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霭中的灵曦

慵懒的踱至窗前,拂手卷帘,抬望眼,春雪紧簇相拥而至。好久的好久,没有被这嘤嘤落落的绵柔充盈眼底。雪可观之,可听之,可抚之。檐下轻密的簌簌之声是春的一种告知,而于此时的华夏大地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嗯,我们被阴霾笼罩了许久,无助的彷徨之际,这样的一种声音更是对受伤灵魂的一种精神抚慰。勿怕,勿恼。春已至,冬渐远。萧冷覆盖之下的植被终会以新嫩的绿色向人昭示:生命的韧性可能会因为苦痛受到暂时的损伤,但,下一个转身仍会元气满满的立于世间,活着且精彩的活着,是对生命这个奢侈品的敬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生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欢快的小清新,久违的小确幸会纷至沓来。

陌上花开。“人似飞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可恋亦可怨。悲喜交融,爱殇别好。凡此种种编织成网,而你我无不皆为那网中人,梦中之灵,寻觅光亮,哪怕只是点点,也是暖的。霎时的转身,回眸,茅塞顿开。生命呈通透之状,可见其本体。大概已有几年之久,醉心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开始只是想蹭热度而已,可愈发觉得,爱它,自是无怨无悔。真真是受益匪浅。会因纳兰公子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而涕零;会因易安居士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忧叹;会因雪域高原最美情郎仓央嘉措的“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而伤怀。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韵味,含蓄而内敛的表达内心所惑,即便是伤痛,读着读着,也会有一种嘴角含笑的美感。而这些唯美,是留给世间最好的印迹。那一抹,便足以证明,我来过。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至多、至深,或许倾其毕生精力,我们能触及到的,亦只是冰山一角。就比如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青年阅之,可见那些儿女情长,爱恨别离;中年阅之,便叹世事无常,如梦幻一场;老年阅之,定会生出超凡之心,生住灭空为生命规律。俗心、道心,本就是一体。如何为之,是其造化使然。流转轮回的生命本性不是看得见的肉身,而是一种般若的大智慧。可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底何为真,何为假?现实与梦幻的纠缠,不可跨越的边界,实则只是内心的纠葛。今日,有幸欣赏到郭继承老师的一堂文化盛宴,可谓醍醐灌顶,自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师者,便是拨开迷雾之人,授业解惑。问: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研习中华传统文化、循圣人之道,可其精髓到底是什么?答曰:用自己的道心战胜自己的人心。而何为道心,何为人心?《大禹谟》中有如下记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便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有人不解,一个人明明只有一颗心,怎会有两颗心之存在?其实不然,此心非彼心。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可能只是停留于肉体内的那团血肉之物,此物乃心脏,非言说之心。阅过《红楼梦》的人,对其中的两个人物,甄士隐与贾雨村并不陌生。二人实则走的便是两条人生路。甄士隐在其小女英莲被拐之后,家里又连遭变故,便看破红尘,跟随那一僧一道出家远游了。而贾雨村则留在这世俗中任由其浮浮沉沉,在官场中攀附权贵,有过升职,亦曾经被贬为民。如此兜兜转转几十年,恰逢一日,二人便又相遇了,如何?皆是孑然一身。贾雨村一生所追逐的功名利禄亦只不过如指尖流沙,雁过掠影。刹那间便也烟消云散。甄士隐对其生平所遇之事亦是慨叹不已。 “人心”便是世俗之心,而“道心”则有超脱之意,此二者经常会在一个人的日常表现中出现激烈的碰撞。如若修行功力不够,往往是道心败下阵来,妥协于此。而突破底线的滑坡更是一种沉沦,方向便是无底的深渊。即便肉身现于世间,罪恶的灵魂是最难拯救的。一日,佛在舍利国,众比丘问:何为佛?何为人?释迦摩尼答曰:人是未来佛,佛为过来人。能使人了悟生死,而入涅槃,得般若智慧。众生有误,见高僧涅槃之时,不就是一种死亡?其实不然,修道、修佛,并非只是对佛学知识的一种研读,世间所学终有尽,因再过漫长,终究老去,若证明不得果位,道心上不得精进,便为一种误读。佛祖捏花微笑,一言不语。因其只要开口,立了文字,现于纸上的便不是真的如来,其实,阅读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当然,这个和上学期间的应试,被动研学有本质不同。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小的时候,认为只要书读的多了,便可了解人生;长大了才知道,只有了解了人生,才可读懂书。那跳动的字符本就是一个个跃动的生命,透过它们,便可知晓众生的所有冷暖。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去经历所有的事情,但一颗心却可以感受爱恨情仇,悲欢别离。 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修行中度过,譬如:见花开花谢、月满盈亏、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皆为景语。生命是一种流转轮回,且不必执着于无常,此乃人生常态。而更多的时候,众生却颠倒梦想,以为六根触六尘得来之物皆为真,拼命抓取。故生出各种烦恼。其实不然,当我们打坐、禅定很深的时候,你的思维境界便会向上跃入更高的层级,会发现,五蕴皆空,都是幻象。可叹的是,我们偏偏放不下。受疫情影响,一直被迫闭关,闲暇之余,又看了几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无论天上、人间,情劫是最难渡的。人一旦动了真情,便会沦为欲的奴隶, 即便粉身碎骨,也会飞蛾扑火。何其悲壮!我一直不懂,墨渊与夜华是否为同一人,亦或者,夜华只是受了墨渊的护法加持,才得以现了同样的肉身。而白浅的爱,看着看着,定是让人生生的疼。几生几世的轮回,仍绕不开爱的漩涡,亦不知是二人缘分至深,还是应该怜其不幸。

也罢,既此生为人形,便是前世业力所致。如若能修至彼岸,更是受了佛陀的加持。祈愿众生安康!佑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