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子孙们受教了

俗语是古人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很多俗语都非常精炼,然后你理解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都对我们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重复着无数个白天与黑夜却不知几时才是尽头。也有人说人生是短暂的,所有美好的幸福的总在不经意转瞬即逝。但不论人生的长与短,我们都不能忽略的是我们总在慢慢的变老,在思考的时候,在不懂珍惜的时候,它都从未停止前行。

何为三十不豪?

"三十不豪"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里的"豪"可不是富豪的意思,就如同人们对"三十而立"的误解一样。这里的"豪"和孔子"立"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三十知礼而立身,此处的"豪"亦是指本领和才能。此处强调的是三十岁的时候应当有能力去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有了一定的领悟,应当抓住身强力壮精力旺盛的优势去充分吸收各种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为往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十岁的时候有一定的领悟,也有能力独当一面。

四十不富怎么说?

一个男人从三十岁开始,就在自己的事业上拼尽所有,只为了能够成功,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自然会收获财富和权力,反之如果不努力,到了四十岁还是那样的话,自己一无是处,还让家人跟着自己吃苦,这样的人生不能说是失败,更多的是失望。所以这里的富不仅是指物质,更是指经验阅历与知识储备。有了物质基础,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做后盾,正是八面玲珑风生水起之时,所以古人言"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代多少帝王将相莫不都是这个年龄才刚刚起步,要是让他们提前数年,怕是还没登上历史的舞台就已经灰飞烟灭了。

五十真的将相寻死路?

最后的"五十将近寻死路"是什么意思呢?结合前面两句俗语,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三十岁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斗志,造成四十岁的碌碌无所和一无是处,财富和地位的双重失败,使得自己的人生破败不堪。到了五十岁时人生基本成型,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回首过去的碌碌无为,恐怕留给自己的也只有遗憾了。此时的自己,已经没有三十岁时的勇气和斗志,想要成功大多也只是空想,所以古人才会有"寻死路"的总结。当然,"寻死路"说的有些严重了,其实古人的意思是说:错过人生奋斗的最佳时机,等到自己老了余下的日子会很苦、很累!三十岁的时候就没有勇气和斗志,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更没有了,那时候想要成功就更是空想了,所以古人也才有了"寻死路"的总结。

不难看出,古人此言意在警醒后人不要虚度人生的黄金时间,错过了前半生,代价是后半生。这句俗语就像长辈在面前敦敦教诲一样,虽时隔百年却犹在眼前,听时无感,听后思绪万千。这种说法虽然悲观,却也是肺腑之言,是无数的长辈对年轻人的一句诚恳的忠告。

古人留下来的俗语都是很有智慧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上面这句俗语就是出于《增广贤文》成书于明代,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增广贤文》以韵文的形式,将历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选编在一起,内容涵盖了礼仪道德、典章制度、风物典故、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

现在这个时代过于的复杂,多多品读一下老祖宗的经典,处事方式也是很好的,而且还适合讲给自己的宝宝听,是一本适合全家阅读的智慧。

下面这本就是我读的那一版,只需要48元而且还赠送一本《道德经》,两本智慧一同获取,何乐而不为?

点击下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