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國家不向日本,新加坡這些疫情控制得好的國家求助?

冰羽


因為中國人重感情,好說話,不記仇,還沒有附加條件。就這麼簡單,自古如此。


知風273


近幾天,向中國求助的國家非常多,要麼是要醫療物資的,要麼是要技術支援的。作為世界第二大國,中國並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能幫則幫,儘可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但是,很多網友非常納悶,日本、新加坡不是貌似控制不錯嗎?為什麼不向這樣的國家求助呢?

這是個問題。

歐洲各國為何不像日本求助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沒有國家來請求支援,這也是奇了怪了,難道看不起大日本?非也非也。

(一)日本並沒有完全控制住病毒。

日本的防疫方法和中國完全不同,日本注重重症患者,讓輕症在家休息,這後面的邏輯就是:醫療物資不足,害怕輕症佔據太多醫療資源。

日本看似表面平靜,實際上不知道有多少“暗流湧動”。

可以說,日本會為“可能爆發”的疫情要準備物資。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內不會有太多的醫療物資供應歐洲各國。

(二)日本是製造強國,但並不是製造大國。

日本和德國一樣,是製造業強國,但絕對不是製造業大國。日本平常生產的高精尖產品可能更多。

但是對於一些普通的醫療物資,日本並不是大量生產,甚至經常要進口中國的。

而中國是個純粹的工業大國,能生產種類齊全的各種醫療物資,而且量還很大。這是真正的“世界工廠”。

也許,給些時間,日本能建造很多生產醫療物資的工廠,但這需要時間。

因此,歐洲各國向中國“求支援”完全正常,方向沒錯。

(三)中國的疫情幾乎徹底攻克。

目前中國的疫情,幾乎被攻克了,如果不是境外不斷輸入病例,祖國就會呈現出一片美好景象。歐洲國家眼睛不瞎,世衛組織又在一遍遍幫助“宣傳”,因此大家首先選擇的就是向中國求支援,因為,自他們看來,中國的疫情已經告一段落,各工廠又在加班加點生產,這裡的醫療物資應該更多。

(四)歐洲國家很多給中國給過捐助。

當疫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世界各國紛紛慷慨解囊,先後有62個國家給中國捐款捐物,其中就包括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塞爾維亞、法國、德國等國。

但是,在後期日本和韓國發生疫情的時候,這些捐助就少了。

因為曾經幫過中國,這時候再向中國求支援,這理所當然,合情合理。

為何不向新加坡求支援

新加坡是個極小的國家,只有五百多萬人,地方也只有719平方公里。

雖然這個國家很發達,但是實在太小,能把自己國家疫情控制住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有更多的物資幫助其他國家?

況且,新加坡並不是大量生產醫療物資的國家,向這樣的國家要捐助,人家實在給不了。

按理來說,歐洲各國可以考慮向美國和俄羅斯求支援,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國自身難保,自己國家都到處缺物資,就算張口了,也沒用。

而俄羅斯的輕工業實在弱,能在中國疫情之初大力捐助,就已經消耗很大了,沒有餘力去幫助更多的國家,而且俄羅斯也得留一手,萬一疫情繼續擴大呢?莫斯科可是在歐洲大陸的東北部,倖免也是不容易的。

(意大利總理)

綜合來說,歐洲各國向中國求助,主要是這麼幾個原因,一是中國疫情幾乎告一段落,二是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三是歐洲各國大部分曾經給過我們捐助。


藍風破曉


求助一個國家那是攤上了大事,遇到了大災難,所以向什麼國家求助並非是拍腦袋那麼簡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周全思量的結果。歐洲現在已危若壘卵,作為緊急求助者,歐洲各國恐怕是作好了如下的考量:

