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我国官方的称呼中,巴基斯坦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在民间,巴基斯坦被亲昵的冠以“巴铁”的雅号。在国与国的外交关系中,亲疏有别,决定二个国家外交亲密关系的,到底是什么?我国与巴基斯坦的亲密关系,是如何炼成的呢?


从地图上看,巴基斯坦与我国陆地接壤,一侧有位于阿拉伯海的出海口。上方有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强大的前苏联在这里吃过瘪。现在蓝星军力最强的美国,在这里反恐,也搞的灰头土脸。下方是被我国网友调侃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人的印度,是巴基斯坦的死对头。


这三个国家,为何中国选择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选择了中国?

二战以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日落西山,昔日荣光不再。被迫同意印、巴独立。在1947年6月3日,英国人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之所以被历史认定为臭名昭著,不是没原因的。

在这个方案里,穆斯林教聚集多的归巴基斯坦,印度教多的归印度。最后,巴基斯坦分的30%的土地和人口,剩余的属于印度。这里面没有什么历史的考量,完全是蒙巴顿处于个人喜好做出的划分,当然,这种事也不是蒙巴顿自己干的,是一个叫拉德克利夫勋爵干的。选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个世纪大锅,蒙巴顿不想自己背,还有个原因是这个人是个印度盲,完全不了解印度。本来说找一个对印度不了解的人来划分可以做到尽量公正,但是他还有个顶头上司,印度总督蒙巴顿公爵。这个蒙巴顿公爵喜欢印度领导人甘地,于是指使印度盲拉德克利夫勋爵按自己的心意划线。


这就造成了,印度的领地遗留有许多穆斯林教教徒,巴基斯坦的领地也有很多印度教教徒。在我国,豆腐脑是甜口还是咸口都能引起论战。对于二个宗教教义不同的宗教来说,这是会付出血的代价的。遗留在印度领地的穆斯林教徒遭到屠杀,巴基斯坦立刻展开报复性屠杀,对本国的印度教教徒下死手。于是,对立仇视的因子就这么种下了。


蒙巴顿方案也没有对克什米尔的归属做出规定。克什米尔与中印巴三国接壤,目前分别被三国控制。不过我国一直不承认中控克什米尔,那只是我国的阿克塞钦地区跟喀喇昆仑走廊。印巴二国为了克什米尔常年交战。二月份巴军印度军机的新闻就是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


因为宗教问题,还有克什米尔问题等问题,印巴二国成了死敌,常年征战。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对比国土面积跟人口,巴基斯坦面积大约是印度的八分之三,人口是印度的15%,GDP大约是印度的12%。实力悬殊太大,巴基斯坦默认要被印度吊打。1965年八月到9月二十五日进行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军挥军进入巴基斯坦腹地,巴基斯坦接近亡国。


这时候,中国对印度发出严正警告,要求印军马上退出巴基斯坦国境并归还物资跟俘虏。同时,在中印边境线上大规模调动军队,整军备战。携中印战争的余威,印度怂了,宣布接受中方跟联合国的调停,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这一次,中国把巴基斯坦从接近亡国的境地地拉了一把,巴基斯坦彻底倒入了中国一方。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与中国只是普通的外交关系,还达不到战略伙伴的地步。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建国之后,因为宗教利益等因素,实力弱小的巴基斯坦远远不是印度的对手,急需寻找靠山。这时候,中国还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内还在内战,完全不入巴基斯坦的眼。此时正值美苏二大巨头冷战,大洋彼岸的美国不甘寂寞,横插一腿,南亚次大陆战略地位突出,东连远东、北逼中亚、西邻土耳其、南临印度洋,若控制了这个宝地,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大有裨益。为了在南亚获得盟国,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进行了拉拢。但是,印度当时实行的是所谓“不结盟外交政策”,不对美国胃口。于是,美国就把绿油油的橄榄枝伸向了巴基斯坦。比起印度,巴基斯坦相对弱小,卧榻之侧,强敌横卧,朝不保夕,心急如焚。在这种形势下,只好半推半就,接受了美国的结盟邀请。

美国虽然与巴基斯坦结盟,可对印度也是暗送秋波。作为美国的盟友,巴基斯坦提出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索求,想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表示持中立态度。在此期间,美国对印度的军事物资援助,比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还要多。这让巴基斯坦寒了心。在1961年12月17日,3万印军实施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军事行动,仅用26个小时,就收复了此前一直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果阿地区。而葡萄牙,一直是美国的北约盟友,北约组织的初衷就是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余各成员国要出兵支援。美国这是赤裸裸的为了讨好印度把葡萄牙给卖了。至此,巴基斯坦彻底寒心,仿佛看到了自己被美国卖给印度的那天。

收复了葡萄牙殖民地的果阿地区的印军,信心爆棚。1962年,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牛逼哄哄地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锋,越过麦克马洪线,对中国实施武装入侵。经多次警告无效后,中国领导人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中国组织第十八集团军,先后歼灭印军三个王牌旅,进军至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至此目的达到,中国宣布撤军。


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打击了印军的嚣张气焰,也让巴基斯坦看到了新中国强大的实力。于是就有了后面巴基斯坦全面倒向中国的一幕。

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也有类似俗语,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颓。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中国能够保证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应对来着印度的军事压力。对于中国来说,巴基斯坦能够帮助中国什么呢?

中国与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且有诸多的领土争端,2017年6月的洞朗对峙距今不过三年不到。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作为印度的死对头,能够很大的分担印度的军事压力。印军一直吹嘘的二线作战,不就是中巴二国吗?印军不管对哪个国家动手,都有可能招致双面打印的可怕后果。

中国现在处于美国第一,第二岛链的围堵之中。和平年代还好,万一发生战争,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等物资若被敌国偷袭并封锁航线,是个很大的隐患。而巴基斯坦出海口位于阿拉伯海,其中的瓜达尔港,靠近沙特等主要产油国,这是一条近路,可以完全绕开马六甲海峡,绕开印度,韩国,日本的海上围堵。中国陆军天下第一,凭借与巴基斯坦陆地接壤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战争时代保住巴基斯坦,保住瓜达尔港,保住中国的能源通道。其二在于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国家,可以作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沟通的桥梁。


放眼当代史,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友谊之所以经得起岁月考验,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中巴之间,山水相连,拥有相对恒久远的“永恒利益”。正如周恩来于1964年访问巴基斯坦时所说,中巴两国友好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出自我们两国的需要。当一方遭到外来侵略和威胁的时候,这种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这种友谊,自印巴分治后,就建立了。这是基于二个国情的最优解。这也是巴铁之所以成为巴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