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轉變

2014年剛來四子王的時候,有位本地石友,暫且就叫他B吧,當初的年齡應該是55歲左右吧,特別排斥蒙古石種,也就是外蒙石種,不管長得有多漂亮、有多動人,在他眼裡一文不值,因為愛好的關係,我在他眼裡也是個異類,當初的我跟現在我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不分地域主義者,只要是天然的、好看的,在我眼裡都是可人的寶貝。


那時候,筋脈石、眼睛石,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地表戈壁石的價錢比現在便宜很多,種類也多,而且全是地表貨,地下貨很少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拿現在的行話說就是:全是早期牛貨。


當初有一部分二連的石商和蒙古國石商很多來呼市賣貨,恰好烏蘭花在二連到呼市的路上,早晨從二連開車往呼市趕,到烏蘭花正好是午飯時間。


吃完飯,人們也逛逛烏蘭花本地的石頭店,石頭在哪兒賣還不是個賣,首先看能不能賣點貨,其次碰上合適的石頭在收點。


沒開石頭店時,我一下班就喜歡往哈薩爾廣場東面的石頭街跑,碰過好幾波從二連過來的石商在石頭店討價還價,有的是賣,有的是買,但多數都是賣。


每次我去哈薩爾石頭街的時候總是能碰上這位石友B,可以說,他那時在我腦海裡留下了各種可惡的嘴臉,因為他總是以一種俯視的姿態來詆譭這些蒙古石種。


詆譭就詆譭吧,你又喜歡詆譭蒙古石種的同時誇讚本地石種,也就是錢幣石。


在場的人雖然沒人反駁他,但是臉上的表情倒是各有各的特點。


二連石商雖然不怎麼辯解,但是臉上寫滿了表示不服的表情。


蒙古石商就不用說了,管你說啥,就一句話:聽不懂,聽不懂,但是一說起錢數時,聽得比誰都清。


本地石友和店主的表情很多時候是那種說的有道理,我贊成的表情,而我對此並不感冒,他說話時,我還動不動冷笑一聲,要麼中途我說我的,完全把他當成空氣,最後,價錢合適的前提下,別人不要的話我就買上了。


從此我成了他眼中釘,也瞭解到,石友B是我們本地某知名龍頭企業老總的岳父,這倒無所謂,總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一見面就是一頓互相理論、互相挖苦,互相貶低,他也不避諱我年齡小,我也不尊重他年齡大。


到後來,直接就是他在的地方我不去,我在的地方他看一眼就撤,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直到2017年,應該是秋季,有天早晨我跑步時碰上了這位久違的石友B,看見他脖子上掛著拇指大的蒙古眼睛石項鍊,手腕上戴著眼睛石手串,手上還盤著雕刻過的筋脈石手持時,我心裡才有種勝券在握的感覺。


一句話,他在跟我爭辯時已經被我植入概念了,通俗點就是被我洗腦了,不對,應該叫能量的碾壓,顯得比較徹底。


拿一句話比喻的話就是:他任人唯親,我任人唯賢。


就這個時代而言,多數行業裡年齡大絕不是優勢,相反可能是致命的劣勢。


雖說是萬變不離其宗,但是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僅僅表面上的一點變化就能把我們整的找不著北,典型的蝴蝶效應。


南方電商大佬的一句話可能就影響了我們北方人的一輩子。


南北方差距越來越大,以後上海就是世界中心,香港、澳門圍著深圳轉圈圈,以後的亞洲可能就三個點,上海、東京、迪拜。


毫無疑問,石友B的賞石理念是狹隘的、固執的,存在地方化的低認知,好比溫室裡養的花,一到外面的適者生存的世界,都不用經歷風雨,自己就蔫兒了。


好在他又及時糾正了自己錯誤又狹隘的賞石理念,但是難免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


後來關係緩和以後,我發現他看見筋脈石、眼睛石就買買買,不管是好是壞,總之就是買買買,應該是後悔體驗的晚了。


好在家大業大,能撐住,尤其這兩年的筋脈與眼睛的價格,哎呀,我看著他都心疼。


曾經有一份真誠而美麗的石頭放在你面前,你沒有珍惜,等你失去的時候你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你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你可能會對那些石商說六個字:我要、我要、我要。


有時候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準確,總以為自己是個人物,其實也是個人物,只不過檔次低了點而已。


知不知道中國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對應的也沒有護照。


知不知道世界還有10億人是露天排便,對應的也不知道馬桶是啥玩意兒。


提高自己,投資自己,多體驗,多觀察,多留心,對你我的審美提高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一起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