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作者 / 朱婷

要說最近的催淚劇,莫過於《幸福一家人》。最新幾集,接連上演擁抱大和解,更是迎來淚點高峰期。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父親房永福將三個子女告上法庭的真相浮出水面,前30多集中被罵得最慘的房天憶人設迎來第一個逆轉,有關家庭、父母與子女、不同婚姻觀等成為網友們自發battle的熱議話題。從開播到播出過半,《幸福一家人》的口碑始終兩極化,有人感同身受,有人認為劇情巧合過多。

縱觀近兩年的劇集市場,《河神》、《白夜追兇》、《如懿傳》、《延禧攻略》的大紅,使得懸疑劇、古裝劇成了香餑餑。坦白說,《幸福一家人》這樣的家庭倫理劇選擇這個時間段播出,不佔優勢。前期籌備長達三年,導演馮凱在兩年前加入劇組,他接受網娛觀察(ID:wldygc2016)獨家專訪時說直言自己拍了一部“不合時宜”的劇。

而在網娛君看來,恰恰是這份“不合時宜”背後的故事,成就了《幸福一家人》,開播以來連連拿下收視第一的好成績。


一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樣子

“房爸爸和房天憶、房小龍、房天心的相處模式真的太像我們家的日常了,太多重合~”網友木子在《幸福一家人》官微下如此寫到。對於任何一部作品而言,觀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褒獎,這也是作為創作者,馮凱定義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誠然,對於家庭倫理劇而言,最重要的戲劇空間就是“家”,它融合了生命締結和空間生產的雙重意義。而在這個“家”裡面,最重要的戲劇人物是父親或母親,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承載著絕對的支點作用。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在《幸福一家人》中,便是如此。故事以李立群老師飾演的房永福(一位單親爸爸)為中心,三個不同性格的子女,搭配上姑姑、外甥女、鄰居,以及各自的情愛。在馮凱看來,不論其他支線怎麼發散,終究還是要回到這個家和爸爸身上。形散而神不散,是這部劇的亮點,亦是難點。

如何攻克?核心還是劇本的編排,人物多但不亂。時間閃回兩年前,馮凱初次看到劇本,首先被打動的就是這種看起來都是些生活的瑣碎,但卻又總是一環扣一環,絲絲動人。為了更好地呈現“形散而神不散”,拍攝前,劇本又一字一句的做了多次調整,力求每一個細節和戲劇節奏能夠形成平衡。

在他們的設定裡,整部戲是從爸爸的視角來詮釋的。顯然,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馮凱坦言,當時在選擇演員上,是以角色去選擇適合的演員,再依靠劇本故事去打動演員。“最終,碼了現在的班底,我覺得是緣分,大家註定就是要成為一家人的緣分”。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一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樣子。發佈會當天,也是大家相隔了近一年時間的第一次見面,馮凱在臺下看臺上站在一起的各位,他更加堅信他們就是一家人。


老中青演員的神仙碼盤


誠然,演員對於人物的塑造也顯得十分關鍵。用馮凱的話來說,觀眾如果不喜歡或者說記不住這個角色,那劇本再怎麼好,都不行。他和團隊要做的就是不讓角色太臉譜化,沉重的、輕鬆的、內向外向的都兼顧。

李立群老師從始至終都是房永福的唯一人選。“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某一天凌晨1點多,在一個全家便利商店門口,聊了30分鐘,聊角色,聊彼此對劇本的想法,然後達成共識。”時隔二年,馮凱再度回憶起第一次和李立群老師見面的過程,依然是感慨萬分。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董潔和翟天臨差不多同一時間敲定。談到董潔,馮凱形容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她進組前,兩人只是簡單見過一面,等到第二面,像是認識了很久的老友。董潔進組,馮凱剛好從劇組辦公室出來,一個簡單的擁抱,也就是那一瞬間,彼此建立信任。

“我把表演交給你,你把導戲交給我,一起塑造房天心。”比如,第一集房天心要在車上當著當時還是陌生人的王爍(翟天臨飾)穿絲襪,其實就是著急之下的一個舉動。但其實董潔的戲一直都偏穩重、溫柔一類,馮凱就更希望從這一場戲開始,她能撒開了來演,不用端著。

和董潔不一樣,翟天臨,比較像哥們,打打鬧鬧,有話直說。遇到對角色的理解有差異時,就相互說服,但共同目標都是呈現一個獨特又接地氣的富二代小王總。打破以往電視劇中留給觀眾刻板印象的高富帥,很多不必要的場面在馮凱看來沒必要,有留美背景的王爍,應該是一種對生活有想法,有獨立精神的高富帥。

