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看领导决策力II


如果你是第一次进入,你可以先看下前面一篇作为铺垫:

虎牢关之战看领导决策力

当然 也可以直接看接下来的,因为前面这篇更多是背景资料的介绍。

好,接下来开始虎牢关之战的前戏——洛阳之战


洛阳之战


武德三年(公元620),李唐王朝搞定了北方最强劲的对手后,收回山西太原,形成了唐(李渊)、郑(河南)、夏(窦建德)中原三足鼎立之势。

于是,在这年的七月,唐的CEO李渊,命令李世民南下进攻王世充。

那我们尝试着用职场中经常用的4W来分析下:

1、why:为什么要打?

2、when: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来发起?

3、who:为什么让李世民来打?能让其他人打吗、

4、what:怎么打?为什么先打王世充,,窦建德的夏为什么不先打?


在做4W之前,我们一定要去了解目标,往往好多同学沉浸在4W的分解中,而忘了当初的目标,因为我们在做决策时,会经常问自己,我的这个决定对我的目标作用是什么。所以why是第一个问题。

一位前辈,经常说一句话:搞清楚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不要把手段当目的。


WHY


好,回到第一个问题:why?为什么要打,不打可以吗?

回答这个问题,就先问一个问题,李渊在隋朝也是皇亲国戚,一方诸侯大员,为什么要起义?


答案当然是:夺取天下,一统江湖,早日IPO,天下归唐。——这就是目的


而要一统江湖,只有消灭所有敌人,不存在南边归你,北边归我的(这跟我们现在的IPO不一样,也许你份额第二名也能上市)。


而消灭敌人要么是劝降(类似美团点评合并、滴滴快的合并),要么就打,很显然在当时李渊、王世充、窦建德都觉得自己是真命天子,不会归顺对方的(可能有点像ofo的创始人戴威)。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


WHEN

回答第二个问题,when?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来发起?我早一点晚一点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下时间轴:

618年5月(武德元年),李渊在隋朝旧都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同年,窦建德在乐寿(现河北沧州附近)称帝,建立夏朝。

到了第二年,619年4月,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建立郑朝。


有的同学会想,那应该在618年去打窦建德,第二年就去打王世充,为什么要等第三年才去打呀。


答案是:

不是李唐公司不想去打,而是没有精力去打,因为当时他们正对付占领了他们龙脉之地太原的薛举、刘武周。另外他们在617年(也就是还没有称帝前)就去打过洛阳的王世充,但由于精力有限再加上当时李密和宇文化及也对洛阳虎视眈眈,所以打到一半,就战略撤退。(有一种史料是说李建成的东路军快要打下洛阳,但李世民在西边打薛举败了,涉及长安安危,所以把李建成调回长安)


那回到问题上,为什么是现在?

1、这个时候,李唐已经搞定了原来牵绊他们的薛举和刘武周。没有后顾之忧了。


2、王世充已经搞定了瓦岗李密和隋将宇文化及,帮助李唐公司避免了当初腹背受敌的情况,这里可以说个小故事,当初李密进攻洛阳,王世充如临大敌,正准备殊死一搏的时候,宇文化及也来攻打洛阳,结果就出现了李密和宇文化及在洛阳城外打,王世充当旁观者的局面(下次有时间也想去深入了解下这段历史,也许会有其他启示)。


3、李唐的战斗力也今非昔比了,李密战败后,投奔了李唐,于是瓦岗军中赫赫有名的谋臣徐懋功,战神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都归了李世民。(有的同学会问,都有这么多牛人,为什么瓦岗军还会败呀,这里面核心还是领导者的作用,要不然相同的人为什么到李世民手下就改写了历史呢,有机会可以单独开篇讲)。


WHO

为什么李渊让李世民去打?而不是李建成或者别的大将。

如果你是公司CEO李渊,碰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决策

1、当时已经立大郎李建成为太子,二郎李世民为秦王。两者势均力敌,李建成稍占上风。

2、第一次攻打洛阳时就是李建成,并且差点成功。

的确,一开始,李渊想派的就是李建成。

然而,李渊遇到的决策难题为:

1、不管是上次攻打洛阳没有成功,还是现在王世充实力暴涨,都表明洛阳是硬骨头,李渊不觉得李世民或者李建成任何一个有十足的把握拿下洛阳。


2、李世民三回上书要攻打洛阳,而李建成不语。(为什么李建成不语,我还没有深入了解,我的感悟是在职场中,能力之外你更要体现的是你的激情和勇气,这样才有抓住更多的机会)


3、攻打洛阳是战略之战,对全局的战略意义重大,谁拿下谁的功劳就大,按此应该给大郎李建成以机会,为太子立威。但同时此战凶险,不能拿太子命赌博,要保护好太子。


4、在攻打刘武周时,一开始李渊怕李世民功劳太大,就派了其他人去打,结果丢了龙脉之地太原,是唐朝的奇耻大辱,后来李世民出手才平定了刘武周。导致满朝文武希望避免再次出现为了刻意限制李世民而导致战败的情况。


好了,现在李渊左右为难了。那么这个时候我理解有两个核心决策点:

1、目的是什么?

