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春雨》


江南三月风依旧,别时江水为谁留。江南的古老与灵动在一曲江南烟雨中飘然而出。这依旧是千年前的曲调,依旧是千年的古筝,江南依旧, 依旧是江南……

江南的春雨,滋润了青翠的远山,温韵了清透的绿水。微雨春寒,浑是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

“水随花落花遍地,花随水流水连城。”如丝如绸的江南春雨,宛如古筝声中的唐宋诗词,轻盈飘然而至。只身独眠小楼西窗,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推窗而望,一湖清澈见底的盈盈春水,是江南女子清秀的眼眸深处。

披一袭淡淡的春衫,湿漉了一袖烟雾的薄衣。撑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答答木屐声响彻在苍苔青石板的古巷深处。杨柳初青,落花缤纷,身后是笼罩在氤氲雾霭中的古色民居,斑驳的青瓦白墙、凌空飞突的屋檐,尽在空蒙如烟的牛毛细雨中隐约而现。曲婉溪水边的杨柳都被浅翠娇青染透,浓浓地浸透着唐宋的一幅泼墨风韵。

江南春雨,轻柔似雾,时而漫过东篱,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时而腾雾菜洼,兰草沾着露水,仿佛洒泪辞春。迎风而立,细细丝雨轻吻素面,湿了人的脸庞,润了昨日的三千青丝。正应了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 朦胧如诗的细雨,谁人独上西楼望归人?踏湿漉漉的青阶而下,忽至江畔旧亭边,买一小舟轻渡,穿越曲折蜿蜒的河道,身旁青灰的竹篱木屋深处, 半撑的小窗吱呀一开,露出纤手玉腕,伊人青丝遮面,宛如铃铛清脆般的笑声在盈盈河水的清风中拂过。

小舟轻荡,拱桥弯弯,远远地从桥边走来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是一身淡淡的紫色衣衫,斜斜倚在江南烟雨桥头的娴静闺秀,像一阕瘦瘦的晚唐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又是何种风情?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春雨又醉画中人。何处飘逸而至的清风,卷来这轻扬的雨丝,染湿了手中的油纸伞?于是清风拂影,竹帘一卷,从唐宋的台阶袅袅娜娜走来了无数绣幌佳人,或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妩媚妖娆,或是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忧郁凄苦,或是越岭寒梅香自坼的冰清玉洁,千种风情顾盼生姿。青石板,油纸伞,答答的木屐声、弯弯小桥边古巷小楼的古老故事,从此在诗人的笔下寻觅浅唱低吟背后的悠悠古韵。

一身薄衣,一袖清雅。于船头温一壶酒,出了小镇,两岸青翠欲滴,草木清盈,缕缕青烟于杨柳梢上袅袅升起。远山近峰被雨雾遮掩,时隐时现。雨中的城郭田野不加粉饰,一眼望去,不见碧翠的尽头。阡陌交错,忽见农夫身披蓑衣,把锄牵牛,老牛低嗥,尽是一幅田间水墨,双燕斜飞,滑入细雨田园深处,惊起一树梨花,落了一地缤纷。

江南烟雨弥漫,隐约而缥缈,草木闲闲地深绿着,花瓣纷纷落在水面,深黛的远山,清澈曲折的溪流,江南的春雨,一滴一点婉约轻盈,或是飘逸随风,或是轻柔似水,点点滴滴都渗透心扉,已然悄悄地侵入归客的肌肤。

那木屋、那楼亭台阁,沧桑古朴,穿越千年唐宋的神韵,凝在烟雨中,散在黄昏里,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的,在那种无限的朦胧,无限的缥缈之中,我又怎能读完小楼西窗灯火下宋词的婉约呢?

暮色渐深,远山如黛,唯现浅淡的轮廓。醉于晚风的烟雨中,吹一阕江南小曲,只见匆匆归客,在暮色朦胧的烟雨中逐歌远去,谁人点起万家灯火,遥见酒幡招招。有谁,和我把酒话春愁?

风且住,守一船春愁,斟一杯温酒,看那丝丝缕缕的雨滴,那袅袅婷婷的雨丝,学那古人不须归,独对江枫渔火,品一夜的淡淡惆怅。

烟雨的江南村落、小城古巷、田野阡陌,谁能一笔写尽烟雨的淡淡愁怀?双袖沾染着江南的烟雨,于是诗中便有了烟雨的迷蒙;眼眸深处飘漫着江南的烟雨,于是笔下便有了烟雨的忧郁。

烟花三月,一曲唐宋诗词唱至今,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寞;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感慨;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惘然;更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孤独。

烟雨江南,穿越千年的风雨,淡没了金陵春梦,远去了喧哗嘈杂,唯余江南烟雨朦胧梦。江南烟雨,醉了无边春色,醉了古巷杨柳。今夜我把酒伴春愁,明朝醒来,定要乘舟归去,于唐宋的惆怅乡愁中寻觅江南依旧清雅的诗句,将淡淡的春愁与我笔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