還有一個特殊的角色則是邱澤飾演的房天憶,前半段註定是要承受很多罵名的。對於房天憶來說,父親的每一句“沒事”都是一種拒絕,久而久之,他對於父親的每一次冷漠就成了一種任性的報復。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從第40集開始,天憶的人設,父子之間的關係開始轉變,如何從技巧上,避免給觀眾一種天憶僅僅是因為父親得了癌症才改變的強違和感,他們也進行了更細膩的情感處理,把天憶為什麼會變成以前“討人厭”的性格呈現給觀眾。也正是從這一集開始,《幸福一家人》進入了催淚的高峰期。彈幕中,集體哭成一片。

有意思的是,《幸福一家人》中,除了前面介紹的老戲骨們,也有一眾新人。月月(洪佳寧飾)、小龍(任運傑)、白雪(何美璇)等,是馮凱從100多人中挑出來的,談及選擇的維度,他的回答是相信自己的直覺。事實證明,他的眼光很對,不管是老戲骨們還是新人,演技都成了《幸福一家人》的亮點。

這一方面得益於馮凱對於新人們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也多虧了在片場,和前輩們對戲時,大家互相幫忙、提點,讓新人們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馮凱打趣地說道:“任運傑和洪佳寧因為磨戲,沒少被修理。”(笑)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馮凱喜歡在一開始就給自己的戲定好調子,《幸福一家人》是一部註定偏寫實的家庭劇。要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情緒,演到最後,戲裡戲外,這幾個人都是爸爸帶孩子,哥哥姐姐帶弟弟,狀態對了,這個作品也就對了。

在他看來,家庭倫理劇的核心是能呈現出多少觀眾對於家庭價值的理解,越多就越能激發大家的共鳴和認可。作為創作者,馮凱的觀點是,共鳴程度的多少是通過後期播出效果的反饋來驗證的。不用從一開始就過多顧及市場、考慮觀眾定位等可能會干涉或困擾創作的因素,更多需要的是走心走感覺。


每一部戲都有他的命,

有爭議,是好事

馮凱和團隊的走心,為《幸福一家人》贏得了接連不斷地收視第一。但與此同時,與劇情、角色相關的種種話題爭議也隨之而來。

期間,討論最為激勵的莫過於房永福把三個子女以“不孝罪”,一併告上了法庭。其實,這樣的新聞確實也發生在社會新聞中,也並非憑空設計,但在大部分網友看來,仍然過於戲劇化,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且製造的巧合過多。

對此,馮凱本人也坦言,他們在落地拍攝時,也掙扎過。他們深知起訴的劇情一出,肯定就會有爭議,但最終決定拍的原因,還是回到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去權衡。對於家庭倫理劇來說,是需要這樣一個設計來提高戲劇張力,且這也是有事實案例作為參考的,是一種最清晰也最強烈的高潮轉折。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細看不難發現,在《幸福一家人》中,宏觀上觸達了親情、愛情、友情;微觀上具像到了升職加薪、財產分割、相親結婚、原生家庭、倒插門等社會問題。每條人物線,都有存在的必然性,最終又聚焦到房家,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需要導演、編劇等對於細節和線條,高度把控。

至於爭議,馮凱很坦然,也很樂觀,他覺得這是好事,說明大家真的有關注這部戲。 他們的初衷是通過一個個橋段、一句句臺詞、一段段關係,折射出當下可圈可點的社會現狀,傳遞給觀眾的是百善孝為先的理念,父母子女一場,要相互珍惜,“哪怕能有一點點的觸碰也很好”。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他也有四個孩子,老大和老四相差15歲,劇裡面的一些橋段也是真實發生在他們家的故事。在馮凱看來,幾乎每個家庭之間相處的基調是一樣的,他也會把自己對家人的情感,投射在李老師身上。


兩年磨一劇,《幸福一家人》“不合時宜”卻直擊人心

導演馮凱




董潔評價馮凱是一個內心柔軟的導演,在《幸福一家人》的拍攝花絮中,經常會看到導演坐在監視器面前動情落淚。馮凱笑言,情緒來了的時候,他一般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眼淚。

對於這位曾經執導過《天國的嫁衣》、《綠光森林》、《天下父母心》等佳作,還榮獲第41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播(演)獎、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提名)等榮譽的導演來說,他依然覺得不管時代怎麼發展,影視市場如何變化,他要做還是保持進步,做好內容。

“用我太太經常對我說的話來說,不要拍完一部戲,然後每天后悔,這樣是在自我敷衍和消耗。”在馮凱那裡,每一部戲都有每一部戲的命,是命運也是使命。最好的狀態是,不要對不起自己,要把自己的可利用價值和潛能全部激發出來。

採訪末,問到給《幸福一家人》打多少分?這位年近60的資深導演仍顯得有些害羞,思考了片刻給了一個80分。(滿分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