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是怎么被西方人吃光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将吃野生动物这件事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攻击者的口中,仿佛吃野生动物成了中国人的专利。

但只要翻一下西方的烹饪历史,你会发现他们的餐桌也一度跟动物园似的。

“海龟是怎么成为濒临动物的吗?”

它们大部分都上了欧美人的餐桌,而其中为首的几个国家要数英国,美国和法国。

有人会疑惑,海龟数量减少难道不是因为人类造成的污染环境,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吗?

这放在今天是没错。但是,在人类的工业化有能力污染全球海洋和沙滩之前,绝大部分的海龟都早已被捕杀殆尽。

说起欧美人吃海龟的这个癖好,要回溯到16世纪-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

随着欧洲人对贸易和殖民扩张的欲望,每年有成千上万艘帆船从欧洲启航,去追寻财富与荣耀。

当然,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在当时的条件下,船员和水手们在船上生活条件极为糟糕,而最令人头疼的是食物和水的补给问题。

当时的水手们只能长期依赖长虫的面包、咸涩的腌肉、酸臭的奶酪来填饱肚子。因此,在漫长的航行途中整点野味来打打牙祭,就成了船员们的必修课。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种梦寐以求的猎物——海龟。

对于航海者来说,这种憨憨的动物简直是完美的,水手们能在世界各地的海岛上轻易地找到它们。它们没有攻击性,易于捕杀,肉量多,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们移动缓慢,生命力强,令其非常适合作为漫长航行中的储备食物。

水手们捕捉海龟

可以说,在罐头食品被发明以前,野生海龟就像是上天赐给水手们的“天然罐头”。如果没有它们,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在初期将困难的多。

如果海龟们认为它们只需要充当人类的“应急食物”的话,就太天真了。

很快水手们就吃上瘾了。

他们将这种嗜好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并在民众中流行起来,而这些国家中的佼佼者便是英国,可以说英国人是踩着海龟壳登上了日不落帝国的宝座。

而在法国,经过名厨们的烹饪,海龟料理更是成为了皇室和贵族们追捧的美食。

1653年《法国厨师》一书中的海龟料理

其后,欧洲人吃海龟的嗜好随着移民来到了新大陆,并在那里进一步发扬光大。

包括约翰亚当斯和乔治华盛顿在内的几位美利坚开国元勋都是海龟料理的忠实拥趸,甚至在庆祝国家独立的宴会上也出现了海龟汤的身影。林肯总统也在他的首次就职典礼的晚宴上,也为宾客们提供了海龟汤。

而美国的西部拓荒者们,也是一边捕着河里的乌龟一边向西推进的。

在当时的美国,海龟肉的地位比牛肉可高得多,甚至有餐厅被发现用小牛肉冒充海龟肉出售。这些餐厅在门口挂出巨大的龟壳,来让人相信他们卖的是龟肉,这“挂龟壳卖牛肉”的勾当不就是咱们”挂羊头卖狗肉”的欧美版。

其后,随着食品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这些食品制造商也打起了海龟肉的主意。

法国人最先发明一种泛着绿光的海龟汤罐头,并将其配给给了海军。但得到的反响却很糟糕,士兵们抱怨这摊东西看起来像是噩梦。

但美国人很快改进了这种诡异的食物,并将其发扬光大。美国食品界的两大巨头亨氏和金宝都相继推出过海龟汤罐头。

亨氏和金宝的海龟汤罐头

美国最臭名昭著的总统胡佛(快被超越了)主政时期,他承诺将带领民众实现“人人有鸡吃”的伟大理想社会,但这厮却整出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南方人民不得不捕捉当地的穴龟来充饥,后来美国人给这种龟起了个昵称,叫胡佛鸡(Hoover chicken)。

据说直到今天,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些餐厅里,还能吃到海龟汤这道料理。

话说回来,这百年来被欧美人几乎吃绝种的海龟们,又有哪一只饲养的呢?

人们不应该对“吃野味”宽容,同时也不应该让它成为种族主义者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