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有沒有人的書法水平能夠超越或者接近董其昌的?

Nguyen_You


董其昌何許人也?

《明史》評其“性和易,通禪理,蕭閒吐納,終日無俗語。”

董其昌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作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無論是品字論畫,還是評詩話禪,都能從中見其個人主張,且處處彰顯其自成一家的藝術思想和人格魅力。

董其昌書法講究追摹古人,以古為法,綜合了歷代書家之長,又自成一體,書法蕭散自然、古雅平和,頗具美感,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尤以康熙最為推崇、偏愛,常列以左右,朝夕觀賞臨摹。

康熙稱其書法“如清風飄拂,微雲舒捲,頗得天然之趣。”

觀董其昌書法,自有魏晉古樸之風,這也是早年董其昌苦學王羲之《黃庭經》《官奴帖》、鍾繇《宣示帖》等魏晉名家的結果。古人為學,少有賣弄才學的行徑,都是在用心體會,求真務實,精益求精。

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反對機械臨摹蹈襲,雖然處處講摹古,但卻並非泥古不化,其作品用筆有唐人顏真卿的率真,有米芾的體勢,神采風韻似趙孟頫,用墨盡得其妙,不可不謂之大師風範。

董其昌其名,與他的書畫一樣幾百年來為人所賞識,不可否認,他是一個非常全面、傑出的書畫家,他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是存在很大的貢獻的。談到超越董其昌,反觀今天的書法界,只能說望其項背者數不勝數,說到接近,鮮有人矣。

現在我們學習書畫也強調以古為師,可是,真正用心鑽研的人極少,現在學書法,僅僅侷限於把字寫好,重形忽意,這樣的基礎是不牢靠的,傳統學的不深,只憑自己的聰明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生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只有虛心學習古人的智慧,把真本事學到手,練就真功夫,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文中子


董其昌在17歲參加會考,他的文才好,本該名列第一,但由於字太差,松江知府衷貞吉將他改為第二,這件事使他下決心發憤苦練書法。

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徴仲、祝希哲置之眼角。"

他的書法追求先熟後生效果,秀氣而有禪意,有平淡天真之趣。結構章法得益於楊凝式《韭花帖》,他說:"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楊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

學董其昌書風的主要書家有查士標、擔當、沈荃、傳山、八大山人,他們初學都學過董其昌的書法。

康熙皇帝評價董其昌書法說:"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楮墨之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微雲卷舒,清風飄拂,尤得天然之趣。″

在如今,也沒有超越他之上的書家。

(上圖《菩薩藏經後序》為董其昌所書。)


神韻軒書法


書法發展到了唐朝,就其在整個書法史上講究“楷模、規範”“法度森嚴”的要求上再沒有超過它的了。那麼為何到了宋朝時期,書法就由唐朝的“尚法”轉而走向“尚意”呢,甚至出現像米芾那樣把唐楷三大書法家罵得狗血噴頭也沒有人出來表示異議?有諸多理論從各個角度進行過闡釋,但是我覺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出現印刷術的原因。 至於對小楷的要求沒有太多的異議是因為小楷最大的社會功能是使用方便,而不是像大楷那樣在書法的“藝術”上的要求更多一些,所以對於小楷的要求一直是工整規範就永遠不為過了。按下小楷不表。

印刷術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也就是說印刷術在宋朝已經很普遍了。從法度規範的角度來要求人的手工書寫永遠也比不上印刷術,那麼又何必去強調手工書寫一定要有法度規範呢?而“尚意”卻不是印刷術能夠做到的了。

我們再作進一步分析。在沒有印刷術或者印刷術不普遍的時期要求書寫規範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以手工代替了機器,那麼誰的字最像機械印刷呢?首推歐陽詢。也就是說歐體當時相當於現在的美術字!(哪位看客如有異議,歡迎論辯)

現在說說現在。因為印刷、電腦已經很普遍了,現在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藝術。那麼問題出來了,既然為了藝術為何現在初學書法的人都在學習相當於印刷字體的唐楷呢?因為我們都知道,楷書是基礎,若沒有楷書的基礎,行書、草書就可能難以寫好(也不是絕對的)。我並不主張學習唐楷,可是幾乎所有的書法老師都在教學生寫唐楷,“入鄉隨俗”麼,“兩害 相權取其輕”我只好選擇學習顏體而不學歐體,因為顏體對宋朝“尚意”書風是具有啟發作用的,尤其是顏體的行書。

令我深感振奮的是,楷書字體在當代這樣一個幾乎不可能再有發展進步的時期,竟然依然出現了一個新的楷書字體!而且完全超越唐楷!那就是啟功楷書!

啟功的楷書避免了像唐楷那樣死瞪眼的以美術字為目的寫法,他要求結體不以方格的中心點為結字的中心點,用筆也不要求過於刻板而是略帶行書筆意等等。觀其字各個精神飽滿、亭亭玉立、呼之欲出,毫無唐楷以及美術字的刻板做作之態,同時又不失楷書風範。啟功楷體不僅可以作為進入行書、草書的基礎,也可以成為獨立的書法藝術體式!!不要總是以為只有古人寫得好,其實今人早晚也會成為古人的。


何實書畫


絕無可能!無論是技術水平、理論思考還是精神境界,今人都沒法與董其昌相比。

董其昌書法取法廣泛,傾心學古,廣臨晉、唐、宋、元法書,從青年到耄耋之年始終如一,廣採博取集眾家之長,勤奮至極前所未有。僅此,當今書家無人可比!