一,被拒絕了怎麼辦?誰都怕被拒絕,特別是關係到國家興衰存亡的大災難求助。

求助他國是萬不得已的事,而且合適的、有實力的求助對象往往又比較稀少。不是嗎?比如歐洲求助過美國又怎樣?美國幫了嗎?他們還是盟友呢!大難來時各自飛,沒辦法。比如一些國家也的確向美國求助過了,但則遭到了白宮的拒絕。其他唐塞的花招自不必說,僅一場法律程序與國會的辯論表演就可以把求助者拖到死心和絕望。救疫如救火,就象渴極者求喝一口水一樣,如果這時候美國說訴等我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去找水,別急。等得了嗎?等水到後恐怕人都已經硬了。一句話,美國不會輕易的,無償的救助任何人。美國援助他人的出發點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任何國家都得講究一些面子,萬一被別人拒絕畢竟面子上也過不去。但面子還是次要,俗話說,救急如救火,等不起,拖不得,更耗不得,必須得當機立斷,而且還要立竿見影。何況這還是傳染性病毒疫情。現在的意、西、法的疫情都快面臨失控了,而美國也確診了7千多例新冠病例,全國上下一片混亂。

確切地說,這個疫情現在連天不第一強的美國都沒有把握能對付,現在的它還像全國上下亂了套一樣,超市的東西都被搶購一空了。所以就更別說求助什麼綜合實力更小的新加坡或日本了。

二,可能歐洲對日、新的控疫數據心存疑慮。

之前新加坡的新確確診率比所有東南亞國家都高,而日本當時卻是僅次於中國的疫情國。但是,兩國疫情卻在二月份中旬以後快速地迎來“拐點”,三月以後就基本沒幾倒新冠確診病例了,甚至有好些天都已降至了“0確診”。也就是說,歐洲疫情國打心裡認為日、新控疫戰成果權威性不足以令人信服。為什麼呢?

新加坡是個港口城市國家,靠國際自由港的優勢立國,所以並不願意讓別人看到真正的確診數據。疫情嚴重了不是自已封國就是被別人封國的。一旦封城封國,嬌小的新加坡經濟怎樣辦?所以就難以被精明的歐洲所信任,認為它故意搞漂亮數據。再說新加坡綜合體量偏小,也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去資助外國。一句話,救助於一個扛不動一百斤的孩子又有何用呢!

日本呢,因為要舉行東京奧運會的緣故不作大面積的徹底的檢測,僅依靠有症狀者自願去檢測或“在家體息療養”。這種控疫方法歐洲就更不信了。

說句實話,日本和新加坡現在也還是在疫情刀尖上跳舞,說不定一不小心就踩會上刀口子上。所以,現在他們都自顧不暇呢,更別說支援歐洲了!

,日本、新加坡緊缺醫療用品生產能力不足。

日新兩國的口罩等緊缺醫療用品大部分向外進口(向我國進口)。求助,不僅是指求助派專家團隊,而且還包括資助大量緊缺物資(包括優先進口)。日新本身是緊缺醫療用品進口國,所以他們並不具備完整的資助能力。

四,日、新兩國在國際地位與綜合國為上不可與大國相提並論。

從整體成就上說,日、新兩國的醫學技術基礎實際上比不我國。醫學技術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是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息息相關的。比如研究能力、分子製藥能力、生物製藥能力,日新兩國與我國沒法比。日新兩國醫療技術不錯是醫療設施好,說白了就是有錢引進美國、德國等的最新最高端醫療設備。有錢了也可以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特效藥。因為富裕國家的醫療體系有巨量的財力補貼。所以,靠錢建立起來的醫療技術體系與醫療科學研究能力是兩碼事。

中國擁有雄厚的醫療研究技術基礎,同時還擁有龐大的醫學科研隊伍及醫療專家隊伍。畢竟我國是個大國,人口十多億,可想而知,一個省的醫學科研隊伍及醫療專家隊伍就相當一箇中小國家。也就是說,不管在量級或實力上我們都是日新兩國的數十倍。舉個例子,我們一個省或一個大城市的醫學大中專院校就與日新兩國差不多或甚至於更多。

醫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的時間是很長的,比如一項特效藥從立項到臨床使用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這就需要龐大的資金來維持。美國能做世界醫藥龍頭老大,並不是美國擁有什麼很多的醫學天才,而是因為美國製藥企業的資金太雄厚了。美國的大企製藥企業均有自己的世界級實驗室及科研團隊,另外還得到美國高校醫學專家的合作。一句話,資金為王是美國各科研領域的制勝秘訣。

