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个人需要一把猎枪,摧毁一个人却只需要一个谎言


一提到“小孩”,可能我们脑海里的画面是:纯净、简单、可爱、童真...



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孩是不会说谎的。

这部丹麦电影,就揭开了“小孩”的童真笑脸下,鲜为人知的一面:《狩猎》


十一月,北欧,丹麦。

卢卡斯,是托儿所的男老师,也是一位离异的中年男人。

他戴眼镜,衣冠楚楚,温柔慈爱。

这一天,他遇到了迷路的小女孩克拉尔,克拉尔是他好朋友的女儿。



小女生克拉尔很喜欢他,她会主动去牵他的手。



在小孩们一起嬉戏的时候,当看到“死而复生”的卢卡斯,她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去亲吻他。



她会主动制作爱心卡片,偷偷塞到他的口袋里。



卢卡斯找小女孩克拉尔谈话,拒绝了她的卡片,并告诫她亲吻只能对自己的父母。



于是,可怕的事情来了......

被卢卡斯拒绝后的小女孩,告诉校长,她讨厌卢卡斯,并捏造出了抹黑他的谎言。



校长听到后一脸凝重,不久,卢卡斯则被委婉地勒令停职。



事情性质为何如此严重?

因为女孩的描述,让校长联想到性侵。

而对于一家托儿所,这是最令人忌惮的事情。

校长找到了心理医生,与克拉尔谈话。



克拉尔先是否定了自己讲的话,可经过心理医生的诱导下。



她承认了卢卡斯对自己有过性侵行为。



校长和心理医生都相信,她那双纯真的瞳孔里,绝对不会藏着谎言。



他们相信了克拉尔的谎言,还找来了克拉尔的家长,向他们宣布了卢卡斯的性侵行为。

并在家长会上向所有家长提出了“性侵”这个特殊议题,想要引起家长对自己小孩的关注。

刚交往了新女友的卢卡斯,一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并不知道,噩梦才刚刚开始...



这部《狩猎》是2013年1月10日在丹麦上映的电影。


影片荣获201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剧本,豆瓣评分稳定在9.1,广受好评。

对于该影片英国媒体filmoria和《卫报》分别给出了4星半和4星的超高好评。



有网友说:孩子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身心皆不成熟。一旦发生疑似伤害孩子的事情,整个社会总是会毫无保留的站在孩子一边,对施害者群起攻之。但倘若这种毫无保留的道德指责被误用,对一个人的伤害就是毁灭性的。

还有人说:这正是影片对童真的怀疑,而这种大胆的怀疑实在让我爽死了,都觉得孩子天真无邪,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撒谎眼睛都不眨!



而这部影片的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是丹麦有名的导演,曾是丹麦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

曾凭借一部《家族庆典》在国际影坛上一炮而红,获得过戛纳评审团大奖。

并在丹麦、美国等国家斩获多项大奖,好评如潮。

丹麦本土演员,托玛斯·博·拉森,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

这位70后老戏骨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但是佳作不少。

有着两位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以及优秀的剧本,《狩猎》的影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得到了保障。

《狩猎》是一部以性侵为题材的影片,但与其他性侵题材的影片相比,它太不一样了。

曾经一部《熔炉》的出现,揭露了儿童遭遇性侵时的无助和悲剧,控诉了成人世界的肮脏,巩固了儿童这一群体的弱势地位,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而《狩猎》却对性侵这个社会问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它打破了人们关于童真的刻板印象,讨论起儿童话语的真实性,发掘出了人们不想面对,但确实可能存在于儿童身上的,最阴暗、最丑陋、最不堪的一面。



而对于身处后真相时代里的我们来讲,或许这部影片可以给予我们新的启发。

毕竟,善良与邪恶的那一步,是多么近啊。

我们总以为儿童善良的瞳孔是最干净、最纯真的,但现实远远不是这样。



童言无忌,并不是阴暗和丑陋的遮羞布。

在儿童世界中,和成人世界一样,有谎言,也有龌蹉不堪。

最初,卢卡斯面对匿名的指控被停职时,他只是转身就走。

他一度以为清者自清,这种无稽之谈,自己甚至不屑去辩驳。

连他的新女友也觉得这件事是纯属瞎扯。



可是谣言没有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

直到幼儿园的所有孩子都一致说出,他们受到了卢卡斯的伤害,是在卢卡斯的地下室。

孩子们对他地下室里墙纸和沙发的颜色,甚至也描述一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时间,卢卡斯实施性侵,仿佛就成了真正的事实。

直到警方介入,才发现,众人口的地下室,根本不存在。

卢卡斯家,根本就没有地下室。



小孩子们没有自己清晰的价值判断。

而大人们的恶意揣测和引导,则帮助这些童真的孩子们,稳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谣言。

以为卢卡斯这样就洗清了冤屈?



当所有人都相信一个谣言时,对于他们来讲,事实的真相,并不重要。



他们只需要相信自己相信的,为自己泄愤就好。

于是,自诩正义的人们群起而攻之,卢卡斯家的窗户被砸烂、卢卡斯心爱的狗被杀死、卢卡斯和他的儿子在商店被驱赶。



卢卡斯身边的亲人被波及、被盘问、被连累。

甚至,他们殴打他的儿子、殴打他。



在影片,有很多情节让人揪心:

当卢卡斯的事被校长公开,当他体会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他去托儿所找校长,可她相信小孩不会撒谎。



托儿所里的人,则都把他当做变态、当做禽兽、他们驱逐他。

他压在心口却无法表达的愤怒,他眼眶里委屈但隐忍着的泪水,他那时的无力感令人痛心。



当卢卡斯去找自己多年的老友,想和他说清楚时。

他多年的老友,也相信自己的女儿不会撒谎,对他拳脚相向。



原本相信他的女友,在人群的流言之下,在自己被盘问之后,也开始怀疑他。



一年以后,他和朋友们一起为儿子庆祝成人礼,似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可是真的能恢复正常吗?



那些被误解、被冤枉、被伤害的日子真的能被岁月带走吗?



可你能去责怪谁?

是面对性侵犯富有正义感的旁观者?

还是面对自己女儿被性侵难受的父母?



我们能去责怪那些根本不具有独立价值判断,被大人引导的孩子吗?


而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判断事实,没有弄清真相,就传播谣言,引导谣言的那批人。



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去跟风,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太容易了。

可是,如果那个人是你呢?

如果那个人是你呢?

你还会这么轻率的下结论,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钉在耻辱柱上吗?

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有可能别人误解。

被误解这种感觉,如鲠在喉,就像一口淤血被积在胸口,迟迟不能吐出。



我记得黄执中在奇葩说说过一段话:

窦娥冤,有够冤了吧?

人世间解不了你的冤,窦娥怎么说?

也是老天爷你开开眼哪!

老天爷能不能改变这个人世间的一切?

不行。我给你下一场六月雪吧。

我给你下一场六月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