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卓:经过50多天的奋战,最想见得是家人、同事和朋友

在离开湖北黄冈的前一天,菏泽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张一卓写下了自己的离别感言

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3月23日讯(记者 王文文)“再见,大别山!再见,黄冈!离别在即,依依不舍……”在离开湖北黄冈的前一天,菏泽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一卓写下了自己的离别感言。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1月28日,张一卓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之一紧急驰援湖北。白衣执甲,今朝凯旋,经过50多天的持续 奋战,在3月18日,张一卓所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他们交上了一份合格的“黄冈答卷”。3月21日,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纷纷从黄冈撤离,平安凯旋。

医者仁心,隔离病房就是他们的“战场”

对“白衣天使”来说,隔离病房就是他们的“战场”,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的他们把患者的命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因为对他们来说救治患者,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自3月10日开始,他们开始视频讲课培训,每周3次,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们的培训时间统一定在了晚上7时到9时,主要是帮黄冈区县的医护人员总结提高他们的救治水平和总结医护经验。

谈到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清零之后的感受,张一卓说道:“当时心中如释重荷,眼前不时展现着一个个从这儿走出去,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治愈的一位患者。看到熟悉的房间,熟悉的一张张病床,那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流过汗、流过泪、拼过命。初来乍到时,我们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和期望,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心中充满对凶残病毒的挑战和恐惧,义无反顾地进入空气中都充满新型冠状病毒的隔离病房后,面对不幸的感染者,被病痛折磨的呼吸筠迫,那渴望的眼神,那求生的欲望,那一张张痛苦的脸,那信任的眼神……我们没了害怕,没了顾虑,医者的责任担当,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使命让我们护佑生命的信念更加坚强,我们日夜奋战,昼夜守护,有老人,有孩子,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素养,成功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者。

病区“清零”,交上一份满意的“黄冈答卷”

3月18日,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清零”,也让黄冈的这场战“疫”宣告结束。“零”的出现,是他们奋战50多天胜利的成果,是他们坚守50多天交出的最合格的“黄冈答卷”,更是让他们收队回家最安心的字眼。“清零”之后,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了简单的交接工作,很快,在3月19日,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怀念黄冈那座城市,他们就接到了返程的通知,那意味着,他们向广大市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黄冈答卷”。

张一卓回忆起在黄冈的50多天时间里,每天他们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而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发生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感动、悲伤,也有焦虑和无奈。对张一卓印象最深的是特殊场景之下的那种医患关系。有位患者在出院的时候,特别不想走,她说:“在这里大家一起做康复操,吃一样的饭菜,接受一样的治疗,还有医护人员贴心的鼓励和护理,有你们山东医护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话虽朴实,但确是那么铿锵有力,令他们信心倍增。

凯旋而归,接受民航界最隆重的“过水门”仪式

临走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以往的精疲力尽已全然消失,有的更多的是不舍。3月21日,凌晨4时多,张一卓起床收拾自己的行李。“之所以起那么早收拾行李一是就要回家了,心中有很多不舍和留恋。回想起在黄冈的日日夜夜,生死与共,共克时艰的战友,共同守护的患者,有喜悦,有泪水,有失眠,有无助,思绪万千,像电影回放一样,再一个是离开时一定要把宾馆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房间像初来入住时一样整洁。”张一卓说。

“感谢你们来我们黄冈救人,我心中一直挂念着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24小时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师傅、厨师等保障人员,也是非常辛苦,为了把平时积聚在心头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临行前,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向司机师傅、厨师等保障人员一一道别。“离开黄冈的那天,让我感动的事很多,一是那个路边早早等候我们,送别我们的大娘,二是那只我们山东省第二批医疗队养了50多天的流浪狗,始终不舍得我们离开,还似乎流下了眼泪,再有就是十里相送的黄冈人民,我们几乎都是哭着离开的。”说到这里,张一卓几度哽咽。坐上大巴车,张一卓与黄冈市民挥手道别。

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从武汉天河机场返程,4时多载有英雄的飞机便抵达济南遥墙机场。飞机停稳后,两辆红色消防车分别从两侧喷出水雾,以民航界最隆重的“过水门”仪式,为医护人员“接风洗尘”,停机坪上“抗疫英雄,欢迎回家”等横幅格外醒目。医疗队员们面带笑容,手持国旗步出机舱,在停机坪上列队集结。随后,张一卓与其他医护人员根据安排到齐河蓝海御华孔雀王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回到家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日夜牵挂着的80多岁长年多病的父母,还有妻女和其他家人,还要见见朝思暮想的同事和朋友。”张一卓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