歐洲國家的醫學科研能力並不差,但顯然,他們國家規模小,難以與中美這樣綜合實力厚實的大國比。眾所周知,發達國家的醫療技術都比較好,但是與日新兩國的路子是一樣的,靠的是高新尖醫療設備及昂貴的特效藥。看過病的人都知道,大城市的大醫院為何那麼緊俏那麼貴呢,其道理就如上面所說的一樣。

結束語

歐洲捨近求遠,不遠萬里求助我國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把自己的控疫成敗寄託於我。其實,歐洲求助國也不是在耍套路,心裡有鬼似地想貪便宜,而是到了求助無門的生死時刻。這不是耍心眼的時候,這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了。爭分奪秒的時候,還顧什麼恩怨情仇。歐洲現在最要緊的是儘量爭取一切國際力量的幫助,否則疫情失控了,歐洲難免會被新冠病毒所毀沒。

要維護好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就必須得攜帶共戰疫情。當然,能者多勞,勇於擔當的人,世界是會記住的!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歐洲國家求助的是什麼?醫療物資和抗疫經驗。歐洲為什麼不向日本、新加坡求助?先說醫療物資,日本和新加坡國內醫療物資本來就很緊張,沒有多餘的醫療資源可以幫助歐洲國家;再說抗疫經驗,對於日本和新加坡的防疫方法,一個不敢學,一個學不會。


日本——不敢學

日本政府在疫情初期還是表現的非常積極,但安倍政府下令3月份確保6億隻口罩供應後,似乎在防疫工作上就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日本雖然現在只有919例確診,看起來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實際上都得益於日本政府的“不檢測不隔離”大法。疫情之下,日本政府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基本方針對策》,該方針總結起來就四點:不再擴大檢測範圍、不再追查密切接觸者、輕症者居家靜養、重症再來醫院治療。

資料圖|東京街頭人流攢動,民眾戴著口罩應對疫情

所以說不能單從疫情數據來判斷這個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否到位,雖然日本政府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但這種防疫方式怎麼看都有些消極。“不檢測不隔離”,沒幾個國家敢這麼做,所以也不敢向日本政府“取經”。

新加坡——學不會

新加坡累計確診313例,治癒114例,死亡0人。這個數據放在全球疫情中算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新加坡在防疫工作上成效顯著,主要是因為對疑似病例進行接觸追蹤和快速檢測的策略,這也是新加坡政府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的一個嶄新的模式。

不過新加坡的這種抗疫方法不太好學,或者說很多國家學不會,因為新加坡的防疫工作是建立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感染人數規模小和法制嚴格、民眾自覺的基礎上。


新加坡防疫工作開展的早,所以沒有給疫情大規模擴散的機會,這是新加坡的“優勢”,再加上國內的醫療資源相對充足,能夠滿足檢測和預防需要,所以早期干預成了新加坡政府的重中之重,而歐洲國家的疫情已經處於暴發的局面。

新加坡的法制是出了名的嚴格,所以新加坡沒有實行封城,但是要求民眾尤其是近期出過國的人,需要在家自我隔離,之前有個哥們不聽話,不但到處跑,還堅持要出國,直接被新加坡政府開除了國籍,這是歐洲國家做不到的。歐洲人熱愛自由,很少會乖乖呆在家,而歐洲老百姓最喜歡的就是遊行抗議,各國無法像新加坡一樣通過法律來對民眾進行約束,所以歐洲國家學不會這種抗疫模式。


國際視角淺說


看了那麼多的回答,沒有一個人降到問題的核心的!為什麼歐洲各國不向日本或者是新加坡求助?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人把中國當做這一次病毒的發源地來肆意宣揚,導致了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是中國人引發了病毒擴散,這些西方國家就認為中國應該有義務有責任給予這些西方國家無償的幫助!

這就是極端陰險歹毒的美國人,使用的栽贓方式,禍害中國的目的!美國現在就是害怕中國再強大了,美國現在就是想方設法的想打壓中國!這種罪惡的企圖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看不到?

