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所谓的“传家宝”,常被估出天价,实际上都不值100块

如今的收藏行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专家”,他们存在的目的并不是弘扬文化,研究艺术,而是利用天价噱头来吸引不懂行的新人进入,借机骗取鉴定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简而言之,真正的文博专家是不允许进行商业活动的,而那些动不动给你的家传宝估天价,然后诱惑你和他们合作的,不要相信,基本上都是骗局。因为真正值钱的古董很少,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古董,经常让藏友上当受骗,如果你也有那就请放弃一夜暴富的念头吧。

一:方孔铜钱

收藏市场经过这些年快速且野蛮的增长之后,早已经分门归类的稳定下来。比如说钱币藏友,玩盒子的,玩筒子的,玩全套集币的等等。古泉大珍就不用想了,被顶级拍卖行和收藏家死死捏在手里,民间捡漏几率几乎为零。玩家想收藏一些大名誉品,不花钱真的不行,什么太货六铢、五行大布、康熙罗汉等等,年年都在猛涨,因为专业币商也捂得紧呢!说这些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真正值钱的名品早就被行家搜罗的差不多了,剩下藏友手中的那些方孔铜钱,基本上都是最普通,存世量巨大的小平钱,市场价不会超过100块。当然也有例外的,但这里说的是大多数藏友面对的情况,所以别轻易相信天价估价。

二:民窑瓷器

这些年因为官窑日渐稀少,所以精品民窑瓷也在猛涨,民国的已经上千,明清民窑上万的比比皆是。但前提一定是漂亮,没有例外!瓷器是中国古代最美的艺术品之一,薄胎稣釉,宝光遍体,纹饰精美,这样的民窑瓷才具备高价值。而多数藏友手里的民窑瓷,老是老,但胎质粗糙,画工随意,缩釉很多影响品相,在过去属于生活用品,而不是稀有摆件,如今大量存世所以很便宜。有很多新入行的藏友被网上的伪专家忽悠,看到有青花就是元代的,看到有粉彩就是清三代官窑,怎么说呢,不说学习鉴定吧,先培养好自己的审美再说。

三:“汉白玉”系列

如果你手上有这些“汉白玉”系列,说是祖传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种仿古工艺品已经流行几十年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一批专业仿古贩子,弄这些粗糙的假玉器行骗,所以如果你家真的有这种玉器,很可能就是当时你家长辈在某个地摊上“捡漏”的。如果不信,你就多跑跑几家古玩市场,保准现在还能碰到假装农民工挖出“宝贝”卖此类玉器的骗子。它们大多都是一些岫玉甚至旮旯石用模具造出来的,然后弄点土就当古董卖了,连做旧都算不上,低端仿品,却在市场上大量流行!

四:“金砖金蛙”系列

和“汉白玉”系列一模一样,什么“大清金砖”或“唐朝金蛙”,也流行了很多年,网上很多虚假炒作的文章说它们值几百万,能换几套房。而现实是,十个藏友有一半以上都有这种东西,个个都说是家传宝,真可谓是“爆款”仿品了。很负责任的说,它们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是什么黄金做的,都是黄铜材质,没有一点含金量。最重要的是,这种仿品工艺粗制滥造,连个似模似样的包浆都不屑于去仿,却不知道富了多少造假贩子。

五:各种杂项

新入行的藏友好像都有个口头禅:“我家里有某某古董,专家估价很值钱,要去哪里卖。”大家只关心哪里能换钱,却从来不反思一下,你所谓的家传宝真的值钱吗?要是家家都有值钱的古董,那常年下乡铲地皮的古玩商不早就发财了,何必天天叫苦叫累?事实上多数杂玉、银饰、铜器、摆件、漆器等等,都很普通,价值高的古董除了是真品,还必须是工艺独特、材质稀有或者有特殊历史意义。在如今假货遍地的情况下,真正的古玩爱好者已经不敢提捡漏,能买到真品就算不错了,却还有一批什么都不懂的人,天天盼着一夜暴富!

收藏行业的从业者时常喊着要理性收藏,谨防风险,但一介绍起来,不是拍卖破纪录,就是某人又捡大漏。导致很多没有经验的人贸然进入,钱被骗光了还不知道自己手上古董的真相。只宣传高端,却忽略了科普低端的收藏知识,没有打好基础,连入门都谈不上,怎么能谈玩收藏呢?所以如果你对收藏没兴趣,只想靠这个发财,那千万不要碰收藏,如果谁要给你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也千万不要相信。玩好收藏的前提是多年的坚持和积累,甚至可以说是几代人的积累,没有真正的兴趣,就不要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