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不合時宜》收錄在汪峰2015年11月發行的專輯《河流》中。《河流》是汪峰出道20年第11張創作專輯,《不合時宜》既是對只講趣味不問意義的反諷,也是一種自嘲。

《不合時宜》更接近於從憤怒到平和的過渡,畢竟敢於自嘲可能是主動走出藩籬的重要標誌。當然,汪峰的自嘲絕不是要與“時宜”做迎合,而是轉換姿態繼續戰鬥。

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不合時宜》是汪峰對當時現實環境的嘲笑、抨擊,也是在自嘲中表明自己的態度:從來我都不想故意成為一個叛逆者,可生活就是這樣~

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尼采在他的《不合時宜的考察》中表述道:所謂不合時宜,就是在一個複雜浮躁的時代下在思想上和生活中迴歸到最原始的簡單和誠實,成為自己,對自己負責。並在承認人生本無意義的前提下,努力地給人生創造積極的意義。

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對於每個時代來說,不是所有人都會順應適宜,往往回首發現那些真正的大師們,在他們所生長的年代裡,其實都是不合時宜的。梵高貧困潦倒,生存需要靠弟弟接濟才能;伽利略被迫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蘇東坡堅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等等許多人,他們為了理想不合時宜,為了抱負不合時宜......他們因為不合時宜而承受頗多非議。到了如今這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更多的人願意選擇的是隨波逐流,努力去成為一個適宜的人。這是個人云亦云的年代,眾人並非真切瞭解,卻為避免被排斥,點頭著不知所謂真假的事實真相。但也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人,依然執意堅持自己,堅持理想,即使是再多的流言,即使這會讓自己成為那個“不合時宜”的人。那麼,毫無疑問的汪峰便是這其中之一。在這些年裡,無論外界對他有怎樣的議論,他從未因為這些議論而去改變自己。無論是在處事上,還是在作品裡,他始終只是在堅持做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文字也逐步深刻現實,所關注問題的角度發生變化,有人說他炒作,有人說他浮躁,也有人說他勇敢,說他智慧。總之,他在佈滿荊棘的路上赤腳前行,儘管流血疼痛,依然不改那份堅定的信念。

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往往,時代造就英雄,有些人不合時宜,是“自我”的不良反應,有些人不合時宜,是眾人的愚昧。堅持自己的不合時宜,就是種勇氣。

汪峰的《不合時宜》是換一種姿態的堅持

12月15日,重慶,讓我們與這個不合時宜的歌者,一起唱出真正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