董其昌能夠背臨王羲之《蘭亭序》《官奴帖》,顏真卿《蔡明遠帖》,米芾《天馬賦》等作品。僅此,當今書家無人可比!

董其昌在動手實踐之外,還有自己的理論思考,對書法的用筆、用墨、結構章法和意境均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是知行合一的高手。傳世理論著作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等、對後世影響極大。此點, 當今書家無人可比!

董其昌主張以禪論書,追求質樸無華、平淡自然、虛靈疏淡的書韻境界,字裡行間自帶一種閒適自然、生秀淡雅的情趣,獨闢蹊徑自立一宗。當今書家無人可比!


中國藝術視點


【接近或超越董其昌,別逗了!】

在回答問題之前,容筆者先不厚道的笑三分鐘😃😃😃!

董其昌,究竟何許人也?乃明朝萬曆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著名書畫家,其書宗晉唐,以古為師,至八旬而不輟,遍臨古人精典法帖,畫亦精進,博採眾長,自成一家,在明代可謂書畫集大成者!

董其昌所書小楷,取法鐘王,兼習顏體,造詣頗深。

董其昌尤以行草書最為後人所稱頌,其草書結體自然,飄逸靈動,尤得清代康熙、乾隆帝所推崇,對後世影響深遠!

至於今人的書法能否接近和超越董其昌?

恕我直言,想都別想,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環境下,有幾人能從小練習書法,又有幾人能每天習書不輟,當代書家,從啟功大師故去之後,中國書法藝術就在走下坡路,君不見,現在的書家,都在想走捷徑,站還沒學會,就去學跑了,導致醜書當道,還美其名曰創新。歇歇吧,還是老老實實,以古為師,能學到古人的一點皮毛,你就偷著樂吧!接近都不可能,更別想著超越了!洋洋灑灑,不知所云!😜😜😜


閑雲


大家好,我是心墨,今天我來談談“現在,有沒有超越或接近董其昌的書法水平”這個問題,我想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董其昌書法水平如何,他學誰?另一個問題呢,當今人們書法學誰,水平如何?最後一個問題一個人的書法名氣與什麼有關?

一,董其昌書法取法於誰?學得怎麼樣?

從王羲之書法傳世以來,智永,趙孟頫和董其昌都是二王書法的學習者,但是我認為這也是二王筆法慢慢弱化的一個過程,趙孟頫沒有智永好,董其昌又寫得沒有趙孟頫好。到了董其昌二王筆法的方圓並用,張弛有度,已經很少體現了。大家看圖便知

董其昌學王,但他學到的是流暢和飄逸,突出了王羲之筆畫的流動性和書寫感,而且進行了誇張,但是王羲之一些精妙的用筆細節給弱化了,一味地追求流暢難免會讓人覺得寫得飄,覺得油滑,中國人的書法審美追求動靜結合,一味的動,也許也不是太好,看下圖

二,現在的人學誰?學得怎麼樣?

當今是書法資料充足,信息交流異常發達的時代。學碑學帖的人大有人在,我覺得董其昌不能是一個大家學習或趕超的對象,我們為什麼不朝聖二王呢?

三,一個人書法名氣受什麼影響?

董其昌在當時是一個大官,他的書名遠揚跟他的地位是分不開的,求字者,膜拜者甚多。

所以,我認為當今書者超不超越董其昌並不是很重要。我們應當多研究二王。


心墨書法


有!必須有。頭條上就有一大堆。按人頭,千兒百十輛動車是拉不完的。不信,把董其昌的字畫發出來,會被當成垃圾貨罵翻了。當然,不能把落款露了出來。認得老董的不多,知道的,畢竟有。如果把董老先生的字說成某書協的,他的十八代祖代,又不得安生了。文明點的:把楷書亮出來。張揚點的:咱六歲孫子比他強多了……當然,中國人,再好,也不該超過祖宗,不能啊,對吧!老董的物件再好,能比得過咱的老祖宗?咱老祖宗,山頂上的,住洞裡的,那書法,那一筆一劃……乖乖隆滴咚,東床坦腹的老王都沒超過去……


斷劍66336482


現今社會達到和超過董其昌書法水平的肯定沒有!

就現在中書協這幫人的很多人的人品人格等,幾乎都能超過董其昌!

至於說,董其昌人品如何?!一詞以概括“卑鄙下流”!


逸林小手


文無第一,董其昌的當得一個“逸”字,書風婉轉秀俊,言其受禪宗影響,這無疑是肯定的。當代書家狂怪拙辣者多,逸者少,也有用筆輕盈者,總覺得多了幾分圓滑和刻意,這與當代書法不以書寫記事為主要目的,且書家讀書少,思考少都有關係。附一李茂江的作品淺參。



方寸先生——郭詠強


這個問題要具體一點。例如,董其昌哪件作品?與當代誰的哪件作品比。這樣會還比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