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得不合時宜是悲劇,因為環境具有排他性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由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莫尼卡•貝魯奇、圭塞佩•蘇爾法羅等主演的劇情片,該影片於2000年10月27日在意大利上映。影片通過少年雷納多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的意大利西西里島上的美麗少婦瑪琳娜身上所發生的故事。

影片中的少婦瑪琳娜,她十分美麗,有著波浪狀黑亮的秀髮以及婀娜多姿的身材,她的一舉一動都勾人遐想,她不經意間的舉動更是讓男人著迷,讓女人妒忌,也正是如此她的過分美麗使得她遭受到了來自他人的不懷好意的惦記以及妒忌,有人說美麗是無罪的,骯髒的是人心,雖然美麗是無罪的,但是有時候美得不合時宜卻是一種悲劇,因為環境的一致性會排斥它。

有時候美得不合時宜卻是一種悲劇,因為環境的一致性會排斥它

瑪琳娜太美了,她的一舉一動都使得她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無論她走到哪裡都能引起別人的矚目,她的萬種風情更是讓人過目不忘,使得她與周圍的人自動形成一種“屏障”與周圍的人隔離開來,而她也總是能引來其他婦女的議論紛紛,別人對她指指點點。事實上瑪琳娜她沒有做過什麼所謂勾引人的行為,只不過是長得漂亮而已,漂亮的東西總是容易招人惦記的,特別是在亂世之中,瑪琳娜就是這樣。

她的美,美得那麼的不合時宜,以至於與周圍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她就猶如一顆珍貴的美玉一樣,每個人都想要去吃一口,容易遭到他人不懷好意的惦記,以及引來他人的妒忌,但是她什麼都沒有做,她也沒有錯,只是她美得有點不合時宜而已,而這種美得不合時宜在那種環境之下卻是一種悲劇。因為人對於周圍截然不同的事物,會有排他性,和抵抗性,而又出於個體的自我保護性會“要求”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同化”,以減少排斥感。

這就好像一個愛學習的學生處於一個周圍都是愛玩遊戲的人一樣,該位努力上進的學生會引來其他不愛學習的學生的熱議,比如“假勤奮”,“學習無用論”等等,勸導以及“引導”該位努力上進的學生一起來玩遊戲,試圖讓該位努力上進的學生一起參與到玩樂之中,以減少與環境的衝突性。

瑪琳娜是美的那樣的不合時宜,和周圍的環境有著天然的衝突性

而瑪琳娜的美,會讓其他女人忌憚,因為她與周圍那樣的環境有著那樣的不同,有著天然般的衝突,環境的一致性會“要求”她做到與環境周圍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不容易招來禍患,只有她符合了“叢林法則”和周圍的人一樣,才能減輕自身與周圍環境的衝突性

,但是瑪琳娜似乎又是不自知的,又無法做到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她的美對於她而言,反而是一種悲劇,拖累了她,以至於她落得靠出賣身體才能填飽肚子,還遭到來自婦女的毒打,不可謂不是一種悲劇了。

美得不合時宜,與周圍環境的截然不同,導致了悲慘的下落

紅樓夢之中的晴雯的死跟她不合時宜的美,也有著極大的關係。她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雖身為丫鬟,卻長得風流靈巧,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紅學之中評價她有林黛玉之風,可謂說是長得十分的美麗,雖然她個性口齒伶俐,得理不饒人,但是這些都不是導致她最後落得那樣一個悲慘下場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她不合時宜的美,而這種不合時宜的美,會使得周圍的環境去排斥它。她美得不合時宜,表現在哪方面呢?其實是來源於周圍的環境不協調性,以及身份地位與美貌的差距性。

因為她的美,都會讓人覺得她是在妖妖調調,於是看她不順眼的人都會認為她“不正經”,她平常得理不饒人的模樣也要被平常人的得理不饒人得到的責罵要諸加幾倍在她身上,她與周圍的環境是那樣的不同。她身為一個丫鬟卻長得過分的美麗,許多的舉動都會被認為是在“勾引”賈寶玉,以至於導致了最後求子成才、愛子心切的王夫人的忌憚認為她勾引了賈寶玉,使得賈寶玉整天沉溺於閨閣女兒之中,最後趕了她出去,使得她病死而亡。她本身而言並沒有存在著勾引賈寶玉的行為,只不過不合時宜的美,又因為丫鬟的身份,總會讓人認為,被人解讀為“上位”她何其無辜?

都是因為不合時宜的美,又沒有足夠的身份去支撐她的這份美就會被人過度地解讀,實際上如果她的身份是賈家的小姐,會被這樣過度地解讀嗎?我想不會,所以身為丫鬟的她,長得太過美麗,在那種環境之下的不合時宜反而是一種悲劇,周圍的一切都在排斥它。

無論是從瑪琳娜到晴雯不合時宜的美麗都會招來他人的非議以及過度的解讀,因為這種美與周圍環境的截然不同,不符合“叢林法則”,會引來周圍環境的排他性,以及抗拒性,在這種情況之下,她們的美反而是一種悲劇。

所以在影片的最後,胖了沒有了昔日美麗萬種風情的瑪琳娜走在菜市場的路上,那些曾經詆譭過她的人,毆打過她、曾經撕光過她衣服的人都開始主動和她搭話,對她友善起來,因為她已經幾乎變得和周圍的人一樣了,有著臃腫的身材,不再有光澤而翹卷的長髮,這時候的她已經“同化”了,也沒有了與周圍環境的“衝突性”自然地那些曾經傷害的人不再針對她了,而是認為她是屬於自己人,變得“友善”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