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无法命中目标的努力

作者:八段锦,人生何处不心理,待我为你八一八。

现代人工作压力普遍比较大,被焦虑困扰的人也越来越多。

演员乔欣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说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她说,我就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有安全感。

一刻不敢停歇,可能是现代人普遍的焦虑带来的结果。不想变得更好的人是不会焦虑的,但是过度“努力”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问题。

汉斯·薛利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在长期压力下,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身体会产生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可以很好地应对压力。

但是,如果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身体就会衰竭。

人类是唯一一种会给自己制造压力的生物。现代人很少像原始人一样有生存危险,但出于恐惧的本能,我们依然会更关注负面信息。

面对信息时代大量的危险信号,人们的大脑总是很紧张,常常处于忧虑状态。

在头脑中反复思考难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忧虑,适当的忧虑可以推动我们找到答案;但是,长时间忧虑就可能变为消极,引发焦虑。

焦虑是什么?

它是一种“天哪,肯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要发生了”的感觉。也就是说,忧虑还有具体原因,但到了焦虑阶段,已经演变成由于恐惧而感到不适的整体情绪,很难分辨源头。

怎么才能更好地面对焦虑,释放焦虑背后的积极力量呢?

1 把忧虑分类

麦先生58岁,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连连遭遇股市崩盘和房价暴跌之后,情况不乐观了;

他的儿子已经32岁,大学之后就长期失业,偶尔打一段短工。麦先生虽然很生气,但又不得不资助他,父子倆关系很紧张;

大女儿成绩倒是很好,但她想学艺术,麦先生很担心她毕业后能不能养活自己;

妻子经常因为钱向他抱怨,尽管如此,她自己并不想出门去赚点钱;

全家的重担都落在麦先生身上。偏偏这时母亲还患上了老年痴呆,几个兄妹正在商量如何照顾她。

麦先生感觉自己要崩溃了,他睡不好、抑郁、血压高。在讲述这些情况的时候,这个本来坚强的大男人不停地搓着手,强忍着眼泪。

怎么办呢?麦先生求助了“解忧专家”马丁·罗斯曼博士。

马丁请麦先生把他所有的忧虑分为三类,可能改变的,不确定的,不能改变的,并且根据忧虑程度给它们分别打分。

麦先生最初的打分是这样的:

可能改变的忧虑:收入/支出(10),照料母亲(8),投资的价值(8)

不确定的忧虑:继续工作的能力(10),妻子的花销(6),儿子养活自己的能力(6),女儿的未来(6)

无法改变的忧虑:母亲的健康(8),房子的价值(8)

但在最后一分钟,麦先生又改变了后两项的分值,母亲的健康和房子的价值都改为4分。

“既然无法改变,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这正是把忧虑分类的第一个意义:减少那些无法改变的忧虑对我们的影响。

分类的第二个意义在于,理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忧虑让人变得焦虑?

显然,“可以改变的”是积极忧虑的范畴,只要通过努力就有可能解决。

不确定的忧虑才是焦虑最大的源头。

2 找到你的内心力量

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呢?麦先生感到无能为力了。

马丁博士请麦先生想象一个人,这个人要有智慧而且非常慈爱。

麦先生闭上了眼睛,父亲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给过他很多关爱和人生指引。

麦先生一项一项梳理着那些不确定的忧虑,工作、妻子、儿子、女儿,想象着父亲会对他说什么。

最开始,他仿佛听到父亲说,“这是一个男人要为家庭承担的责任,我很为你感到骄傲。”

接着,父亲又问他,能不能把“工作能力”(原来是“不确定的”)移到“可以改变的”那一栏去?

