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花园”到“火药桶”:巴尔干是谁都想咬一口的“大蛋糕”!

巴尔干半岛是位于欧洲东南部,东西临黑海和亚德里亚海,南连爱琴海和地中海,它是欧亚海陆交通要地。作为处于欧亚非十字路口的位置,因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被称为“欧洲后花园”,但也正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在历史以来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能够拿下这块战略要地,近来的欧洲列强不断利用巴尔干国家内部的纷争挑起冲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先是“一战”前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支持下的两次巴尔干战争。


后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英法德意奥匈等欧洲列强之间的霸权争夺而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接着是“二战”后美苏冷战期间为扩大势力范围而不断进行的集团斗争。

历史上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一切成为了巴尔干地区纷争、冲突的代名词,它也被人称为世界的“火药桶”。而这个“火药桶”的爆炸不但给巴尔干地区各国的人民带来严重的创伤和阴影,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巴尔干”名字的由来—山名成为半岛名

欧洲东南部的半岛上有一条山脉,名叫“巴尔干山”。他发端于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边境塞放一侧的蒂莫克河谷,全长530公里,平均高722米,总面积为11596平方公里。巴尔干山使保加利亚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犹如一道“长墙”,因为它又被称为半岛的“脊梁”。

公元前600年-前500年,巴尔干山被希腊历史学家称为“珂埃蒙”,后来又被罗马人称为“赫穆斯”。赫穆斯在希腊是血的意思,因此它又被称为“血山”。

巴尔干山脉地形图

斯拉夫人在公元6世纪来到半岛后,把赫穆斯改成“马托里埃”,这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老的”或“成熟”的。14世纪土耳其了半岛后改成“科贾巴尔干”,意思是“大山”。

既然,巴尔干是半岛上这座山的名字,那又为何被用来称呼整个半岛?

这是因为在19世纪末期,一些地理学家用“巴尔干”这个词的意思来泛指整个半岛区域,而这又大多基于一种错误的假定,以为巴尔干山脉正好横跨欧洲东南部这个半岛,所以后来就干脆直接半岛称为巴尔干了。

此外,在西方学者的眼里,巴尔干从开始就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他们认为巴尔干半岛充满了暴力、野蛮、原始的。因为那座巴尔干山脉横跨了整个半岛,而整座半岛都带有负面的含义,所以直接用巴尔干半岛是为了记住西方列强在这个地方做出的累累罪行。

巴尔干—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13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国家踏平小亚细亚后开始对欧洲下手,到14世纪下半叶时,奥斯曼军队在穆拉德一世带领下横扫巴尔干各地。在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更是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帝国疆域以巴尔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开,使其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国。

但谁都不曾想到,在17世纪后这个帝国逐渐成为一个“病恹恹的老人”,它更是成为欧洲列强瓜分的蛋糕。中欧的奥匈帝国试图借用俄、法、英帝国的力量来分割奥斯曼帝国或达成某个协议。


1878年3月俄土战争结束后,西方担心俄国做大,便依照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建议在6月13日召开了一次有俄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并签订了一份《柏林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大致为,保加利亚被分割为3个部分:

保加利亚公国,包括保加利亚北部和索非地区,为土耳其的附庸国;东鲁米利亚自治区,即保加利亚南部;马其顿,交还给土耳其。塞尔维亚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领土,则被置于奥匈的统治下。

欧洲各国对奥斯曼帝国早就饥渴难耐,于是英国先是占领了塞浦路斯,然后又占领埃及;俄国独吞了奥斯曼帝国的高加索地区;法国控制了突尼斯。昔日庞大的帝国就这样被那些欧洲强国切蛋糕一样,领土一寸寸的缩小。

除了外国对巴尔干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外,其国内的反抗斗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达到了巅峰。这个由土耳其军官和知识分子领导反抗运动,代表了正在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封建层的利益。1889年,伊斯坦布尔的海军学校率先成立了青年土耳其人的秘密组织“团结与进步”。1894年,“奥斯曼统一进步协会”成立,人民则称它为“青年土耳其党”,该党的目的就是推翻苏丹阿卜杜尔.哈米德的统治。

后来阿卜杜尔.哈米德被送到萨洛尼卡囚禁起来,青年土耳其党掌握了政权,他们把一个封建专制的君主国家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此刻的奥斯曼帝国更加不再是以前那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了。

欧洲后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剑拔弩张—世界的“火药桶”将被点燃

19世纪末,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地盘相互争斗,英法两国和德国的摩擦日益尖锐。

187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利用自己的外交手段,平凑了德奥俄“三皇同盟”,但后来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是的俄德、俄奥关系恶化,后来的“三皇同盟”没有续订,而是次年秘密签订的《德奥同盟条约》。这份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一方受到俄国攻击,那么另一方必须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这样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制约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这也证明了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刻的巴尔干就是一直任人宰割的羔羊。

