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患者的饮食器具的选择和喂养方法(二)

三、喂养的方法

如果患者能够自己动手进餐,尽量让患者自己进食。如果由于神经功能缺损,需要他人进行喂养时,专业人员要对喂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保证喂养安全。首先应掌握喂养时患者体位的摆放,然后注意尽量保证患者注意力集中,是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积极配合。在喂养时,注意每一口的量不要过多或过少,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吸;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正常人一口量:稀液体1—20ml果酱体5—7ml:浓稠泥状食物3—5ml;肉团平均为2ml,患者一般先从少量开始(1~5ml),应该在专业人员确定患者安全的一口量后,方可进行喂食。食物应从中线上提供,以便患者能嗅到、看到,匙人口后,坚定地在舌前三分之一用勺子向下后压,并倾出食物,然后迅速撤出,立即闭合其唇和下颌,使头轻屈,以利吞咽。进餐前可以进行适当的口腔卫生及吞咽训练。推荐吞咽障碍患者合适的食物:

(一)食物的调配

1.容易吞咽的食物特点,密度均匀、粘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

2.稠的食物比稀的安全,因为它能较满意地刺激触、压觉和刺激唾液分泌,使吞咽变得容易。

3.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4.以偏凉食物为宜,冷刺激或热刺激均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据研究温刺激效果不佳。

5.口腔期的食物质地很软,易咀嚼,如菜泥、水果泥和浓汤。

(二)进食期间的观察

1.吃饭时声音质感的改变(表示咽部食物残留)。

2.吞咽时或者之后咳嗽(表示有误吸现象)。

3.呼吸时有湿罗音或者水泡声(表示误吸和咽部、喉部食物残留)。

4.服用药物时,一般胶囊类药物比较困难,而液体状药物比较容易。

5.进食时,多次吞咽一个食物团,或者需改变它的大小和粘度;拒绝或者偏好某种特殊的食物;采用特殊的姿势,缩下巴、抬头等。

6.吃饭时的疲乏程度;吃完一顿饭需要的时间(记录食物的数量和吃饭时间)。

7.吃完饭不要马上躺下,要坐一会再躺以防食物返流。

坐位进食

(二)预防误吸

1.经口进食

①患者不能单独进食。

②如果患者经口进食,必须严格遵守经过吞咽困难评估后制定的食物性状、剂量和进食次数。

③患者采取安全的抬高上身的坐位,病情允许下,身体保持90°坐位,并且屈曲头部或者颈部。

④观察进食时的咳嗽、哽咽、清嗓子或者拒食等。

⑤保证进食环境的安静,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⑥观察肺部功能,如发热、干啰音、湿罗音和误吸的临床指征。

2.肠内营养(管饲饮食)

①保证管子放置正确,并监测有无变化。

②观察返流的发生(限制夜间进食,进食后抬高床头)。

③在喂饲之前检查有无残留食物。

(三)常用给药方式:

将药物碾碎、改变给药途径

服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药物形状、数量、不良气味。

2.用水服用药物易导致呛咳、误吸。

3.食物辅助服药会影响其崩解、释放和吸收。

某些药物不适合碾碎后服用(碾碎后改变药代动力学或效能,如包衣制剂或缓控释制剂药物剂型必须整片服用;几种药物碾碎混合服用可能造成药物间相互作用)。

(三)进餐环境

对于医护人员来讲,应该建立起与实验性进食时同样的条件,即要具备急救的条件,如如吸引器、具备急救知识的医护人员等,以使患者进餐过程中,窒息后能够立即接受处理和抢救。当然,专业人员或语言治疗师会在进餐前对患者的各种安全进食要求进行充分估计和评估,以减少发生室息的危险,但是即使如此,也应当具备上述条件防止突发事件。另外进餐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使使患者进餐时能集中注意力,减少误吸。如果需要控制患者的一口量时,采用用勺子喂养可以避免患者用吸管吸取多量的液体或食物而增加误吸的危险。如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认知功能、吸吮功能及及口功能良好,则可在说明一口量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用吸管吸取液体或食物,小心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