至于儿子,父亲告诉他应该清楚明白地让儿子知道,这个家庭也需要他的帮助。这样不仅能让他找到人生价值,而且有助于发掘出自己的优点。

对于女儿也是同样,情感上支持她追求梦想,但也要让她明白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漫长的内心对话之后,麦先生虽然没有彻底消除悲伤和不安,但是,他不再感到茫然了。

他按照父亲说的话,有规律地锻炼,减少喝酒,睡眠质量提高了,心情也逐渐变好。身心状况的变好,让他对原本最担忧的“工作能力”不再感到害怕。

那以后,他常常想象和父亲在一起。

这种想象“父亲”(也可能是其他人或物)和自己对话的方式,就是“意象导引”

现实中不存在的“父亲”,究竟代表什么呢?

借助于信赖的父亲形象传达给麦先生的,其实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个意象练习的意义,在于发现麦先生真实的想法。

“父亲”就代表麦先生的内在智慧。

3 改变不确定忧虑的办法

麦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改变不确定忧虑:

首先要接受自己。

不要因为焦虑否定自己。在麦先生的意象中,父亲一开始就表达了鼓励,这很重要。

焦虑其实代表一种努力。麦先生的焦虑是因为要对家庭负责,只是他还不清楚该怎么做。

重要的是真实地面对。

一个老太太每天绕着自家房子走三圈,手里还抱着一捆树枝念念有词。

邻居问她,“你在干嘛?”

她说,“我在让老虎远离我的房子。”

邻居惊讶地说:“但这是印第安纳州,本来就没有老虎啊!”

老妇人开心地说,“你瞧瞧,我成功啦!”

焦虑可以带来一种错觉,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但它是对想象中危险的反应,并非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因此,

焦虑注定是无法真正命中目标的努力。

把一切都还原到本来的样子才能发现,有些忧虑是无法改变的,有些不确定的忧虑,其实并没有那么值得担忧。

另外,焦虑还会掩盖真正的威胁。

晓南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工作中,她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哪怕极其微小的细节,而这正得益于她常常“焦虑”。

她最大的问题是脑子永远停不下来。她感到压力很大,可当她试图用冥想放松时,她的焦虑感就更严重。

只要一闭上眼,她的身体就会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伴随着强烈不安的情绪,甚至还会出现潜伏的捕食者形象。

因为要放松,她反而进入了“战斗或逃跑”的状态!

原来,晓南患上的是“放松导致焦虑”的心境障碍,因为她有一个酗酒且情绪不稳定的父亲。

受过惊吓的孩子长大以后,大脑识别危险的区域就会变大,对攻击特别敏锐。他们会用对眼前事务的担忧,来躲开那些真正可怕的记忆。

大脑停不下来,就是为了避免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

发现隐藏在焦虑背后的原因,修复这些影响到人格的深层创伤,就可以释放被压制的能量。

我们不能承担别人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

麦先生需要的不是独自背负重担,而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试图无限度地替他人承担,只会加重我们的焦虑。

我们有能力改变,欠缺的只是如何激发。

焦虑会抑制你的智慧。

改变抑制状态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上文提到的意象导引。它看似神秘,其实就是借助某种“意象”,让真实的想法有机会展露。

但是,只要把忧虑分类、改变了错误的想法,就可以不再焦虑了吗?

4 如何放松

现代人总是过度强调思想的重要性,而对身体很忽视。

感到焦虑的人,身体都是紧绷的,很容易患有慢性疾病,而这反过来又会加深焦虑。

焦虑的人不是不愿意放松,而是害怕失控。

从根本上解决焦虑,可以从身体放松开始,把身心当做一个整体。

马丁·罗斯曼在他的《解忧小铺》一书中,谈到了放松的三个秘诀:呼吸、放松肌肉和心理意象

推崇“理性思考”的人,可能会排斥这类练习,将其视为“无用”。但如果你拥有“正确”的思想还是无法摆脱焦虑的话,也许就该试着放下和尝试。

你会发现,放松以后远比努力控制的时候更强大。

尊重自然的感觉,你的身体不会撒谎。

.END.

这里是八段锦的原创文章,更多关于情绪管理、心理疗愈的内容,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