着,要接受自己无法迅速入睡的事实,告诉自己,把眼睛闭上也是休息,同时放一些睡眠冥想音乐最后,还可以试试478呼吸法睡前帮助放松。

文章最后,提醒大家,当我们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改善过度焦虑、失眠及其他负面情绪时,请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上海观识在自主研发的人才测评平台基础上,结合金融行业的业务场景-信用卡催收、保险销售和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心理引擎的管理咨询、策略引擎和培训服务。


上海观识《基于AI心理引擎的社区公共心理服务平台》入选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批防控疫情综合类项目。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

邮箱:lilyren@alphaguan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