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一个多月后,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者们迎来了一次“大考”

“我要确保万一哪一天剧场开门了,我的孩子立刻就能上。”

自2月17日复工以来,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者们在团长辛丽丽的带领下,每天忙着基础训练、排练新作,暂别舞台的日子,回到了简单的两点一线生活中。

历经一个多月的闭关训练,3月28日下午,上海芭蕾舞团的部分舞者迎来了一次“大考”。

“说实话,这次考核对演员们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没有足够的舞台演出,就没有足够的张力。芭蕾舞演员很残酷,必须多跳多演,才能保持状态。”辛丽丽说。

作为每年例行的“闯关活动”,今年的考核分为芭蕾基训课和剧目展示表演两部分,包括团长辛丽丽在内的13位考官负责为演员们的专业能力打分,并结合平日表现(出勤、排练)和舞台演出表现给出最后的考核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原创,由演员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将获得额外加分。

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白毛女》中喜儿与大春的双人舞、《天鹅湖》中经典的“四小天鹅”舞、刚刚创排不久的现代舞独舞《天使的微笑》、原创芭蕾舞剧《马可·波罗》中的波斯大群舞……29位舞者轮番亮相。他们中,有久经沙场的“台柱子”吴虎生,也有初出茅庐、年仅19岁的许靖昆。

从西方经典到中国原创,从古典到现代,从群舞到独舞,所有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排练厅瞬间成了会发光的舞台。

看着排练厅里的舞者们,辛丽丽颇感欣慰,“一年一度的考核,可以很明显看到大家的成长。不管是古典还是现代,经典还是原创,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者们也需要去挑战不同风格的作品。”

而对于舞者的表演,辛丽丽也不仅仅将技术作为唯一的标准,“情感的表达也很重要。芭蕾舞演员不能总是对着镜子欣赏自己,要把自己投入到人物和音乐中去。”

前不久,上芭全新编排了两部抗疫题材的作品——由辛丽丽编舞、戚冰雪带来的独舞《天使的微笑》和吴虎生编舞、许靖昆呈现的独舞《惊蛰》。

这两部全新的作品不仅在今天的考核中亮相,更初步计划于5月以更成熟的姿态登上剧院舞台,“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剧场何时开门,但我们时刻准备着。”辛丽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