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触发的艺术,是与生俱来的默契——巫漪丽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很火的视频: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弹奏着曼妙的钢琴,尽管手指有些微微的变形,但并不影响一只只蝴蝶一样的音符从她的指尖飞出,这位老人就是咱中国第一位钢琴家巫漪丽老师。



用音乐讲述人生,是她与生俱来的默契。

1930年,一个书香世家迎来全家人的欢喜--巫漪丽出生了。



仿佛是对音乐天生的亲和力,她六岁就开启了她的音乐生涯,结识了相伴一生的伙伴--琴。

因其天赋异禀,“钢琴之王”李斯特再传弟子梅百嚣收其入门下,是他众多弟子中唯一一个儿童学生,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辈钢琴家周广仁,傅聪等都是她的同门师兄弟。

1948年,上海兰心大戏院出现了一位天才少女,一曲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轰动了整个上海滩,这就是巫漪丽,仿佛是上天赐给她的成年礼物,她从此成为了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学无止境,音乐亦然。为了让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她在24岁时前往北京,加入了北京中央乐团,在良好的音乐氛围和她自身的努力下,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成就了“三名三高”(名演奏家,名作家,名教授:高工资,高待遇,高职位)。



“温柔乡是英雄冢”我们曾今见过无数伤仲永,如此声誉之下,很容易让人迷失本心,但很庆幸的是,这位音乐天才的道路并未并未就此止步。

32岁时,巫漪丽在国内国外巡演不断,指尖的魅力让她成为了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



周恩来总理听过她的演奏后,赞其为“中国最好的钢琴伴奏”,但是对于巫漪丽本人来说,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气质,许是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吧。

“那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的事,而且我只能说是‘最好的钢琴伴奏之一’吧”巫漪丽如是说道。

但好景不长,后来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音乐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巫漪丽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国外深造。

期间,巫漪丽曾到新加坡教学,“从音乐内容启发学生”一直是巫漪丽的教学原则,她始终认为,只有内心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把音乐学好。就像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也永远教不好不能理解音乐的学生。



我们常说匠心,那什么是匠心?

巫漪丽老人用一生给出了答案,“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份光阴”,时间流淌,钢琴键上的飞舞的手指渐渐枯槁,钢琴前的身影慢慢佝偻,但是如蝴蝶般美丽的音符却从未停止跳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杖朝之年的巫老创造出了了她的又一次音乐巅峰,《一代大师1》《一代大师2》等九首钢琴曲相继从巫老的手中闪耀而出,人们仿佛从这中国风的琴音中看到了一颗谦谦有礼温文尔雅的中国心。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著名录音师杨四平说:“这种声音鲜活而纯净,每一个音符都想裹着芬芳的露珠在荷叶上跳动。”

耄耋之年,巫漪丽老人却在音乐的世界里活得像个少女,音乐就是让她永保青春的秘方,虽然满头银发,但心灵纯洁纯洁犹如孩童。



钢琴就是她表达情怀的工具,每次的演奏都能让人热泪盈眶,梁祝古时让人不禁泪目的爱情,而《梁祝》则是今朝巫老对音乐一生的坚守与情怀的结晶。

喜欢,羞涩,不舍,挣扎,渴求爱情,所有情感都在一个个音符中传到我们的耳中,仿佛是千年前重新体验了那段生死爱恋。

无关利益,荣誉,年龄,时代,《梁祝》就是巫老一生热爱音乐好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