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掏空积蓄买房后,我被儿子赶出家门!为人父母,还请自私

文丨小八


今天的文章,小八希望每位家长都能一字一句的看完。

在小八的认知中,中国的父母们真的太累太辛苦了


他们大多以孩子为中心,包办孩子的一切,整个世界都在围着孩子转。


他们的人生规划里没有自己和伴侣的位置,孩子主导着一切。


他们尽可能多的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出发点是没错的。


但是无底线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当哪天父母付出的不够时,孩子就会埋怨,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当你辛辛苦苦养大成人的孩子,变成一个自私“巨婴”的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为人父母,还请学会“自私”!


1


最近《安家》非常火,相信很多宝妈都有看过。


而给小八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安家》里严叔严婶的故事。


严叔严婶看上的一居室房子,是一对博士夫妇留下的,老两口对这套房子很满意,看了房就想买下。


然而,在严叔签合同时,严叔儿子突然开口说:“爸,我想在房产证上,加上倩倩的名字。”



倩倩,就是儿媳。


听到这个要求,严叔手中的笔,停滞在半空,怎么也落不下去。场上的气氛,也冷了下来。


这时,倩倩开口了:“爸,其实我的肚子里有宝宝……”


简单的一句话,让严叔严婶瞬间喜上眉梢。本就是为了儿孙买的房,现在迎来了儿孙,其他的事自然就不重要了。


签下了倩倩的名字后,老严夫妇又迎来了另一个问题:全款还是贷款买房?


尽管其他人好心相劝,让老两口贷款买房,但他们却还是选择了全款:


“就全款吧,让儿子以后轻松点。”


老两口全款买房,房产证上是儿子儿媳的名字。儿子和儿媳在一旁喜笑颜开。


新房交付后,老严夫妇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新家入住时,却发现新家里已经住进了亲家母。


儿媳看着老俩口,一脸的不欢迎,而儿子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



这一幕,令人气愤又心酸。


辛苦了大半辈子攒的钱,全部都给孩子买房了,到头来还被嫌弃。


老严夫妇一心为孩子好,为什么最后反而是这种结局?


归根结底:他们太无私了,对孩子太好了,把孩子宠坏了!


这也是许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但凡有一分钱,就想尽办法给孩子留着,很少考虑过自己。


很多时候,这种无私既是孩子的负担,也会让自己过得很累。


你可以帮他买房,但不能帮他解决家庭矛盾。你可以包办他的人生,但这未必是他想要的生活。


所以啊,父母们,请“自私”一点。


2


现在的中国父母很多都在养“巨婴”


前几天,小八看到一条让人十分愤怒的微博。


天津南开区一户人家,爸妈为80后儿子买婚房,耗尽积蓄还外借30万元。


婚期临近,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聘礼钱,接连闹几天。妈妈心疼儿子, 又拿不出钱,哭着说:“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啊。”


儿子冷漠地说:“那你就去死吧!”



在他的观念里,没钱,都怪爸妈没本事,就是爸妈的错,拿不出聘礼钱,母亲就该去死。


这位母亲大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养了三十几年的儿子会这么无情吧。于是,绝望的从五楼纵身一跃,当场身亡……


80后,年纪最小的话也30岁了,难道自己连6万块钱存款都没有吗?


更可恶的是,自己没钱还理直气壮找父母要,父母为你耗尽积蓄还外借30万,居然还说出“那你就去死吧”这样的话来。


真的很难想象,含辛茹苦三十几年,竟然养出这么一个白眼狼,不仅不懂父母恩,还把父母逼上绝路。


这里面有个细节,事发当天,这位80后儿子的父亲还在外面给他借彩礼钱。


有些孩子,真的是在吸父母的血,并且从来不懂得心疼。


对父母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此吧:我为你倾尽所有,却换来你的不懂感恩和理所当然。


3


“他才31岁,他还是个孩子啊!”


顺德一位31岁男子因使用伪造的驾驶证被交警查获,按相关法规被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男子父母听闻此事后情绪异常激动,质疑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民警现场听了这句话都懵了……


说实话,小八也懵了,这是什么奇葩言论。


这血琳琳的现实简直就像作家武志红在书中写的那句话一样:“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他们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是成人,但心理年龄仍似婴儿般。


总是一味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像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撒泼、哭闹。


4


写在最后:


不用刻意营造岁月静好的世界,不用刻意隐瞒自己的辛苦与劳累,学会试着将真情实感告诉孩子,学会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吃点苦。


甚至有时可以“自私”一点,让孩子有这样机会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倒水、洗碗盛饭等等,体会父母的辛苦。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


但20岁本应该是打工赚钱养自己的年纪,可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在教育这条路上,需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也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