进入20世纪后,俄德两国开始对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手,两国都想成为这个地方的霸主。1903年,德国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从博斯普鲁斯的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个计划如何成功,那么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德国此举不但完全激怒了俄国,还威胁了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利益。

与此同时,法国在近几年的发展后势力日益强大,为了能够对抗德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法国和俄国正式联盟,签订了“三国协议”。此刻开始,欧洲分裂成了森严对立的两大阵营。


1908年,土耳其发生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匈帝国认为这是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最好的机会,俄国也认为应该开始染指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和黑海海峡。1909年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的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议,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个行省名义上的主权。

1912年4月,意大利为了夺取土耳其在北非的属地的黎波里,炮轰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口,俄国趁火打劫表示“支持”土耳其,但要求土耳其单方面向俄国开放达达尼尔海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法两个当然明白俄国的举动,于是联合反对。

在这种形势下,土耳其只好在外交上对意大利做出让步,在10月18日在洛桑签订了《土意合约》,把的黎波里让给了意大利。而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土耳其军事的软肋,也增强了巴尔干各国之间互殴的野心。

当时,以为美国历史学家说到:巴尔干地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等待它爆炸的,只需要一颗小小的火星。

巴尔干半岛各国的跃跃欲试点燃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在19世纪时出现了许多民族国家,那么站在反抗奥斯曼帝国都前列的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把尚未获得独立的国家和地区统一到自己的疆界里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恢复本民族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国范围,为的就是能称霸一方。例如:

大希腊主义。希腊认为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且也是东正教的发祥地,所以他们也必须是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制。大希腊包括整个地中海、小亚细亚、马其顿、色雷斯等等,甚至延伸到叙利亚等地,而这些地方几乎是奥斯曼帝国所有的欧亚领地。大保加利亚主义。持有这个思想的人认为,中世纪保加利亚曾建立过辉煌的文明,创造和传播了斯达夫文字,建立东起黑海西至亚得里亚海的强大国家。大塞尔维亚主义。也有人认为,塞尔维亚是正规南部斯拉夫人的领导中心,所有受到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奴役的南部斯拉夫人和地区应该团结在塞尔维亚的周围,形成强大的国家。塞尔维亚力图将黑山、马其顿、波斯尼亚等地纳入版图。大克罗地亚主义。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统一南部斯拉夫人的“伊利里亚”运动和大克罗地亚。他们的口号是“只有一个种族,只有一个祖国,只有一种生活,这就是克罗地亚”。克罗地亚想要出本土外的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以及从多瑙河到亚得里亚海和马其顿到德国的这个区域里大黑山计划。黑山是巴尔干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有一个伟大的计划。根据1878年《圣斯特凡诺条约》,黑山成为独立国家,它的领土从4400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5300平方公里。在扩大了疆域后的黑山,信心也跟着增强起来,大黑山计划打算将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的一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大阿尔巴尼亚方案。民族主义者指出,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生活在立国,他们应当享有独立生存的权利,有朝一日应该同“母国”的同胞合并,成立一个包括所有阿尔巴尼亚人在内的“共同国家”,即“自然阿尔巴尼亚”。除了本土的疆域外,他们还计划将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马其顿的西部、希腊北部、伊庇鲁斯和黑山的一部分纳入版图。大罗马尼亚主义。罗马尼亚人认为马其顿等地住着大量的瓦拉几亚人,因而在奥斯曼帝国解体时有权瓜分它的财产,获得更多的领土和居民。大罗马尼亚想瓜分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一些地区。大土耳其主义。又称为“泛突厥主义”,它是由20世纪青年土耳其人提出的。他们一方面想在制度上摧毁这个年迈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另一方面又谋求恢复奥斯曼帝国曾经的疆域,重建大土耳其帝国。

从以上情形可以看出,巴尔干这些国家每个都想趁奥斯曼帝国解体时,利用自己在中世纪曾有过某个鼎盛的时期作为理由来继承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甚至要求把其他地区的同族居民重新融合到自己的国度里,以增强本国的力量。

因此,巴尔干民族主义情绪大爆发的结果,就是战争,而这场战争也正是点燃被称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的那颗火星。

最后的选择,只能是战争

世界上之所以会有一个影响极大的“火药桶”,除了是因为欧洲列强介入巴尔干半岛强行瓜分奥斯曼帝国这块蛋糕外,主要还有奥斯曼帝国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断绝了巴尔干地区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联系。这是巴尔干各族人民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

在受够了奥斯曼帝国血腥压迫后,巴尔干半岛各国家纷纷举起反抗旗帜,这就有了后来的不断战争,而曾经位于欧洲东南部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之间大地上,犹如一串晶莹剔透葡萄的“欧洲后花园”也正式成为了“世界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