歐洲國家向中國求助,都是希望得到無償的捐助,而不是下訂單採購的方式!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9392652470525684"} --}

亙辰


在西方國家裡,日本和新加坡的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比較早。

而且迄今為止,在全球各國裡算是控制得不錯的。

他們的經驗是什麼?一些歐洲國家確實想借鑑。

因為歐洲算是第二波爆發的吧,日本新加坡差不多的時候,歐洲才開始緊張。

所以,歐洲的不少國家可能更希望用日本和新加坡的模式來治理病毒。

但畢竟條件不完全一樣,不一定能有類似的效果。

那麼具體來看看新加坡和日本的措施吧!

1)新加坡的經驗是什麼?

就是他們擁有龐大的基層醫療覆蓋網絡,800多社區的基本醫療體系機構都可以進行核酸檢測,甚至可以收治病人。

這就等於在全國所有地區都能應收盡收,而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針對某幾家醫院的過度負荷。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類似群體性感染爆發的可能性。

不過新加坡太小了,畢竟才700多平方公里,它們抗擊疫情的成功特殊性太大,和歐洲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歐洲人沒有辦法完全依賴新加坡模式。

2)日本的經驗是什麼?

其實就是對輕症患者居家隔離居多,主要醫治的是重症患者。

換句話說,日本在某種程度上實行的是隔離和集體免疫政策之間的一種方式。

既有必要的封鎖舉措,也有避免醫療體系過度承載的重點醫治人群的政策。

日本沒有大規模建立野戰醫院之類的集中醫治和隔離設施,主要採取的還是日本人自律和法律嚴格要求的一種居家隔離。

目前來看,日本官方的數據是基本可以控制。

比如3月18日,日本新增病例才10幾例。如今整體的病例才1000多。這還不如意大利一天增長的三分之一呢!

所以,英國也好,德國也好,其實他們的治理模式都有日本的影子。

只不過歐洲人比日本人要散漫自由的多,很少能有日本人的自覺性和集體主義精神,所以歐洲向日本學習效果存疑。

除了經驗和模式之外,歐洲人當然沒必要向日本和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尋求物資的支持了。

因為歐洲人的生產物資的能力,比日本和新加坡要強。

他們只能到比自己生產能力更強的國家去尋求物資支持,比如美國,比如我國或者一些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


木春山談天下


人家不是傻子!

該向誰求助,是策略行為!

他們知道,日本新加坡之類不需要“推銷”自己樹自己形象,開闢自己陣地,擴大自己陣營!

所以,求助人家,也未必當回事,甚至有溫柔婉拒之險!

於是,有需者,才是契合度,中國有走向世界的需求,……所以向中國求助也就理所當然,水到渠成了!

由此可知: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都具備兩面性!

新冠病毒,被在我國武漢發疫,本是一場國難,各方面都遭受極大損失!

但是,也是上天垂顧的一次良機!讓中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實力,讓世界各國認清中國的實質!認清誰才是世界正義的具有者!

認清誰是世界公平的主持者;誰是世界有難之時的拯救者!

讓世界人民認清了中華民族有情有義,知恩圖報,急人所急,樂於助人的天性!

讓世界認清我們黨的偉大與智慧;認清我們的社會制度在危難之時所體現出來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中國,不論在阻擊新冠病毒方面還是成功走向世界方面,都是完勝者!!


wangxicai


3月至今,新冠病毒肺炎攻陷歐洲,馬克龍的表態說明其嚴重性: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以“戰爭”狀態應對疫情!

全球最發達的歐洲應對慌亂無序,比歐洲早一個多月遭受疫情衝擊的東亞已脫離“最黑暗時期”。亞洲兩個醫療發達國家日本、新加坡,一個在康復醫學上全球聞名,一個在醫學教育和創新方面頗受矚目,兩國都有應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經驗,歐洲發達國家及一干發展中國家為何不求助於日、新?

