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向者,我很喜欢自己

从小到大,我总是能够听见这样一些话:你要多说些话啊,不要太安静了;你要活泼开朗一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要多跟人交流交流,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诸如此类的话语还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写上了。

可以说,我现在已经对这类话语产生免疫了(好吧,还是有点影响的。),甚至于有时候我看到某人看我的神情时,我就知道他又要对我内向性格进行长篇大论了。这时候,我只能选择机智地走开。



说实话,我理解那些批评我性格、让我要做出改变的家人亲戚朋友们,他们的出发点也许只是想让我能够看起来开心一点、更受欢迎一点、被更多人喜欢、以后就业的时候更有优势之类的。

初衷都是好的,可唯一错的就错在他们忘了,忘了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是一块橡皮泥啊,不可能按照他们所期待的那样轻而易举就捏就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事实上,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也是离不开这种所谓的内向性格的。或者说,我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现在的我。

人应该是完整的统一体,不应是割裂的。我们不能只将优点留存,然后把所有的不足抛弃,这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有时候我还真的挺喜欢自己的这种性格的,虽然有时候会被人说内向,可内向性格又何尝不是我曾经的幸福源泉呢。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书,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很多的小伙伴。因为刚搬家,我对周围的人都还不太熟悉,因为性格原因吧,也不愿主动接触陌生人。所以,几乎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就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看书。因为书籍,我接触到了一个个很有趣的世界。依稀还记得自己当时很喜欢看小说,比如《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啸山庄》、《简爱》、《唐璜》、《稻草人》等等。


于是,小小年纪的我就开始阅读了一些中外名著。尽管当时的自己也不太明白书里面的内容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是就是想看,就觉得有趣。

那样的时光真的很纯粹、也很享受,哪怕到多年以后的现在,也不可能再重现了。毕竟,小时候的阅读是带着想象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会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一个个画面。而如今的阅读,却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目的性,同时自己也变得有些许浮躁了。

后来,上了初中,开始了我的寄宿生活。当时的自己其实也不太爱说话吧。准确地来说,是不太喜欢跟自己不熟悉的人说话,所幸也有二三好友。


但是在班里还是多少显得有些孤独。所以,那时候老师们觉得我很乖、很爱学习、很自觉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因为我在用学习来逃避周围一些我觉得自己无法与之交流的人,又或者是害怕被人看到我性格上的缺陷。

学习,是一个多好的理由啊。

自然而然,我的学习成绩挺不错的。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之后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过来找我玩,让我给他们讲解题目。慢慢地,我的朋友也多了起来。然后,因为自己成绩好,所以自信心也慢慢上来了。

可我知道,其实自己内心深处一直对于老师家长们对我性格的评价耿耿于怀的。为此,我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好,在自信的外表后面深深地隐藏着自卑之心。

其实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我上大二的时候,我总是会很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


也是直到了我认识了冷冷,这种状态才得以慢慢改变。

冷冷说,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要学会感受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为人。她喜欢心理学,每次看她写的文章我都会得到很大的启发。

因为她,我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这句话并不是用来苛责人的,而是告诉我们缺点是必然存在的,因为缺点的存在,这个事物才显得更美。就如珍珠,本来不过是贝壳中的一粒沙子,可经过磨砺之后才变得如此美丽。

但如果将沙子剔除,珍珠也就不存在了。


后来,随着我不断地去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我慢慢了解到,其实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只不过是不同的特质罢了。

无所谓好坏。之所以人们会对其有不同的态度,其实是基于这两种性格在人们作为社会性动物上满足其需求的程度不同罢了。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充满各种压力的社会,人们渴望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些支撑自己的力量。这时候,外向性格的人就更擅长于此了,因为向外交往会让他们感到开心,让他们获得力量;而内向者则更倾向于向内心探求,有时候过多地交往反而会使得他们感到疲惫。


换句话说,外向者似乎充当了施与者的角色,而内向者好像只专注于自身。所以,喜好程度自然会有所不同了。

其实,无论是哪种性格,接受自己就好。因为,只有当我们接受了自己,才能够真实地展现自身,才能够有可能慢慢喜欢自己,然后理性地看待自身,不断地获得成长。就算始终处于这种性格之中,相信它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意外的收获。


我还记得去年女生节的时候,我们班一位男生给我写了一张明信片,他说,他觉得我跟他性格都好像,他挺喜欢自己的这种状态的,而且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然后他问我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我当时看完明信片楞了一下,心想:原来还可以这样的吗,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接受自己?

毕竟,长久以来,我负着这个担子,自以为怎么也摆脱不掉。没想到,方法却如此简单。

简单吗?也不简单吧。试问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够真的接受自己呢?很多人一辈子也放不下对自己的成见,一直在意着别人的看法,直至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