既然是战略之战,那不能有闪失,必须要胜,在能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就看谁的气势高和必胜的勇气。这点上李世民要高出李建成。


2、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

拿下洛阳和太子之位相争,就是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那么一般在这么关键时刻,先解决短期矛盾,如果拿不下洛阳,大家一切玩完。拿下洛阳,统一全国,才有后面的太子之战,而长期矛盾后续有时间可以去解决。


最终的历史:李渊也是先抓短期目标,派了有激情和勇气的李世民,把长期矛盾放到后面,只是他没有能力去解决长期矛盾,导致了后面的悲剧——玄武之变。


而对于我们职场决策来说,要分清目标是什么?分清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然而一切一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没有发展一切over,就没有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当然我们也要有智慧避免共患难易,同富贵难的局面。


WHAT

怎么打?为什么先打王世充而不是先打窦建德?

1、隋朝有两个中心,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而长安已经在李唐这边,那么拿下东都,就代表着隋朝两个中心都拿下,政治意义非常大。


2、为了钱:东西两都贫富差距非常大,王世充地盘靠前皇帝李广把天下财富聚集于东都洛阳而成为天下第一富甲之地。而西都长安穷的就剩下壳了。有一列证明,说李唐政府连办公用纸都不够,只好用旧文书的反面来写。


3、为了粮食:王世充是天下第一富豪,而李密就是天下第一粮食大王,全国四大粮仓都在李密手上,李密投降于李渊后,这些粮仓名义上归顺于李唐,但这些粮仓都在王世充的地盘上,得拿下王世充,把这些敌后根据地的粮食拿过来。晚了就成为别人口粮了。


所以打王世充的理由很充分,但遇到的难题也很大:

1、王世充刚刚打败李密,实力强劲,士气大涨。

2、万一窦建德出手,唐军前后夹击,必败。


尤其是第二点,史料说李渊三问李世民,窦建德来了怎么办?

李世民的回答一开始非常霸气:说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渊再问:一切皆有可能,窦建德来了怎么办?

李世民答:首先窦建德在河北,王世充在河南,中间隔着黄河,而横渡黄河不易。其次两者都有侵吞对方之心,即使两者联手,也是面和心不和(最终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所以李世民的判断力还是非常强的)。


豪赌


经过来来回回,来来回回的多次纠结,经过李世民的不断申请,最终李渊在武德三年派李世民率五万大军(有说十万)进攻洛阳。


对李唐来说,此时内外交困,敌人那么强大,还要防备多方敌人联手,自己家中还有储位之争,而这次战争又是战略之战,决定命运之战。所以无论是对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豪赌。



就像阿里当初的all in 无线,支付宝最近从“支付就用支付宝”改成了“生活好,支付宝”。头条系向腾讯的宣战,ofo拒绝收购,《大败局》中的那些企业都是豪赌,只是有的赌赢了,有的赌输了。


吴晓波:没有赌性就不能做企业,而如果赌性太大,又有可能被我写到《大败局》中。

然而优秀的企业家基本上是一样的:“赌徒+工程师”


一方面要有点“赌性”,敢于承担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后再做决策,而一个好的企业家,无非是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均衡


其实我们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就比如遇到百年不遇的股灾熔断,跟还是不跟,不就是赌吗?甚至你在选择人生伴侣,选择公司,选择职业等等不都是在赌吗?而我们需要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不断锻炼“工程师思维”(如数据、逻辑等)来不断提升每次下注的成功概率和下赌注的第六感。


尾声

看来真的要成为连载了,我本来想今天这篇就能结束掉,结果写到现在洛阳之战还没有开始呢!尴尬不已!!!


可见自己的判断力多么的不准,如果上赌桌,我估计就是all in 梭哈一把就出局的那个。


好吧,接受连载。再也不抱下一篇就结束的念头了。


有同学问,我写这个的动力是什么?


说实在写这个难度的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今天已经差不多写了6个多小时了。我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动力坚持下去,当然最近几篇亲们的关注和阅读带给我非常大的动力,在此非常感谢各位亲们。但这是外在动力,非持久,必须要找到内在动力。


于是问自己的初心,为什么要开始写呀?


脑袋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阳阳。


记得去年年底有一次周末骑车带阳阳上课,路上一路无话,我绞尽脑汁都不知道找什么话题跟阳阳聊,当时给自己的标签就是思想贫乏。那时阳阳在路上听樊登说书。


课堂中,我思考良久,忽然想到,为什么我不可以学樊登呢,给阳阳说书呢?这样既能让自己成长,也能让阳阳感受不一样的互动方式。


于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跟阳阳说了这个事情,说爸爸希望学樊登每周给阳阳讲一本书,阳阳当时还特别高兴。然而由于自己各种拖延,一直没有实施。


过年疫情期间,有一次我们在聊分享、成长,阳阳突然就说,你原来说每周一次分享的,后来就没有了。————我当时真的被震撼了,阳阳一直记得这个事情,而自己言而无信,不思进取呀。


所以回来上班后,就一直在不断自我斗争,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写。


当然通过这么几次的写了又停,停了又写,我认识到自己还是喜欢这个事情,只是对做这个事情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预备不足(就像我原以为一篇就能结束)。


既然身传大于言教,既然想更久的陪伴阳阳成长,不想让自己成为思想贫乏之人,那不管前面多困难,不管中间会停止写多少次,拿起屡败屡战的勇气来,一直往前走。


最后还是想用这句话结束:

如果只有一样传给阳阳,那就是面向生活的勇气。真正的勇士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希望我能让阳阳在我身上看到这勇气。


长按以下二维码可关注我的公众号:后知后觉窝窝头,你的关注是我前行的动力!!!