他們應對流行病的經驗積累和集團優勢遠不及中國

迄今為止(3.18晚),日本確診病例921例+712(鑽石公主號),死亡31+7例;新加坡313例,沒有死亡報告。這樣的數據,對標中國81237個確診病例,死亡3250人的臨床實踐,經驗積累、救治水平和風險應對,已是高低立判。

醫學講究臨床經驗,它是在深厚基礎理論+技術手段基礎上的經驗比拼,越多臨床手術案例,越有能力和膽識,如同“庖丁解牛”的道理。

再有團隊優勢,中國是典型的全國一盤棋。黨中央一聲令下,4萬多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加上當地及各地的醫療資源,相信有數十萬醫護人員戰鬥在一線。其人數、能力、交流、提升、中西醫結合等是任何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

中國的製造鏈舉世無雙,醫護防護物資產能、調派和物流全球第一

以口罩為例,大多數發達國家沒有該項產能,因為即使高端醫用口罩,也屬於低端產業。中國就有這個能力,從疫情初發時的日產0.2億左右,用時不到一個月增加到1.2億/天。核酸檢測試劑盒、防護服、醫用手套、酒精等洗消產品亦然。而上述一切,都是日本、新加坡不能生產提供的。

從本質看,日新都是“獨善其身”型國家及文化形態,中國則是“入世”型的,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國際觀審視投身全球事務

一直以來,日本、新加坡經營家園有方,援助他國無力,國際社會也對它們沒有奢望。

中國則不然,1964年起,就堅持向非洲派遣醫療隊,用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幫助第三世界。新冠疫情肆虐,各國紛紛求助中國,中國也從未拒絕任何國家,真正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ruixuezhaofeng


歐洲國家的人都知道日本和新加坡數據那麼少是虛假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向這兩個國家求助的。

截止19號,意大利累計確診數據已經突破35,000了,比昨天增加了4000多,可見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越來越嚴重。

全世界除了我們國家之外,今天確診病例突破13萬,比昨天增加了1萬多,可見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趨勢跟意大利其實是一樣的,都非常緊張。

日本的確診病例才900多。較昨天只增加了5例,所以按理說日本疫情控制的情況應該是非常好的,那為什麼歐洲國家不向他們求救呢?

日本和新加坡學習美國不檢測不公佈。

日本和新加坡都是在向美國學習,學習美國的不檢測,不公佈確診病例數據。一方面可能怕數據過於恐怖而引起公民的恐慌。另一方面怕數據過於龐大而引發經濟崩塌。

我們知道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美國的態度就是不公佈,也不檢測。特朗普曾經公開跟美國公民說道新冠肺炎病毒不用害怕,只是普通的流感病毒。這只是讓民眾寬心的說辭而已。

因此歐洲的很多國家才向我們國家求助。首先我們國家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便採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來控制疫情,比如全國上下居家隔離,再比如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到抗疫情的第1線。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之下,疫情被我們控制住了。這些發生的過程都是很多外國人有目共睹的,所以與其相信那些虛妄的,不如相信我們國家實實在在做的事情。

大家覺得歐洲國家為什麼不向意大利和向日本和新加坡求助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老王評論,至情至理,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一起談笑風生。


老王偵查記


歐洲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目前已經有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三國確診病例超過1萬人,那麼對於這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他們缺什麼呢?

床位、醫護人員、口罩、防護服、手套、護目鏡、檢測試劑、重症救護所需的各種醫療設備等醫療人員和醫療物資。

日本和新加坡雖然確診病例不是很多,但是從兩國所採取的防控措施而言,都是比較寬鬆的,日本建議輕症患者不需要檢測,也不需要去醫院,居家隔離就行了,新加坡不建議居民帶口罩預防新冠肺炎病毒,這些國家疫情比較輕,他們的措施並不適合疫情比較嚴重的歐洲國家。

歐洲國家急需各種醫療物資,日本和新加坡本國醫療物資都不夠自己使用,他們怎麼去支援歐洲國家呢!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大批量生產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醫療設備等醫療物資的就是中國,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這不是徒有虛名的。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向中國求助?

因為中國經歷了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經基本控住,中國在戰勝疫情的過程中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高效的防控措施、高超的治療技術,這些都是歐洲國家正需要的。

中國是世界製造業大國,現在他們急需的醫療物資只有中國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其它國家都無法做到。

日本和新加坡在防控經驗方面遠沒有我們豐富,在醫療物資供應方面與我們更是沒法比,歐洲國家自然很清楚他們應該向誰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