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思考:退休 V 在职

一个人在职时的心态,与退休以后的心态,有明显的不同与差异,如何从在职时的踌躇满志中跳出来,过一个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就看你是如何想的,是怎么做的。

01.

退休,就意味着一个人完成了社会所要求他应该对社会所做的工作与贡献。

退休,也意味着一个人完成了他的工作使命,需要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位接棒者。

退休,更意味着一个人的精力在下降,体力在衰退。

我到今年五月份,退休就整整两年了。

不过,退休后的这两年,被医院继续返聘,负责医院的对外联络工作,任务比较少。

就连电话每天也没有几个,有时甚至所有的电话都是老婆打过来的。

曾经和一位在副县级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聊天,他说,现在每天就两个电话,一个是老婆打过来的,问中午吃什么饭,一个是朋友或同事打过来的,约打牌的时间。

要知道,这位老领导过去是管医政工作的,十三个县(市、区)的卫健委分管局长、县(市、区)级的医院的医疗工作,都是由其分管,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电话,可以说分分钟都会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能有个正常的心态,就可能会感觉很失落,或者很落寂,甚至很郁闷,感觉自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身心疾病。

好在这位老领导退休以后,各民营医院都想聘请他去管理医院。

我退休以后,立马被医院返聘,继续工作,尽管事少了,工作清闲了,但总是还有事可做,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余热,这就足够了。

人的生理年龄到了退休的时候,就要退休,其实不退也不行。但是,人的思想不能有退休的想法,不能有退休了自己无用了的理念,否则,就真的以为自己没有价值了。

培根说,凡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反对得太多,商议得太久,行动得太少,后悔得太早。

不抱怨,不后悔,好好规划后半生,这才是我们退休人员应该做的。

02.

每个人在工作期间,都会有自己的抱负,想着当一把手,当领导,来改变单位的面貌,甚至想着改变世界。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正是有这些具有抱负的仁人志士,才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职时,我是正科级干部,分管医院的医务管理工作。那时,每天的文件需要起草或者批阅,报告需要书写或者修改,考核需要参加或督促,培训需要组织或授课,会议必须参加或发言,等等,可以说是,每天忙的团团转,工作还不一定能按时完成。

那时的电话,每天有几十个,不是临床科室主任打来的,就是医技科室主任有问题咨询的,甚至是临床医师因工作需要找我的。

这和退休以后几乎没有电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鲜明的对比,其实,这也是让心情失落的原因之一吧。

徐特立老先生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退休前的认真工作,取得的成绩,在退休以后,仍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03

在职期间,就要按照在职的要求工作,按照规则出牌;退休以后,就要遵循退休以后的常规,安逸地生活。

罗素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存在应该犹如一条河流——开始时很小,紧紧地被夹在两岸之间,剧烈地冲刷着巨石,奔腾地泻下瀑布。而河流逐渐宽阔,河岸逐渐远退,河水流得更为平缓。终于自然而然地,毫无痛苦地失去自身的存在,溶汇到海洋之中。老年人若能这样看待自己的生命,就不会怀有惧怕死亡的心情,因为他所喜爱的事物将继续下去,而且,随着精力的衰退,疲惫的感觉会增长,想要歇一口气的念头也是适当的。

退休以后,首先不能有自己无用的想法,一定要有还能为社会,为家庭,为子女尽一份责任的理念,这样,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就会感觉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了,做起事来也会倍儿有精神。

其次,在自己的爱好范围内,找一份工作,继续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减负担,并让自己的后半生有所寄托,直到不愿干为止。

再有就是,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了解时事政治,改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享受时代红利,让老年生活美好而幸福。

还有就是,可以动动笔,把自己过去的一些经验或者教训、感悟或者想法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文字。就像武汉作家方方,把武汉封城后的想法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这次新冠疫情的真实资料。

最后,不忘适当锻炼,活动筋骨,多活几年,见证社会的发展,祖国的进步。

这是退休后最近的想法,我愿与同龄人共勉:心宽神定,恬淡无忧;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读书看报,写作记录;适当锻炼,益寿延年。

个人简介:出生于五十年代,上学于恢复高考后,退休于祖国逐梦时,闲暇时,喜欢读书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