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褪去“科学家夫人”的桂冠,还原一个音乐家的百态人生

她是中国声乐教育家和高音歌唱家,她是浙江海宁名门之后、书香世家,然而我们更熟悉的是,

她是伟大的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夫人。在钱学森的光辉之下,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她,默默付出,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她就是蒋英

将门有女,显赫世家

如果说蒋英你不熟悉,再说两个人物你一定知道。钱学森是她丈夫,金庸是她表弟。且不论钱学森,只金庸查良镛就足够显赫。同是浙江海宁人,同是书香官宦,蒋英的父亲娶了金庸的堂姑查氏为妻,尽管蒋英并非查氏亲生,但是金庸仍与蒋英表姐弟相称

比金庸大5岁的蒋英,是表弟眼中的歌唱家。早年间蒋英在杭州一次庆典上演出,受邀参加的金庸,第一次被表姐的莺莺歌喉吸引。归国后的首场演唱会,已是上海《大公报》的记者金庸,丝毫不吝啬笔墨,“她的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

”。

晚年的蒋英不忘海峡对岸的表弟,与金庸书信往来不断。钱学森与蒋英都是金庸的忠实粉丝,金庸也投桃报李,经常看望表姐与家人,也会特意把自己的著作鸿雁托书。音乐家、科学家与武侠小说家,兴趣与血缘交织的亲情网,塑造一段佳话

其实,蒋英的父亲更有名气,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现代兵学之父,先后出任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做着参谋或顾问的工作。尤其让人称赞的是,抗战爆发后,蒋百里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持久战”。

在他的著作《国防论》中写道:中国要实行全面抗战,变日本占领区为作战前方;要充分利用中国山川湖沼的优势,节节抗击日军;更出名的就是那句“以空间换时间,不断消耗日军”。

其父蒋百里有如此成就,离不开浙江海宁的家族熏陶,离不开日本留学的军事生涯。他曾拜师于政见不合,却惺惺相惜的梁启超,与文学家胡适一同创办新月诗社。

在蒋百里的心中,流淌着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的文学梦,也挺立着铁血报国、男儿带吴钩的尚武风骨。一生达官显贵,给了幼时蒋英非常好的家庭条件。

青梅竹马,坚强后盾

与钱学森的爱情故事,始于海宁蒋、钱两家的世交。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既是世代亲戚,也是人生挚友。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著名教育家,建国前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浙江教育厅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文史方面建树颇丰。更令人称奇的是,钱均夫是吴越王钱镠之32代孙

与这样的书香显赫做亲家,蒋百里自是为女儿铺好了路。早年杭州求学时期,蒋百里与钱均夫就已经是同窗好友,两人意气相投,蒋、钱两家交往甚密。蒋百里家有“五朵金花”,钱均夫却只有独子,一番商量后,年仅3岁的蒋英过继到钱家,并且开玩笑地取名“钱学英”。

蒋、钱两家的情谊,

在下一代悄然生根。本是兄妹的两人,最后结成连理。过继到钱家的蒋英,没过多久又被蒋氏要回去,因为实在是思念女儿。钱氏倒也爽快,既然如此,那就收蒋英为干女儿。儿时的蒋英与钱学森,还曾合唱过《燕双飞》,歌曲中的绵绵情意,仿佛草蛇灰线,暗含着接下来的一生相守

兄妹相称的两人,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走到一起。那年蒋英28岁,钱学森36岁。彼时的蒋英,刚刚开启演唱家的生涯,熏陶于欧洲音乐殿堂,钢琴、演唱造诣颇深。而她嘴里的“哥哥”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的正教授,在空气动力学、导弹、火箭等方面都是顶尖人才。蒋英为钱学森弹奏钢琴曲,钱学森给蒋英吹竹笛,

音乐传情,伉俪情深

1950年,即将要回国的钱学森与蒋英,被美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然而中华儿女的心早已坚定。那段幽暗的岁月里,二人患难与共,彼此坚守。1955年,回国后的钱学森被委以重任,不仅要隐姓埋名,还得舍弃家庭。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照顾家人,蒋英也放弃自己喜爱的演唱事业,转而音乐教学。

在科学家的光环下,蒋英默默做着一个教育家的日常

皓月当空,赤子情深,2009年送别一生挚爱,蒋老师也在三年后追随而去。作为妻子的她,默默坚守着对家的承诺。作为老师的她,在音乐的世界育人传道,音乐该是你一生的荣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